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规范.doc
7页附件 1: 云南省化工企 业设备 管理规 范 序号 管理内容 管 理 规 范 一 经理(厂长) 设备管理职 责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部门 的有关规定 2.承担包括设备在内的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保持设备完好、有效 3.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装备素质 4.在设备管理中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与改造相结合,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对设备 进行综合管理建立设备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5.经理(厂长)任期责任目标中有设备管理的主要安全、技术和经 济指标,并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 6.根据企业长远和年度经营方针、目标,组织编制设备管理中长期 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对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有相应考核指标 7.对职工进行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的教育及技术培训,专业培训率 达到企业的规定要求,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 设备管理部 门和人员配 置 8.设置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设备管理部门,人员配置适应企业设备管 理与维修工作需要,各项工作有人负责,并保持相对稳定 9.有厂级领导主管设备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大专以上文化 水平(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通过岗位培训,有实践工作经 验。
10.设备管理部门及与设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对设备管理的职能与 职责明确 11.各级(工厂、车间、班组)设备管理网络健全,活动正常 12.设备维修组织健全,如本企业不设维修部门或不能检修的项目, 须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合作渠道,合作单位应具有一定技术和经 济实力,并具备与委托检修项目相应的资质证书 三 设备管理 规章制度 13.按照国家的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并及时修订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增减: ⑴.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 起 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下同)] 管理制度; ⑵.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制度; ⑶.设备资产管理制度; ⑷.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制度; ⑸.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⑹.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 ⑺.自制设备设计、制造管理制度; ⑻.设备档案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⑼.设备事故与故障管理制度; ⑽.闲置设备及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⑾.生产用建筑物、构筑物管理制度; ⑿.电气(动力)设备管理(含节能管理)制度; 三 设备管理 ⒀.仪器仪表管理、计量及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⒁.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⒂.密封点管理制度; ⒃.防腐、保温(绝热)管理制度; ⒄.设备改造、更新、报废管理制度; ⒅.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⒆.设备经济管理(包括经济责任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⒇.设备管理工作检查评比、考核及奖惩管理制度。
14.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种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维 护保养规程、检修规程、工作流程、基础表式、工作定额(工时、 资金、消耗、储备等)和技术文件齐全、正确、规范 四 技术经济 数据统计 15.根据企业的规定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按时、准确填报设备管理统 计报表并进行分析总结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行业或有 关部门规定的要求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办法见附录)包括: 15-1.设备安全运行: ⑴.特种设备定检率; ⑵.设备事故频率; ⑶.设备事故停机率; ⑷.设备事故统计(一般设备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 例》的规定、特种设备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 ; 15-2.设备技术指标: ⑸.主要设备完好率、全部设备完好率; ⑹.主要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利用率; ⑺.设备综合效率; ⑻.动、静密封点泄漏率; ⑼.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 ⑽.仪表“三率”:完好率、控制率、开表率; 15-3.设备经济指标: ⑾.设备新度系数; ⑿.设备固定资产利用率; ⒀.设备维修费用率; ⒁.备品配件资金占用率; ⒂.设备闲置率 五 设备前 期管理 16.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建项目、扩建 工程、自制设备及零星设备购置的规划制定及招标采购工作。
17.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工作 关键设备应参与其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18.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定工作 19.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进口设备的选型研究、制定招标文件等 有关工作,并提出对备品配件、润滑油品、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 等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要求 20.设备管理部门应将新投用设备使用初期发现的质量、功能、效率 等存在的缺陷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发现进口设备存在问题,应 在索赔期内及时提出索赔 21.设备购置时,应掌握制造、销售单位的资质及业绩状况在特种五 设备前 期管理 设备采购时,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在招标文 件中明确规定投标单位应具备的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制作资格 以及产品出厂时应提供的文件、资料,不得采购非法制作的产品 22.严禁采购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 设备 六 设备技术 基础管理 23.设备技术档案齐全、完整技术资料保管符合有关技术档案管理 的规定 24.设备图纸、技术文件、竣工资料齐全、准确;特种设备所需技术 文件、图纸、资料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收集齐 全 25.设备的备品配件目录齐全,分类清楚;备品配件有采购(制造) 计划和储备定额;库存备品配件入库手续清楚,凭证齐全,账、 卡、物相符;库房整洁、备品配件无锈蚀损坏,保管良好。
26.各动力站房(供电、水、气、汽等)有平面布置竣工图,工艺流 程图,电力系统图等,图纸与实际相符 27.传导设施(包括电缆、架空线、埋地线、蒸汽、上下水、压缩空 气、煤气、乙炔气等动力管线)总布置图(或空视图)齐全,图 面表达符合国标,图纸与实际相符 28.制定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常对操作人 员进行设备操作知识方面的培训、考核,记录齐全 29.国家和地方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的有关法规,规程和规 定齐全,并经常对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宣贯,其操作人 员应具备有关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操作证书,持证上岗 30.特种设备应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进行注册登记,并按 规定进行定期检测、预防性试验和检验,及时排除隐患,确 保特种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31.特种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建 立专门的档案,制定专门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按国家和省的有关 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正 常运转 32.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 、安全连锁装置应建立台账并有专 人管理,经常进行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记录应存档 33.变配电所的高压电器设施、线路绝缘器材和用具应按规定进行预 防性试验。
34.执行动能计量管理,广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35.设备事故应本着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 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与职工未受到 教育不放过的原则,遵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 设备现代 36.设备台账、档案资料、备品配件、设备状况、润滑管理、技术经 济指标、报表、信息以及编制大修理计划等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37.加强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逐七 化管理 设备现代 化管理 步实行以状态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方式 38.动力设备应用微电子技术对动力运行、技术状态进行集中(或自 控)监控 39.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了解同行业设备状态,在设备制造、改造 和维修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设备和装置的出力 40.在设备大修中应用网络技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41.设备管理现代化有规划和实施计划对已推行的现代化管理项目, 要认真总结、推广、提高 42.在设备更新改造和寿命周期费用评价中应用价值工程,能用数据 对比说明运行价值工程方法后取得的经济效益 43.采用科学和先进的方法对各种润滑油(包括液压油)的状态进行 监测或采用现场快速分析方法,掌握油质情况,以此作为做好润 滑计划的依据。
八 设备经 济管理 44.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效益购置新设备和设备重大改 造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45.按规定足额提取折旧,折旧费主要用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 46.在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应同时编制设备检修费用预算计划修理 费用经核算落实后方能进入生产成本 47.企业财务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检修费用进行考核和统 计管理,并进行检修成本审查、分析 48.开展设备运行效能分析,及动能的经济核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 率,降低能耗水平,做好动能控制和节能工作 49.设备报废、有偿转让和处理按有关规定,先进行资产评估,并办 理产权变动手续 50.设备资产分类、编号符合行业标准,设备台账、原始数据完整正 确,账、物相符 51.设备资产的投用验收、移交、移装、停用、租赁、有偿转让、抵 押、改造、更新、报废符合制度规定,凭证齐全 52.设备技术改造后应按规定办理设备增值手续 53.建立闲置设备台账,做好闲置设备的上报、调剂与租赁工作 54.设备产权转移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关键设备、成套 设备的产权转移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或董事会)批准 九 设备使用和 维护、保养 55.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发给岗位操作证书后才能持证上岗。
56.操作人员应掌握“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 、 “三会(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 ,实行岗位责任制, 对多人操作的设备、生产线,实行机长负责制 57.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运行参数要符合规 定指标(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 ,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 运行,操作记录清晰、完整、真实,锅炉及炉窑不得烧正压 58.操作人员要坚持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并参与设备点检工 作设备维护保养应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的标准,符合 清洁文明生产的要求 59.对关键和主要生产设备要定人、定机、定职责;执行交接班记录 制度,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维护 60.设备维修人员要实行区域维修负责制,定期巡检、保养,巡检和 保养记录清晰、完整、真实 61.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 、安全连锁装置应经常进行维护、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有记录,记录真实、完整 62.闲置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 十 设备检修、 改造与更 新 63.设备检修计划编制有依据,调整有手续设备大、中修计划纳入 企业生产计划同时下达,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按期完 成并总结和考核;设备小修或故障检修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 由车间自行安排、检查、总结和考核;外修设备按企业规定执行。
64.设备大、中修应下任务书,内容包括修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 安全防范措施、工时、需更换的备品配件、材料和修理费用等内 容 65.特种设备检修时,检修单位要提供相应级别的维修资质证书和特 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才能进行检修在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提 出对检修单位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等级要求 66.特种设备检修必须与该设备的定期检测项目同时进行检测工作 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规定对检 测单位的资质要求对于检测评定为不合格的,必须停用,并进 行更换 67.检修项目完成后,依据设备检修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并办理验收技术资料和设备的交接手续 68.对在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要有审批手续,改造和更新技术 方案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经企业总工程师 (或企业主管该项工作的领导)签署后执行 69.设备技术改造或更新工作完成后要办理竣工验收手续、资产增值 手续和被更新设备的报废手续 十一 设备现 场管理 70.车间将设备管理目标分解到班组,目标明确,指标清楚,并定期 进行考核、评价 71.车间有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