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内生创新增长理论研究述评.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7401815
  • 上传时间:2018-04-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内生创新增长理论研究述评内容提要:在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内生创新增长理论逐步取代其他几种研究视角,成为考察长期经济增长机理和动力问题的主流理论,各种创新要素被不断整合进理论框架,数学模型表达形式也越来越缜密和复杂从新近研究情况来看,这套理论体系开始涉足更多新的研究领域,更加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适用性以及理论与经济现实的相互融合,而将制度性因素逐步纳入分析框架将成为内生创新增长理论中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内生创新,经济增长,创新要素自 Aghion Howitt(1992)、Caballero Jaffe(1993)、Englmann(1994)等学者将“创造性毁灭”思想内生化以来,学术界掀起了内生创新增长理论(endogenous innovation growth theory)的研究高潮,开始从创新视角重新考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和动力问题在这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有目的的研发投资和创新的结果,并且研发投资和创新获得了某种形式的事后垄断地位但由于与创造新产品及新生产方式有关的扭曲,经济增长率和发明活动的基本数量不再满足帕累托最优标准,政府在税收、法律、基础设施和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将影响到经济增长是否符合社会最优路径。

      在理论演进过程中,各种创新要素被逐一吸收、整合进理论框架,实现了研究方法与经济现实的相互融合,也衍生出很多颇具建设性的政策含义一、内生创新增长理论将创新要素内生化的思路和方法2(一)研发投资与回报的内生化内生创新增长理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创新的来源新古典增长理论隐含的要义是一种新思想或新设计一旦创造出来,立刻会在所有潜在生产者之间以一种非竞争性的方式无偿使用,任何生产者对新技术的利用都不会影响其他生产者同样利用该项技术虽然从全社会角度看这是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但假如技术外溢没有任何限制,研发投资活动就不能取得任何收益,也就不会有人再去从事研发,因此外生技术会导致一个很难解释的悖论Grossman Helpman(1991)的水平创新(horizontal innovation)模型尝试了将研发投资及其回报内生化水平创新模型假定一定数量的研发投入可以生产出确定的新产品,由于新产品的设计者拥有对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垄断权,垄断利润为产品定价和生产成本差额在未来无限期的贴现值总和如果各类中间产品数量在均衡时都相等,垄断定价恰为中间产品收入份额的倒数,从而保证出售价格高于成本价格并为研发投资和创新提供激励。

      但水平创新模型实际上假定一旦新中间品被生产出来,其使用者就能获得永久的垄断权利,这并不符合经济现实事实上,随着竞争者逐渐了解这种新产品并模仿或创造出近似的替代品,创新者垄断地位将持续削弱直至完全消失Aghion Howitt(1992)利用垂直创新(vertical innovation)模型提供了补偿研发投资的另一种思路他们在产品生产部门之外又引入了研发部门,劳动力也相应在两个部门间重新分配研发部门专门从事研发投资和创新,并将新开发的中间产品销售给最终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是完全3竞争的,从而销售价格等于中间产品的边际产出经济体系达到均衡时,劳动力在产品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的工资率相等,最终产品部门的销售价格等于中间产品需求弹性的倒数,所取得的利润作为研发投资和创新的补偿以工资形式全部付给研发部门研究方法上,他们利用经生产力调整后的工资率和产品生产部门劳动力需求公式进行稳定状态研发活动的比较静态分析这种方法基本上脱离了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是内生创新增长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基于这一思想他们逐步融入了包括资本、知识、教育、政府研发补贴等很多新的内容,以后的很多内生创新增长文献(如 Park,1998;Morales,2004 等),也大都延续了这一研究思路。

      从这些研究文献可见,内生创新增长理论将研发投资与回报内生化的几个要点在于:(1)商业化的研发活动导致创新2)研发成果是新资本品,企业利用新资本品可以更有效生产最终产品3)新资本品被垄断使用,垄断价格将高于研发成本,从而为研发创新提供投资回报这样一些思路为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一直悬而未决的技术进步机理问题提供了合理解释,也顺利完成了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到内生创新增长理论的过渡二)“创造性毁灭”思想的内生化基于产品多样化研究创新增长的一个重要局限在于没有考虑旧产品的消失,如果新技术的产生使旧的中间投入随时间而逐步变得过时,那么淘汰旧中间产品将部分中和新中间产品的引入,使水平创新模型中的产品数目扩张难以实现,也就无法抵消不利于经济增长的边际回报递减效应4AShion Howitt(1992)以垂直创新模型提供了将“创造性毁灭”内生化的开创性思路,其中增长是由一系列随机的质量改进而来,创新本身也来自于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研发活动在其模型中,技术进步描述的不是新产品开发,而是创新带来的产品质量改进,并引发技术水平呈阶梯式增长为了修正水平创新模型中的创新结果确定性假设,他们将创新行为赋予专业性、竞争性的研究部门,每一次创新规模是确定的,但在任一时期中, “突破性创新”(drastic innovation)按照某种概率机会发生,下一次创新会导致当前垄断利润完全丧失,而下一次创新产生“毁灭”效应的速率又取决于创新的泊松抵达率。

      这样设定的结果是,一项创新的价值取决于垄断利润流以及经“创造性毁灭”效应调整后的利率水平,该利率水平同研发活动数量正相关如果新一轮创新之后预期研发出现得越多,创新者所能享受的垄断时间就越短,所获得的创新收益也越小Gmssman Helpman(1991)则提供了将“创造性毁灭”思想内生化的另一种思路他们将竞争范围局限于不同的行业,行业内研究活动是连续而非跳跃的,创新将在许多行业内同时出现通过引入质量阶梯(quality ladder)概念,可以研究不同质量产品的定价策略,在伯川德市场(Bertrand market)中,赋予创新者“限制定价”能力,将低质量产品完全排挤出市场这样一种巧妙的建模思路使新旧产品之间的完全替代性看起来具有了逻辑上的合理性,也为“创造性毁灭”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其分析框架推衍出的经“创造性毁灭”效应调整后的利率、均衡经济增长率以及内生创新规模都同 Ashion Howitt(1992)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Caballero Jaffe(1993)以及Englmann(1994)意识到“创造性毁灭”和知识外溢是同时发生的,每次创新既使创新者获取了垄断地位,将旧产品挤出市场,又增加了全社会知识存量,使其他潜在5的创新者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新的研发创新,并导致新一轮的“创造性毁灭”。

      从上述文献可见,内生创新增长理论将创造性毁灭内生化的几个要点在于:(1)考虑垂直创新模型而不是水平创新模型,因为水平创新模型从产品数目扩张角度分析创新效果,难以体现出对旧产品的毁灭效应2)将创造性毁灭效果同垄断者面对的利率和创新价值相联系,这是由于当新的创新发生时, “毁灭”效应会将原来的垄断者挤出市场,使其失去垄断收益3)引入一个创新发生的概率函数,简化对创新结果不确定性的分析创新性毁灭内生化将非均衡增长思想数量化、模型化,也使内生创新增长理论将研究视角转向了更接近现实世界中的垄断市场三)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化一个经济体系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外生的,人的知识、技能必然影响到区域创新能力以及赶超经济发达地区的能力Lucas(1988)指出人力资本积累的两个途径在于教育和边干边学(1earning-by-doing),内生创新增长理论在将人力资本积累内生化上也是从这两个角度分别展开的在人力资本积累和教育的关系上,Azariadis Drazen(1990)认为,技术外溢性使人力资本投资的私人收益同现存人力资源平均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发达地区投资于教育的私人回报一般高于不发达地区,导致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threshold effect)。

      如果两种地区中的教育投资力度不同,不同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会形成多重的、属地化的均衡发展路径,出现所谓的低发展陷阱问题6Benhabibi Spiegel(1994)通过跨国增长核算,更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教育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指出人力资本积累决定了教育边际生产力并使之保持在一个正的水平,但除非教育同创新速度和技术赶超速度建立关系,否则对生产力增长没有显著贡献教育增加个体的能力首先表现在创新(如发明新产品、新技术、新的工艺流程),其次表现在采纳新技术,然后是加速技术在经济中的扩散另一种思路将“边干边学”内生化于创新增长模型从功能来看,边干边学主要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一般被设定为创新规模和垄断地位持续时间的内生决定因素Young(1993)将研发和边干边学融入一个模型框架,其中边干边学被设定为“约束型”的,不能外溢到特定产业之外这样设定的结果是研发和边干边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相互牵制的,影响结果是混合的如果相对于市场规模来说研发成本较高,收益过低,研发创新就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如果研发收益较大以至创新规模超前于边干边学积累的经验,边干边学就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其后很多研究人力资本积累的文献,如 Aghion Howitt(1998)、Zeng(2003)等,基本都沿循这一思路展开分析。

      从上述研究可见,内生创新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积累内生化的要点在于:(1)考虑边干边学和教育对提升人力资本效果的差异:教育过程中获取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能够外溢到整个经济体,使全社会受益;边干边学则发生于从事特定行业所获取的经验、技巧,这些专业化知识使人力资本收益更加内部化,很难扩散到行业之外2)将资本扩展为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广义资本概念,实现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向下兼容和扩展7(四)模仿与技术扩散的内生化在市场研发创新过程中,竞争者的模仿行为不仅使抽象的原理易于应用到新环境,甚至领先者所发明的设计方案和产品本身都会被复制,从而加速“创造性毁灭”过程只有将模仿和技术扩散内生化于创新模型,才能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分析其对产品研发、经济收敛和国际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Grossman Helpman(1991)将模仿和技术扩散内生化于南北贸易问题,其中特别分析了厂商定价策略他们在寡头竞争条件下找到了南方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分两种情况考虑了南北方定价博弈达到纳什均衡时,南方厂商的价格和利润当南方厂商成本同北方相比具有微小差距时,南方厂商定价为北方厂商成本;而在这一差距是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南方厂商定价只考虑自身成本。

      利用股权收益和投资成本的无套利条件,发现南北方国家各自的经济结构特征共同决定了长期创新率和模仿率,模仿行为将提高新产品预期利润,增加北方国家的创新积极性Barro Sala-i-Martin(1995)更注重研究模仿与技术扩散导致的经济收敛在其模型中,模仿成本同样被分为两种情况考虑:如果模仿成本固定,那么当两个国家的外生技术参数和劳动力规模相同时,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绝对收敛”一致,追随国将获得更快增长速度;如果模仿成本被设定为产品数量比例的减函数,追随国将逐步逼近领导国经济增长率,直至最终保持同步增长这就为追随国和领导国之间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另一种分析思路:既可能追随国落后的初期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状况或政府政策干扰了模仿和技术扩散所带来的后发优势;也可能模仿成本随着领导国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升,限制了追随国的赶超能力因8此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不能仅依赖模仿和引进创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人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合理的政策、制度都是决定因素从上述文献可见,内生创新增长理论将模仿与技术扩散内生化的要点在于:(1)否认技术扩散的瞬时平滑性,将研究视角细化到创新扩散的机理和动力问题2)从模仿和学习角度研究创新技术如何扩散到其他经济体,模仿成本和受益决定了不同创新主体的最优选择。

      3)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内生化到模型框架,研究这些因素对技术扩散速度和经济收敛模式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