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ppt
31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乌拉盖简介,“乌拉盖系蒙古语,?蒙古秘史?载“浯泐恢河,明代载“兀鲁回河,清代载“芦河、乌尔虎河等,都是一个名称的音译记载乌拉盖一名有种种解释,其一认为是古代北方部落名,称“兀鲁骨锡,这种解释较为符合历史乌拉盖地区历史悠久,据境内开掘的贺斯格乌拉细石器遗址和乌兰察布嘎查挖掘发现的生活用陶器说明,远在旧时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1949年年划归东部联合旗1956年划归东乌珠穆旗1957年锡林郭勒盟食品公司在胡硕庙遗址处建立胡硕庙储藏繁殖牧场,1960年5月建立地方国营乌拉盖郭勒机耕农场,1965年建立贺斯格乌拉公私合营牧场1969年3月组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975年撤销兵团建制,恢复国营农牧场体制,内蒙古农牧场管理局在乌拉盖设立农牧场管理分局1982年国营农牧场体制改革,乌拉盖分局下放锡林郭勒盟管理,改称锡林郭勒乌拉盖牧场管理局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变为政企合一的锡林郭勒盟牧工商联合公司乌拉盖分公司,1985年整顿行政性公司,政企分开,恢复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
1993年2月建立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并保存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体制1995年改为乌拉盖绿色产业综合开发区,2005年更名为乌拉盖管理区乌拉盖管理区在全区的位置,乌拉盖管理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东部,地处,大兴安岭,西麓,东接,兴安盟,界,南与霍林郭勒市接壤,是锡盟、兴安盟和,通辽市,三盟市的交界处行政区划,现辖哈拉盖图、乌拉盖、贺斯格乌拉三个国有农牧场16个农牧业分场、巴音胡硕镇含9个嘎查村和3个居委会和一个水库管理局,管理区管委会所在地巴音胡硕镇,是开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现有三资企业4家,乌拉盖草原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草原之一乌拉盖管理区政区图,乌拉盖水资源简介,乌拉盖地区水系是锡林郭勒盟最大的内陆水系,境内水资源丰富,占全盟总储量的1/3,地上水总量为17.4亿m3,地下水储量约78.6亿m3,且埋藏较浅,水质为淡水境内主要有乌拉盖河及其支流色也勒吉河,均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乌拉盖河干流发源于宝格达山南麓,由许多泉水聚集而成,水量稳定,全长360km,在胡硕庙与支流色也勒吉河集合,向西流入乌拉盖戈壁乌拉盖河全流域面积达2021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13亿m3,多年平均流量3.58 m3/s。
色也勒吉河全长98km,多年平均流量0.41m3/s境内有乌拉盖水库和贺斯格乌拉水库乌拉盖水库位于乌拉盖河中上游,总库容2.48亿m3,2004年10月份完成除险加固工程,并开始蓄水,现已蓄水6000万m3,2007年可到达正常水位,每年能提供工业用水量为3860万m3,目前,在乌拉盖开展煤化工的工程为锡林河煤化工工程,获得自治区批复的工业用水指标为870万m3/年为了满足乌拉盖乃至整个锡盟地区今后工业用水的需要,自治区方案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引哈济锡工程,每年从哈拉哈河引1.5亿m3水入乌拉盖水库,现自治区已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贺斯格乌拉水库位于色也勒吉河上游,库容2000万m3境内分布大小湖泊12个,泉水23处,且水质上乘,开发潜力较大人民生活,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05年,管理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922万元,增长10.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495元,增长1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78.75元,同比增长15.46%,增加893.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556.12元城镇居民人均累计消费4806.7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70元,增长5.95%。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开展目前,管理区共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家,总床位数24张,共收养3人全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65人,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2.3万元开展前景,管理区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总体思路是:继续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首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以煤电综合开发为突破口,推动管理区经济跨越式开展,努力实现2004年提出的三年经济初步转型、八年内把乌拉盖建成集现代化能源化工基地、集约化畜牧业示范基地和草原特色旅游胜地于一体的新型城市草原生态的保护与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工程扶持,大力提倡草牧场流转、联户经营,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走划区轮牧的路子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各类工程的运作机制,逐步完善以草畜动态平衡为主的草原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立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经济社会与草原生态协调开展格局,使草原退化得到根本遏制,林草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物多样性开始恢复,真正打响“乌拉盖草原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草原这一品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培育、基地建设、利益联结机制三个关键环节,努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
解决农村牧区问题十一五期间,把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统筹做好人口转移的规划,促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减少农村牧区人口十一五期间,向农牧场场部和巴镇转移农村牧区人口要到达2550人打造园区,培育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坚持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全面提升园区的规模和档次要探索多元化的投资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园区建设,把园区建设与大工程入园、建设相结合,鼓励工程业主入股或承包建设,加快园区水、电、路等根底设施建设工作围绕大工程的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要重点培育开展五大产业同时,要积极主动承接区内外高水平产业转移,整合周边地区资源,积极开发相关下游产品,逐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十一五期末,工业增加值力争到达26亿,占到全盟工业增加值的10%,工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到达60%以上能源工业,要以贺斯格乌拉煤田和农乃庙煤田开发工程为支撑,积极推进乌拉盖260万千瓦电厂工程,大力开展煤转电、煤转油,加快煤炭资源的转换,到2021年,原煤年产力争到达1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到达37万千瓦时化学工业,要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加快锡林林河煤化工和霍煤年产120万吨甲醇工程进度,并搞好煤化工及下游产品的开发。
矿产品采选加工业,对萤石、膨润土、石英、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进行勘探开发,初步探明储量,为开展矿产品采选加工业打根底、做准备农畜产品加工业,围绕肉、乳、粮油、皮、毛、牛羊内脏、饲草等农畜产品进行开发,依靠高科技开展肉食品加工、乳制品加工及生物制品开发建材加工业,充分利用当地富集的膨润土、石英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煤矸石、电厂炉渣、粉煤灰等废料,开展新型建筑材料和轻质复合材料,培育水泥、石材、玻璃、建筑陶瓷等加工业十一五末,确保建成几个龙头企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开展草原生态旅游业,重点建设以乌拉盖湖水库休闲度假旅游区为龙头,以贺斯格淖尔草原生态旅游区、博力彦神泉旅游景区、布日都旅游度假区、白桦林狩猎旅游区为辅的各具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建设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快旅游线路等根底设施和接待效劳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餐饮、娱乐效劳企业,努力提高效劳水平和质量十一五末,力争旅游收入到达3000万元,占第三产业10.3%,根本形成草原特色旅游胜地雏型旅游风光,维信锡林郭勒牧场,1995年香港维信公司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兴建维信锡林郭勒牧场绒山羊基地,该牧场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建设规模为开展良种绒山羊100 000只,年产绒30吨,年产值2900万元人民币,每年为当地提供财政收入130万元人民币公司现建设场部办公室1处,种植饲料地7000亩,建牧业点 46处,绒山羊27560只,绵羊5940只吸纳当地劳动力 50多人.,宝 克 公 司,内蒙古宝克种畜位于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巴音胡硕镇东25公里处该公司是根据自治区“九五畜牧业开展方案中提出的“九五期间内蒙古畜牧业要上新台阶,特别要下大力改进畜种,大力开展养牛业的精神,同内蒙古自治区方案委员会及创业开展总公司进行论证、开发的1997年4月28日,在加拿大正式签订引进1241头纯种安格斯、海福特牛和美国卡斯尔拖拉机等12台先进牧业机械设备的合同双方总投资1000万美元目前,宝克种畜有限已开展纯种牛1700多头只,有饲草料种植面积15000亩布 林 庙,布林庙座落在布林泉水旁,故称“布林庙,距管理区管委会所在地巴音胡硕镇东北10公里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乌珠穆沁左翼旗色旺去西昭学佛经,回来后,在登库尔巴音胡硕前建祭点开始祭祀色旺去逝后,来了一名神佛主管祭点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旺楚克贝勒执政后对此庙进行了扩建,由此而得名。
1958年3月,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决定在布林庙遗址处建立乌拉盖布林宝力格农场现归乌拉盖牧场牧业二队胡硕庙又称“大福庙,遗址在开发区哈拉盖图农牧场七分场境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乌珠穆沁左翼旗札萨克贝勒博木布执政期间,由荣获佛教职称的赛汗色旺和16名徒弟在额尔德尼山敕造当时,康熙皇帝赐名为“大福庙,意为旗庙每年农历6月份祭祀一次1957年7月,锡林郭勒盟食品公司在胡硕庙遗址处筹建胡硕庙储藏繁殖牧场1964年,胡硕庙储藏繁殖牧场抽调该场局部人员,雇用350人,组成30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赶运牛400-500头,利用两个月时间,赶运牲畜到兴安盟五叉沟上火车,押运到海拉尔肉联厂,屠宰加工后向苏联出口1966年该牧场抽调14名家属组成“三八赶运组,历经30个昼夜,把6000只羊顺利赶运到兴安盟五叉沟后随乌拉盖体制变革,划归哈拉盖图农牧场农 乃 庙,农乃庙又称“慈善庙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3年,乌珠穆沁左翼 旗旺楚克贝勒执政期间,由吉日木德去西昭学佛经,回来后,在登库尔巴音胡硕前建祭祀点开始祭祀集会60年之后即十九世纪50年代初,迁移到乌拉盖河南建祭祀点,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吉日木德神佛西喇嘛第三代与乌珠穆沁左翼旗札萨克郡王把祭点搬迁到乌拉盖河北侧查干胡硕前建庙,定名为农乃庙。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日军的控制下,将60人的旗衙门军搬迁到农乃庙乌拉盖河南岸设军营,配发军装武器,改建为旗保安队,设边防哨5个,每处驻守1各军官和4名兵士1941年民国三十年日特机关由嘎海庙迁至迪彦庙,称“日特机关迪彦庙分驻所农乃庙设飞机场1947民国三十六年10月,乌兰浩特兵站在哈拉盖图农牧场境内的红水泡子,乌拉盖牧场境内的农乃庙,贺斯格乌拉牧场境内的扎木幸达坝各设兵驿站1处,驻军10余人第二年九月武装政治土匪巴特尔沙乌珠穆沁左翼旗王宫贵族,带着30余人袭击农乃庙兵站,四师参谋脑门达来并不名战士残遭杀害,次年2月,巴特尔再次袭击农乃庙兵站,杀害解放军6名4月27日,骑兵三团三连在乌珠穆沁左翼旗追击巴特尔沙匪徒,击毕匪徒2人,伤4人,俘虏16人在解放军的追剿下,一度西至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和乌兰察布盟一带建国以后,随乌拉盖的体制变革划归乌拉盖牧场至今土 地,管理区辖区总面积5013km2,其中:草,场、林地、耕地分别占总面积的91.7%、0.3%、3.6%境内土壤属黑钙土向栗钙土过渡区,以黑钙土为主质地疏松,土壤结构良好,腐殖层厚度40cm-60cm草 原,草原是乌拉盖主要地带性植被,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两个类型,以草甸草,原为主。
乌拉盖草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天然草原草原可利用面积4350.53km2,以二、三、四等草地为主,其中产量以3、4、5级属多,总体表现草地质量优良,产量中高境内植物类型多样,有62科、501种,以木科、豆科为主,牧草种类优良,除优良牧草以外,具不同用途和价值的野生植物较为丰富,中蒙医药用植物较多,主要有大黄、桔梗、甘草、柴胡等气候,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冷季较长年均气温-0.9,年平均10的有效积温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