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现状探专业发展的校本路径doc.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90535390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9.88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谢谢你的观赏从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现状探专业发展的校本路径310004 杭州市闸弄口中学 xx摘要: 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影响着教学的实施, 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成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类知识四个层面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是: 教师四个方面知识的掌握与新课程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且各教龄段教师对这四个方面知识掌握不平衡; 教师对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缺乏且滞后; 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相对较差,且缺乏必要的教学反思因此,教师应及时 “充电” ; 应加强和改进教师的继续教育; 通过校本培训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师知识;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知识及其掌握程度 从内容上说, 一般包括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 专业学科知识、 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 从知识形成的类型上说,有间接知识,也有直接经验前者是指从书本学习来的知识,后者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的课堂情境知识和问题解决知识一、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相关研究与评述教师知识研究是在对行为主义 “过程一结果” 教学研究范式批判之后迅速兴起与发展起来的 20 世纪 50 至 80 年代,西方国家有关教师和教师教育的研究,大多是在以“科学”而著称的行为主义的“过程一结果”研究范式下展开的,这种研究范式注重从数量上分析独立变量与从属变量的相关关系, 从而揭示其因果关系。

      比如寻求与学生成绩或成绩提高之间有统计意义相关的教师知识, 而不关心教师知识的结构或维度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舒尔曼 1986 在《教学研究手册》 (第 3 版)对行为科学的教学研究进行了根本性批判,认为“过程一结果”的研究缺乏内容、认知、语境三方面的要义他指出,倘若要推进教师专业化,就必须证明存在着保障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 ,阐明教师职域里发挥作用的专业知识领域与结构 具体来说, 教师知识研究是基于两种需求而问世的其一是同医生、 律师之类的专业教育一样, 教师教育中也要求探索构成专业教育之内容的 “知识基础” 其二是要求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 “实践性知识”的内容与性质, 这两种不同的需求导致教师知识研究的两种路径, 一是 “概念性的和分析性的”教师知识结构研究,二是“情境性和实践性的”教师知识结构研究1. “概念性的和分析性的”教师知识结构1987 舒尔曼提出了教师知识理论框架,以识别 7 种类别的知识,他把教师知识基础分为下列 7 类: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的知识、与具体内容有关的教学法知识、 学生及其发展特点的知识、 教育背景的知识、 关于教育目标、目的、价值以及教育哲学与历史基础的知识。

      2. “情境性和实践性的”教师知识结构一些研究者认为, 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是一种独特的知识, 把教师的知识看成是直觉的和缄默的,强调知识的“实践性” 、 “个人性” 、 “情境性” 康纳利和科兰蒂宁强调教师知识的个人特点,即“个人的实践知识〃他们认为,这种知识源于对个人的记叙,旨在满足某一特定情境的需要,是实践性的,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反思佳、经验性、整体性与建构性等特征莱因哈特发现,教师知识是在学校的具体环境和课堂情境中形成的, 这种知识蕴含在环境的组织结构中, 能够更准确、更灵活地被使用,并能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和解决问题目前, 从整体上看, 我国关于数学教师知识的研究还相当薄弱, 专门详细地研究中学数学教师知识的论著还没有,对数学教师知识研究的路径也基本上是“概念性的和分析性的” , 主要有以下 4 种研究取向 ( 1) “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取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把教师的知识分为两大类:各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同, 李秉德、 李定仁把教师知识划分为 3 部分: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 ( 2)功能取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研究所的林崇德、 申继亮、 辛涛等从知识的功用出发, 将教师的知识分为 3 方面的结构内容: ①本体性知识, 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条件性知识,即在教学中涉及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和如何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来思考学科知识问题, 即对具体的学科知识做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解释;③实践性知识,指课堂情境知识,是教学经验的积累。

      傅道春把教师知识结构分为 3 部分: 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和教育情境知识 这种教师知识的研究取向注重研究教师知识的性质、范式、组织和内容 ( 3)学科教学取向,这种取向是借鉴西方教师知识研究的成果, 从侧重学科教学的角度提出教师知识结构的观点白益民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有 5 个部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与个人实践知识网 ( 4)实践取向陈向明根据教师知识实际存在方式的不同, 把教师知识分成两类: 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二、我们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基本认识鉴于林崇德、 申继亮等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作了较为细致与深入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目前国内教师知识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本研究主要借鉴了他们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划分方法,从四个维度,即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类知识来评价教师的知识结构, 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 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 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 1) 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如语文知识、 数学知识等, 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个角度来看, 教师传授的内容必须是教师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 一切是以本体性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 教学的最终绩效是用学生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 因此,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 但是已有研究表明,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 本体性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 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在呈现统计上的相关即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由于学科不同, 本体性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 仅仅从一般意义上说,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教师要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点、相关性质以及逻辑关系; 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对于社会、 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 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等 2)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 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

      在教学中,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 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 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即在教学中,如何将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表达、传授给学生条件性知识, 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广大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 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 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 教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 实践性知识受个体经历的影响, 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丰富的细节, 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 如果把教师的教学看作程式化的过程, 忽略教师的实践知识, 不利于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 这种教育教学的机智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种情况下适宜和必要的方法, 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不恰当 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恰当的工作, 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 在处理特殊教学情景时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于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4)文化类知识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事实上, 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

      具体说,教师的文化类知识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 包括现代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现代技术的本质内含; 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 例如法律的知识、 民主的思想、人类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方法等教师知识结构的上述四方面是紧密联系的: 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 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而实践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到实践性指导作用, 文化类知识则是前三类知识融会贯通、 内化为教师知识品质的人文知识的提炼与凝结三、中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基本分析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素质的另一重要方面 对此我们对教师在数学课程中的新增内容,如微积分、数据处理、概率统计等 6 个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问题如:我从未学过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我看过但不熟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我比较熟悉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我最擅长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数据表明, 对微积分、 概率统计和矩阵的掌握情况较好, 熟练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教师比率均达到 85%以上,而对于数据处理、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方面约有一半教师了解不多 总体表现为, 年轻教师对这些新增内容的掌握情况比老教师略好一些。

      数学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是很重要的通过对教师们在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的操作与应用方面掌握程度的调查,有 13.82%的教师能够熟练掌握, 34.15%的教师基本掌握, 36.59%的教师不够熟练,还有 15.44%的教师未掌握一半以上的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知之甚少,还需要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目前学校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 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有的学校还举行了课件制作大赛等 但是, 除了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外, 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而对于后者,教师们需要更多的学习对于 《标准》 提出的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教师认识到其重要性,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数学活动实践课, 数学建模课, 数学应用题教学, 数学与社会课等途径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师比率分别为 30.52%, 25.98%,21.75%, 21.75% 而对于在教学中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问题, 教师们认为其必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能否做到才是难点,只有 19.84%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很好体现, 61.91%的教师觉得有必要, 却不知道如何实施, 18.25%的教师对此抱消极态度,认为只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可行,或没想过去体现。

      以上只是对数学教学中提出的新问题的 2 个典型例子, 我们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教师力图适应时代变化, 跟上数学课程改革的步伐, 只是在此过程中具体该怎么操作还不明确对于教师的科研活动,调查显示,有 12.8%的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研究,如发表教学论文,开展教学实验等,有 61.6%的教师有时进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