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高考地理湘教版复习课件-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pptx
84页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地 理,2022,内容索引,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太阳辐射,侵蚀,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地球的岩石圈可划分为大板块,分别是、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碰撞,或者相邻板块彼此分离六,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撞挤压(图甲):发生碰撞或俯冲,形成巨大山脉、岛弧等不同的地貌类型 板块张裂(图乙):形成或发育为海洋海沟,裂谷,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与地表形态,拱起,谷地,谷地,(2)断层与地表形态,上升,断块山,华山,渭河谷地,地理实践力为什么我们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时往往选择向斜?,提示 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如下图所示:,3.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岩浆即为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的类型:根据喷发状况,可分为喷发和喷发喷出地表,裂隙式,中心式,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水、大气及 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风化作用分类 物理风化: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化学风化: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 生物风化:生物参与下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的温度变化,生物,2.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水蚀作用,V形,曲流,牛轭湖,(2)沉积作用 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规律:河流流速较大时,可挟带比较粗的碎屑颗粒;河流流速较小时,只能挟带比较细的泥沙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逐渐变 在构造稳定区或构造沉降区,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在河口地区出现三角洲细,3.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蚀作用 概念: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 类型,吹蚀,风蚀,(2)风积作用: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积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规律深化整合,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2.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3.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思路典题透析,【典例1】 (2018全国卷,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素养解读】本组题以贝加尔湖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贝加尔湖的成因,主要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思路导引】1.材料信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有断层活动,且该地地壳继续下沉,2.图示信息:,下降,上升,答案 (1)A(2)C,【典例2】 2020全国卷,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思路导引】,印度洋,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
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题组训练突破,角度1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读图,完成第12题1.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利于防洪,光照充足,答案 1.C2.A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是洼地,而乾坤湾地势较高,故其是地壳抬升而成,之后流水沿地表裂隙不断侵蚀,最终形成乾坤湾第2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不利于航运,交通不便;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条件差异不大。
角度2板块的边界类型 读太平洋东部某地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完成第 34题3.甲板块可能位于()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 4.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 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冰岛的成因与此一致 A.B.C.D.,答案 3.C4.D 解析 第3题,此图为太平洋东部某地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为07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说明乙地附近为岩浆喷发生成的新岩层,那么该地应该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该生长边界应该是太平洋海岭,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该生长边界位于甲板块的东侧,甲板块可能位于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西部为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东部是消亡边界,非洲板块远离太平洋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处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底可能形成海岭,深海沟出现在消亡边界,错误,正确冰岛位于大西洋,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出露海面形成的,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正确角度3变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下图示意华山地区地质概况华山地区出露花岗岩和片麻岩片麻岩由距今27亿年前的火山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据此完成第56题。
5.片麻岩形成于() A.沉积环境 B.变质环境 C.冷凝环境 D.熔融环境 6.对图中地质概况的形成,推断合理的是() A.沉积作用压实、固结地壳抬升 B.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熔化作用 C.地壳抬升外力作用熔化作用 D.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答案 5.B6.D 解析 第5题,“片麻岩由距今27亿年前的火山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由此可知,片麻岩形成的环境是变质环境第6题,图中的岩石为岩浆岩和变质岩,所以首先会经历岩浆活动,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出现变质岩;地下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壳抬升的作用下逐渐到达地面,在外力作用下裸露出来规律深化整合,考向二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与断层,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和断层 (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思路典题透析,【典例3】 (2018江苏卷,56)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纪B.石炭纪C.二叠纪D.第四纪,【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某区域地质简图为载体,考查背斜、向斜的特点及岩层的新老关系,主要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思路导引】,下,答案 (1)A(2)A,题组训练突破,角度1背斜、向斜的判断及形成的构造地貌 地理工作者通过钻探对M岩层(沉积岩)进行研究下图示意钻探区地形及获得的钻探数据,下图中数据包括M岩层底面的海拔和埋藏深度据此完成第13题1.a、c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分别是() A.260米、280米B.280米、260米 C.270米、280米D.280米、270米 2.图示区域的地貌是() A.背斜山B.背斜谷 C.向斜山D.向斜谷 3.下列四条线路,出露地表的岩层由老变新的是() 从钻探点到钻探点从钻探点到钻探点 沿等高线b向西北沿等高线b向西南 A.B.C.D.,答案 1.B2.B3.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处岩层底部海拔为150米,埋藏深度为119米,所以地面高度为269米;岩层底部海拔为150米,埋藏深度为120米,地面高度为270米;岩层底部海拔为150米,埋藏深度为130米,地面高度为280米;根据等高线分布规律,a为280米,b为270米,c为260米。
第2题,读图可知,处岩层底部海拔为198米,较两侧的150米高,所以岩层中间向上弯曲,为背斜,而该地地面高度为255米,两侧分别为269米()和270米(),说明地势中间低,两翼高,应为谷地,所以该地为背斜谷第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构造岩层自中间向两翼由老变新从钻探点到钻探点,为自中间向两翼;沿等高线b向西北,也是自中间向两翼故所示线路岩层由老变新角度2断层的特点及形成的地貌 (2020北京延庆一模)下图为我国庐山地质地貌剖面图(图1)和五老峰景观图(图2)读图,完成第45题图1,4.五老峰() A.峰丛林立,山体高大 B.山峰如尖角,岭脊如刀刃 C.悬崖壁立,相对高度大 D.东坡陡险,西坡和缓 5.庐山“五峰四谷”中() A.大月山、虎背岭为褶皱隆起形成 B.东谷为背斜侵蚀形成 C.五老峰断裂抬升形成单面山 D.七里冲属于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图2,答案 4.C5.C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五老峰为断块山,悬崖壁立,相对高度大;峰丛林立为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山峰如尖角,岭脊如刀刃,为冰川地貌的特点;庐山在长江以南,图示长江在庐山左侧即北侧,不能确定五老峰的东西坡度特点。
第5题,虎背岭处为断层;东谷为向斜;五老峰断裂抬升形成单面山;七里冲属于向斜谷地规律深化整合,考向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2.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3.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思路典题透析,【典例4】 2020全国卷,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 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素养解读】本题以玄武岩台地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1.,平坦,较大,越高,2.图示分析:,较长,早,台地,较短,较晚,最差,最晚,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题组训练突破,角度1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2020山东潍坊模拟)石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