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根圆通修证次第.doc
2页耳根圆通修证次第文/墨人钢耳根圆通的修行主要对付的依然是第六识我们且看历代禅师有关耳根圆通的阐述先看紫柏真可禅师:又有一等人以反闻闻自性做工夫是必不闻声尘将闻声尘的机来反照自性积习日久或见个空清境界便谓真得我且问他声尘毕竟是性内的若在性内则声尘亦性何必去声尘而反闻则谓之闻自性若在性外性非有外谓性外有声尘决无是处又有一等于耳根门头灵灵应物的谓之真性此是由尘发知应境影子前境迁谢此亦随没以此当本来面目此所谓唤奴作郎皆非佛旨若要真实会得耳根圆通的消息我拈个榜样你看古德问僧隔壁闻钗钏声即为破戒且道作么生持好个入路幼舆会得这僧入路处么方见善财见文殊的境界方可参天下善知识若会不得也须猛着精彩向这僧入路处讨个分晓无常迅速时不待人很明显,紫柏真可禅师反对返闻一个想象的自性,因为自性未见之前,只能想象同时,紫柏禅师也反对在耳根门头做工夫,也就是不要闻耳内耳外等处所,有处所就达不到无所住紫柏真可禅师首先要不分辨声尘的性质和形象,在心里起形容词、名词和形象的那一瞬闸住再看俍亭和尚:“问入流亡所是闻闻理闻所闻尽闻不闻理觉所觉空不闻闻理空所空灭不闻不闻于理是否说理即得寂灭现前更是何理问者一喝答老僧耳聋返闻闻自性谓根不逐境。
境不牵心根尘脱粘分别不起旋转妄流复归真性此禅师反对玩弄第六识,一会闻,一会不闻,一会闻此,一会不闻彼,禅师主张根不逐境,境不牵心,根尘脱粘,分别不起,旋转妄流,复归真性依然是让第六识不要对声尘起动这些都是基本,也是修行的总体概况,细致来说,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几步:1、 在前面的基础上,因为第六识通过参禅人的自我控制,已经能够达到较粗的安静或者说安止状态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声音是动静二相2、 于动静二相进行观察,发现声尘是生灭的色法与色法继续观察,发现每个生灭的同时,也伴随着心(观察之意识心)的生灭进而观察发现,生灭非常快,而心的生灭和色的生灭不是同步的,心法的生灭较快即所谓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3、 长时间的观察生灭,发现整个法界无不是生灭,周围的世界包括自己的身心都在非常快速地生灭4、 厌离生灭会另我们从生灭的包围中跃出,经过多次尝试可以从生灭中跃出但是如何跃出却不太容易,其实生灭法就是幻,如梦一般,梦里的山河大地,醒来其实都是没有的,此时无论是生和灭都是同一个东西,是没有的此即是幻,要离幻,《圆觉经》说:“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离幻的工夫一定要做好,有的人在修的过程中会有无数次的幻出现,但是一定要知幻即离,因为离幻即觉5、 对于生灭一定要知道其不过是风大:“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必须有这个知见,才能将动静二相在定力之下逐步无相,无相而一相,就逐步在朝目标前进了做到以上几步之后,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要长时间地区澄清无明七识以后便只需“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这样去修就够了,就能够达到你想达到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