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6页《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漫画:“大鱼小鱼比浮力”引入本节课意图一:点题,提出本节课复习浮力;意图二:引起学生的竞争意识,积极面对本节课的学习二:知识梳理课前就布置好学生完成复习应考的知识梳理部分,并在上课前几分钟由师傅检查学友的掌握情况上课后有老师再次检查,做到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三:分析中考考点:根据复习应考考点分析,由课件展示,并简单说明四:题型讲解1、方向例1:画出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球所受的力的示意图笔(本题由一组师友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下边画,做到人人动手,还有展示教师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平衡力的方向相反,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板书:一:方向:竖直向上)根据二力平衡知识还能得到,F浮=G物这样就得到了计算浮力的方法之一(板书:4、特殊条件法:当漂浮或悬浮时F>=G物)引入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2、大小(1)、压力差法:从浮力产生原因分析,课件展示并跟小练习: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10N,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6N,计算浮力2)、称重法【实验】复习浮力的测量有学生完成本实验,根据老师提供的弹簧测力计、钩码、盛水的烧杯简单演示称重法的过程实验完成后有教师总结并板书称重法由学生完成例2:如右图所示,小石块所受的浮力是Z(3)阿基米德原理法:①先由课件展示重点分析内容意图:很多学生对于阿基米德原理不清晰,始终不知道浮力到底等于什么)②复习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由课件展示实验图并分析在由同步学习第18题巩固③复习F浮=G产m排g的应用,例子举轮船的排水量问题,用同步学习的第7题:轮船都有排水量的标记,“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800t,表示它满载时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的质量是4800t,此时舰船受到的浮力是N(g=10N/kg)④导出公式F#=p液gV排:此公式复习3个方面:a:由公式分析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由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并简单复习回顾,巩固练习用同步第19题。
b:F>=p液gV排以及变形公式的计算:利用同步学习的第6题此题目不但复习了浮力这些公式的应用,还提出了用弹簧测力计如何测物体密度的方法附:例6:(同步P47T6)如图所示,是某一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图可知,物体在空气中重力N可求出物体质量kg.水对该物体的浮力是N,可求出物体体积(浸没丫物=丫排)m3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能求出物体的密度是kg/m3c:判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例7:(复习应考P46T4)将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A,B,C放入装水的容器中,静止时的情形如图(4)浮沉条件:由动画分析浮沉条件注意几点:①分析上浮时,确定最终状态是漂浮,把整个过程浮力的变化分析到位;②分析下沉时,最后静止时要受支持力演示实验】:空玻璃瓶如何实现上浮下潜引出潜水艇完成同步学习第3题,巩固由同步学习第4题引出密度计,并以课件形式总结密度计巩固练习用轮船问题:练习: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向海洋,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会(填“浮起一些”或“沉下一些”)?(对应同步学习第16题)变式题:如图所示,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则有()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对应课后题第3题并引出大鸭子小鸭子的题目,是课后题第2题,止匕题再对应同步学习第17题)五:链接中考(16年临沂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方向为;(2)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排开酒精的重力是N;(3)比较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由ABCD3个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与有关ABC'DE六、板书设计:一:方向:竖直向上二:大小1、压力差法:F浮二F向上F向下2、称重法:F浮=G5-F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p液gV排4、条件法:F浮=G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