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边投资协定与fdi研究进展述评及展望.doc
14页双边投资协定与FDI :研究进展述评及展望[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东道国将双边投资协定作为吸引FDI流入的政 策工具从数量上看,全球达成双边投资协定数量趋于饱和;但从总体效果来看,数量扩张对 全球FDI增长的边际效应不断递减,现有双边投资协定对投资的保护程度普遍不高,对FDI流 入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尽管多边投资协定长期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具 有广泛约束力的全球多边投资协定难以一蹴而就,双边投资协定仍在国际投资法律制度体系中 占据主导地位短期内切实可行的抓手是不断提高双边投资协定的质量和效益本文从双边投 资协定数量、内容质量和双边投资协定的动态网络特征对FDI (inward&outward)的影响方向 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双边投资协定影响FDI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最后指出了该 领域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关键词]:双边投资协定;双边投资协定内容、质量;海外投资风险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下文简称BIT)是指投资东道国和资本输 出国为保护和促进两国间的直接投资而签订的法律协定BIT可以帮助东道国吸引FDI流入, 减少资本输出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因东道国政治风险而遭受的损失(Sauvant & Sachs, 2009a)。
BIT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2012年美国对双边投资和保护协定(BIT)范本的修订版是当前最透 明、对投资保护程度最深的版本18世纪末,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欧国家签订的的友好通商航 海协定被视为BIT的雏形20世纪50年代末,FDI方兴未艾的同时东道国征收风险成为阻碍 FDI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关贸总协定(GATT)的保护作用仅限于贸易,现代BIT应势而生 为降低母国在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因“征用”风险而引致的成本,前联邦德国与多米尼加共和 国、巴基斯坦于1959年分别签订了最早的两个具有现代意义的BIT早期大多数的BIT是在非 洲与西欧国家间签订的自1959年以来,BIT条款从防范"征用”风险到全面促进对外直接投 资自由化,涵盖市场准人、保障海外投资公正、平等、非歧视等外资待遇,国民待遇,资本自 由转移,征收与补偿,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在发展中国家 的全面爆发使来自国际商业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大量减少FDI逐渐取代国际商业银行贷 款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发展中国家利用FDI重振本国经济所产生 的示范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东道国将BIT视作吸引FDI流入的重要政策工具。
尽管多边 投资协定长期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具有广泛约束力的全球多边投资协定难以一蹴而就, BIT仍在国际投资法律制度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截至当前,全球生效的3281项国际投资协定 中,89%是以BIT的方式实现的(其中2929项为双边投资协定,280项为''其他国际投资协 定1” 2)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签订了 BIT,平均每个国家达成182项BIT全球平均每周产生 3个BIT新协议3从数量上看,全球双边投资协定数量趋于饱和但从总体效果来看,数量扩 张对全球FDI增长的边际效应不断递减,现有双边投资协定对投资的保护程度普遍不高,对FDI 流入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因此,短期内切实可行的抓手仍是不断提高BIT的 内容、质量目前大量学者以不同的视角、样本和方法研究了 BIT对FDI作用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既 有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和梳理当前研究进展,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资本输出国 与东道国间达成BIT数量对FDI作用;第二,BIT影响FDI的机制;第三,BIT内容、质量对 FDI影响差异一、资本输出国与东道国间达成BIT数量对FDI作用(%1) BIT是否促进了 FDI流入东道国此类研究将BIT视为无差异,只关注是否签订BIT、签订BIT的数量对FDI的影响。
鉴于方 法和样本选择差异,研究结果并未得到明确结论:其中多数文献认为东道国通过达成BIT来弥 补国内正式制度的缺陷(Formal Institution Voids)并巩固政治稳定性(Morales et al., 2014),吸引 FDI 流入显著增加(Salacuse & Sullivan , 2009; Buthe & Milner , 2009; Neumayer & Spess, 2009; Allee & Peinhardt, 2011; Jang, 2011; Busse et al. , 2010; Colen et al. , 2014; Jandhyala & Weiner, 2014; Baker, 2015)资本输出国通过达成 BIT 来保护 海外投资者财产权以及保障海外投资的公平和优惠待遇(Busse, 2010),减少跨国企业海外经 营固定成本(Kerner & Lawrence, 2014),有效降低资本输出国海外投资风险,促进双边投 资(Bento, 2013; Nunnenkamp & Andres, 2014; Slok-Wodkowska & Sledziewska, 2014; Ullah & Inaba, 2014) 。
BIT比海外投资保险更能有效防范企业海外投资风险(Bekker & Ogawa, 2013) o Guerin (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签订BIT后,从欧盟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增长 T 35%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签订BIT对海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作用并不显著(Yackee, 2009; Swenson, 2009; Aisbett, 2009; Rhim ,2011; Bonnitcha, 2012; Berger et al. , 2013;董 有德和赵星星,2014) o Tobin & Rose-Ackerman (2005)认为签订BIT对发展中国家吸引FDI 流入的作用并不明显,除非东道国政治风险较低Tobin & Rose-Ackerman (2011)考察了全球 BIT增长与发展中国家FDI流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间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即FDI流主要包括涵盖投资条款的自由贸易协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协定等数据源自 http://investmentpolicyhub. unctad. org/IIA (访问时间 2015-07-28) 数据来源同上入的增长速度是递减的,签订BIT对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并不存在显著正向影响(Tobin &Rose-Ackerman , 2005、2011)。
BIT作为吸引FDI流入发展中国家政的政策工具的效果越来 越弱(Tobin & Rose- Ackerman , 2011)全球BIT规模迅速扩张与全球跨国投资权益保障效 率较低、保障机制缺失并存的状况表明BIT并未显著的促进FDI流入相对于签订BIT而言, 能否吸引FDI流入主要取决于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等传统因素的影响(Hallward-Driemeier, 2003; Aisbett , 2009; Rhim ,2011)Rios-Morales et al. (2014) 采用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考察了签订BIT是否促进了 FDI 流入瑞士,以及是否为瑞士 0FDI提供了权益保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签订BIT对瑞士 吸引FDI流入以及瑞士 0FDI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签订BIT有助于东道国增强政治稳 定性及东道国制度、法治环境的完善一些学者的研究开始关注于实证研究中BIT对FDI流入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的原因:首先, 政府行为惯性(given government behavior )、投资者与政府间重复博弈、声誉效应 (reputation effects)等因素削弱BIT承诺机制发挥效果(Aisbett , 2009)。
其次,内生性 和样本选择是导致BIT与FDI流入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oBusse et al. (2010)和Berger et al. (2012)认为BIT对FDI流入的正向影响只有在样本包含转型经济体的条件下才较为明 显Hallward-Driemeier (2003, 2009)的研究表明签订BIT对发展中国家吸引来自于OECD 国家的FDI流入的作用显著Rhim (2011)采用随机系数面板模型(Random Coefficient Panel Model)对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签订BIT对FDI流入发达国家的促进作用 要优于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证实了 Hallward-Driemeier (2003, 2009)的研究结论再次, BIT对FDI流入的促进作用是防御性的(are defensive)签订BIT仅有助于促进己经在东道 国投资、经营的海外投资者向东道国追加的FDI (Rhim ,2011)最后,随着全球BIT数量增 加,其对吸引FDI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因此实证研究结果并不显著(Beliak, 2013)1) BIT是否保护了资本输出国对外直接投资签订或修订BIT为资本输出国在东道国的海外投资、经营提供权益保障,促进了资本输出 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OFDI stock)增加(Pintoetai., 2011;张中元,2013; Bento, 2013; 董有德和赵星星,2014等),修订BIT对0FDI的促进作用甚至超过签订BIT的促进作用(Egger &Pfafermayer, 2009)。
Guerin (2010)通过对欧盟成员国签订的BIT与其OFDI的研究表明: 首先,签订BIT有效减少了欧盟成员国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风险、市场进入壁垒,促进成员国 OFDI流出其次,里斯本协定之后欧盟各成员国的BIT谈判及缔约权将由欧盟委员会统一履行 在欧盟成员国所签订的BIT统一过程中,欧盟委员会应优先选择当前从与欧盟成员签订的BIT 中获益最大的东道国,比如菲律宾、罗马尼亚和南非,进行新的欧盟BIT模板谈判统一后的 欧盟BIT模板应更重视条款和内容的设计董有德和赵星星(2014)基于Markusen et al. (1996)、 Markusen (1997)跨国企业知识一资本模型(K~C model),将跨国企业进行垂直型对外直接投 资(VFDI )、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HFDI)的动机纳入到统一的均衡框架下,分析了签订FTA、 BIT所引致的贸易成本下降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并结合2003至2011年 中国对71个经济体的OFDI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达成BIT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研究结果 表明,BIT并非促进中国OFDI的有效政策工具Egger和Merlo (2012)从微观视角分析了签订BIT对资本输出国跨国企业行为的影响渠 道。
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将BIT纳入异质性企业模型;其次,考察了签订BIT对跨国企业 海外投资深度(海外投资企业雇员数、海外投资规模、海外销售额、海外投资涉及行业数)和广 度(母资本输出国与东道国签订或修订BIT后,资本输出国跨国企业在东道国新增企业数或每个 新增企业新增工厂数)的影响方向及程度;再次,采用德国跨国企业在全球海外投资、经营数据, 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BIT影响了跨国企业海外投资不同方面,资本输 出国通过签订BIT,降低了跨国企业在风险较高东道国投资、经营的成本,促进了跨国企业在 东道国企业数量、企业新增工厂数量、每个企业FDI存量及固定资产存量的增加宗芳宇等 (2012)构建了 BIT、东道国与资本输出国制度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 择决策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中国上市企业2003至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对研究框架进 行了实证检验,结论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