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分析 课件.ppt

110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5632540
  • 上传时间:2018-06-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5MB
  • / 1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岛版小学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科学》教材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分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分 析析内 容 提 要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整体介绍▀五年级上册各单元分析▀五年级上册课时分析及教学建议▀几点感悟单 元 设 置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第五单元 《水循环》第六单元 《研究与实践》教科书编写思路n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 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 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 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n在科学探究上,以学生自主性探究为重 点,更加突出对学生探究方法的培养n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逐渐走 向成熟,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 ,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 关系五年级上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的 位置及特点 1、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理念贯穿全套教 科书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 更具有结构性和探究性 3、教学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努力使教科书成 为学生学习的“帮手” 5、教科书更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和人文性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各单元及课时简析——第一单元教材说明及三维目标教学的侧重点:►《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教材说明: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和《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究和了解,在知识能力上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地层、火山、地震、卵石等这些名词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对此也非常感兴趣把它们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学生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研究、分析,不仅可以使他们掌握有关的知识,还可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本单元三维教学目标侧重点:§ 1、科学研究:能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提出进行探 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 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 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 过程和结果 §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 流;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 识改善生活 § 3、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道主要 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球表 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知道各种 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 响。

      1、地球内部有什么地壳地壳地幔地幔1、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 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 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 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 探究的乐趣 教科书分析§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对地球内部一直 存在着无限的遐想,并产生了很多于此 有关的问题,而小学生的这种探究欲望 尤为强烈本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 内部的秘密,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使 他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特点形成科学 的认识本课活动设计§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猜测,并说明根据目的是为 导入新课做铺垫 §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组织学生讨论并阅读教材目的是拓宽学生 的视野 § 活动三:做地球结构模型 组织学生独自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模型 ,然后小组交流目的是加深体验新知识 2 火山2 火山§ 是一节典型的模拟实验课 § 实验名称:火山成因的模拟实验 § 实验情境的营造建议:用大量的火山图片 或视频感染学生,激发出学生研究火山的愿 望教科书分析§ 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 上,本课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 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 化。

      火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 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本 课借此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的能 力实验组织过程§ 实验一: 器材及材料:番茄酱、土豆泥、三角架、酒精灯 (火柴)、盛土豆泥的铁盒或铜片 § 实验二: 器材及材料:水槽、冷水、热水、线、废旧药 瓶、红墨水火山的成因: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 地壳裂缝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弱的德部位或者地壳裂缝 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 成火山喷发小药瓶中是热水和红墨水的溶液、水槽中 是冷水) 现象:是将药品放入冷水槽中,药品中的红墨水立即喷发 3 地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 震的成因的知识 § 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 方法 § 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 不乱的心理品质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 三、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 § 实验一 § 器材及材料:毛巾 § 操作要领:将桌子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 到桌子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 ,观察毛巾发生的变化 § 现象:毛巾成了褶皱状。

      § 实验二: § 器材及材料:木棍 § 操作要领:用手握住木棍的两端,用力将它 折断 § 现象:木棍折断时发出“啪”的声音,同时手 有强烈的震感4 做一块卵石4 做一块卵石§ 本课通过做卵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 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变小、变圆的过 程,从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 等地质现象 4 做一块卵石•整个教学内容按三个活动的顺序来体现 •第一个活动是欣赏美丽的卵石 •(可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卵石,讲 一讲都是从哪儿找到的,这些卵石有哪些 特点) 4 做一块卵石•整个教学内容按三个活动的顺序来体现 •第二个活动是做一块卵石 •第一步:先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块卵石需 要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设想的方案做一块 卵石 •第三步:展示学生的作品要启发学生 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总结出使石 头变圆大约需要哪些外部力量4 做一块卵石•整个教学内容按三个活动的顺序来体现 •第三个活动是探究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 样形成的 •第一步:引导学生推想大自然中的卵石 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步:引导学生提出“高山上的岩石为 什么会滚落下来”的问题,然后提出风化 的概念。

      •第三步:引导学生对卵石的形成进行概 述 4 做一块卵石•卵石的成因: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 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 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逐渐失去棱角 而形成了卵石 5 各种各样的矿物5 各种各样的矿物•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矿物 •(教学时,准备几种常见矿物,引导思考 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认识这些矿物,明确 :可以从颜色、光泽、硬度、矿物条痕等 方面进行描述5 各种各样的矿物•活动二:矿产和人类的关系 •1、看图了解人类对矿产的开采、加工和提 炼 •2、利用两幅组图,引导了解矿产与人类的 关系并对能源矿产进行分类 •3、矿产的保护通过讨论了解我国矿产资 源利用与开采的5 各种各样的矿物•活动三:推想煤的形成过程 •要让学生了解煤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 到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增强学生的节约 能源的意识6 地表的变化6 地表的变化•教学重点:探究地表改变的因素及现象 •教学难点: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 的解释 •突破措施: •一是以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学习、合作学习 •二是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丰富学生学习 资源。

      6 地表的变化•活动一:自然力量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1、通过5幅图感知地表是变化的 •2、通过比一比或剪拼法发现地球是变化 的 •3、讲述“沧海桑田”的故事,通过对青藏 高原的探索,推测它在远古年代可能是 海洋 •4、通过化石资料充分认识地表的变化6 地表的变化•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改造自 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环境如: 破坏植被、交通建设、采矿 •地表形态的改变,反过来,对人类的影 响,如:沙尘暴、荒漠化、防洪蓄水等 负面影响 •自由活动:保护地表的倡议书 第二单元教材说明及三维目标 教学的侧重点: • ►单元教材说明:本单元由《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 、《怎样听到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噪 音的危害与防治》五课组成,主要研究声音的产生 与传播、耳朵的科学、乐音与噪音以及噪音的危害 与防治等内容声音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 的,他们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愿,靠倾听来认识这 个世界,但是对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问题还缺乏 一定的理性认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遵循小学生生 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本单元三维教学目标侧重点: 1、科学研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 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通过观察、 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其他同学的 不同观点和评价,学会与他人交换意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学会 欣赏大自然之美;体验到科学探究应尊重证据;认识到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3、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 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体传播到达人 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 法7 声音的产生教科书分析• 声音存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不断 地探索声音的奥秘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 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几个递进式的相关 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 程,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 决问题,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内容安排: • 感受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 制造声音,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 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7 声音的产生• 活动设计: • 1、感受声音 • 首先让学生回忆听过的声音,然后展示自 然界中有关声音的图片,通过交流认识到 :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 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7 声音的产生• 活动设计: • 2、制造声音 • 3、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 • 按照“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归 纳结论”的思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7 声音的产生• 活动设计: • 实验一:固体振动发出声音 • 器材及材料:纸盒、小鼓、鼓锤、豆粒 • (1)皮筋发声实验操作要领: • 将皮筋绷在纸盒上,用力拨动皮筋,使其发声观察皮筋发声 现象 • (2)鼓发声实验操作方法 • 替代实验:1、音叉发声实验2、尺子发声实验 • 实验二:液体发声实验 • 器材及材料:水槽、烧杯、水 • 实验三、气体发生实验 • 器材及材料:气球7 声音的产生8、谁能传播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 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 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 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 声音传播的实验 2、知道液体、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认识了声音产生的基础上,探 究哪些物体能传播声音按照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制作应用的思路,探 究出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大 胆猜想与假设的能力,以及尊重证据、 愿意合作的情感态度教学活动设计及建议• 活动过程: • 活动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活动包括四个环节。

      一是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学生讨论的情景 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实验不是盲目的,而应 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所以要在实验前 制定实验方案,做到“先想后做”,同时让学生 养成良好的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