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2G、3G规范(室内接地、室外接地、天线安装).docx
6页1.1.1 室外馈线接地(1) 室外馈线接地应先去除接地点氧化层,每根接地端子单独压接牢固,并使用防锈漆或黄油对焊接点做防腐防锈处理馈线接地线不够长时,严禁续接,接地端子应有防腐处理2) 馈线的接地线要求顺着馈线下行的方向,不允许出现“回流”现象;与馈线夹角以不大于 15°为宜3) 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室外部分馈线超过 30m 时,至少应有三处接地:离开天线平台后 1m 范围内;离开塔体引至室外走线架前 1m 范围内;馈线离馈线窗外 1m 范围内各一次4) 如铁塔高度超过 60m,馈线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5) 天线安装在建筑屋顶抱杆并在建筑物屋顶上布放馈线时,从馈线离开塔顶放大器 TMB 1m 处、馈线离开楼顶平台前 1m 处、馈线进入机房 1m 处三点接地6) 当馈线较短时,可采用一点或两点接地,原则是:馈线长度小于 5m 时采用一点接地,馈线长度小于 20m,大于 5m 时,可采用两点接地,其他要求不少于三点接地7) 若馈线离开铁塔或抱杆后,在楼顶或走线架上布放一段距离后再入室,且这段距离超过 20m 时,此时应在楼顶或走线架上每隔 20 米加一避雷接地夹8) 室外馈线接地应先去除接地点氧化层,每根接地端子单独连接并紧固,馈线接地线不够长时,严禁续接,接地端子应有防腐处理。
9) 馈线地线必须与接地排或塔体良好接地,不得悬空不接;在不具备接地铜排的铁塔上,可以使馈线接地端子和塔放的接地端子分散固定在塔体上,每固定点不得超过两个端子,同时要打磨固定点,去掉镀漆层,做到可靠连接10) 所有室外馈线接地卡处均应按规范正确作防水密封处理11) 避雷针或与避雷针有电气连接的金属抱杆,应采用直径不小于 95 mm ,多股铜导线或 40×4mm 的镀锌扁钢可靠接地 , 严禁采用铝线 2镀锌扁钢接地时,推荐搭接长度不小于 2 倍扁钢宽度且三面围焊,以确保搭接电阻小于 0.1Ω (12) 避雷针与天馈抱杆绝缘安装时,两者在楼顶避雷带上的接地点相距5 米以上13) 塔顶放大器应与抱杆安装牢固,并作可靠的电气连接14) 防雷箱的保护地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16 mm 的多股铜线接到接地铜2排15) 采用钢管时,钢管间的接头采用螺纹连接,连接时中间不可使用绝缘措施,以确保钢管之间的可靠连接(两管间接触电阻<1Ω) 16) 户外天馈线﹑交流线和信号线(直流线)尽量分开布线,分别进入机房17) 建筑物有避雷带时,直接将避雷针引下线焊接在避雷带上;无避雷带时,将引下线连接到新做的地网上铁塔安装时,铁塔应该可靠接地。
18) 从避雷针顶端至支架底座引下线的总阻值≤1.5Ω19) 室外不适合做接地铜排,容易丢失,建议采用接地扁铁与馈线接地相连20) 若室外采用接地铜排,室内外接地铜排不可直接相连21) 若室外采用接地铜排,室外铜排应单独接入地网,不可串连接地,且各接地地下引接点应相距 5 米以上22) 室外地排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95mm 的多股铜线或 40×4mm 的镀锌2扁钢可靠接地23) 室外走线架每隔 20 米左右应接地一次,接地铜线线径不小于 35 mm 2所有的室外金属体连接处必须有良好的防腐防锈处理1.1.2 2G/3G 天线之间的间距要求建议 2G/3G 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同一 TD 基站三个扇区天线间的间距要求:水平间距≥2 m,如果条件不具备,特殊情况下可以≥1.5m垂直间距(上层天线下缘与下层天线上缘)≥1.0m,特殊情况下可以≥0.5 mTD-SCDMA 圆阵和 GSM 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TD-SCDMA 圆阵在GSM 定向天线主方向+/-90º 外,水平隔离距离为≥2m ; TD-SCDMA 圆阵在GSM 定向天线背部(定向天线主方向+/-120º 外) ,水平隔离距离为≥2m ,垂直隔离距离≥1m。
TD-SCDMA 线阵和 GSM 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2m,垂直距离≥0.5m;TD-SCDMA 线阵和 GSM 定向天线之间背靠背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1m,垂直距离≥0.2m1.1.3 2G/3G 天线安装要求1、2G 天线安装(1)天线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其支撑杆上,其高度和位置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2)天线与跳线的接头应作防水处理3)对于全向天线,要求天线与铁塔塔身之间距离不小于 2m;对于定向天线,要求不小于 0.5m4)2G/3G 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应达到表 2 的要求表 2 隔离度表天线 1 天线 2 水平隔离距离(m) 垂直隔离距离(m)TD-SCDMA扇区天线TD-SCDMA扇区天线≥2m(特殊情况下,可≥1.5m)≥1m(特殊情况下,可≥0.5m)TD-SCDMA扇区天线GSM900 定向天线≥2m(并排同向安装)≥1m(背靠背安装)≥0.5m(并排同向安装)≥0.2m(背靠背安装)TD-SCDMA扇区天线DCS1800 定向天线≥2m(并排同向安装)≥1m(背靠背安装)≥0.5m(并排同向安装)≥0.2m(背靠背安装)(5)对于采用空间分集接收方式的天线系统,其分集接收距离必须符合表 3要求。
表 3 分集接收距离表900 MHz 1800MHz最小距离: 4 m 2 m推荐距离: 6 m 3 m(6)天线的指向和俯仰角对于全向型天线,要求垂直安装;对于方向型天线,其指向和俯仰角要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7)天线的安装环境天线的主瓣方向附近应无金属物件或楼房阻挡8)天线的支撑件要求楼面负荷满足要求铁塔、铁杆、天线横担结实牢固,铁杆要垂直,横担要水平所有的铁件材料都应作防氧化处理2、 3G 天线安装要求除满足以上 2G 天线安装的通用要求外,由于智能天线的波束较窄,且智能天线的性能对 TD 系统网络覆盖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天线安装时对周围阻挡的要求也应更为严格,应注意天线前方无阻挡;沿天线扇区方向,自天线顶端至屋面边沿(或女儿墙边沿)的连线与抱杆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45º1.1.4 联合接地移动通信基站必须采取联合接地方式基站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宜控制在10Ω 以内,当基站土壤电阻率大于 700Ω·m 时可不对基站的工频接地电阻予以控制,此时的地网等效半径应≥20m,并在地网四角敷设 20~30m 的辐射型水平接地体1.1.5 室内接地汇集线基站室内总接地汇集线可采用总接地排(星型连接)或环形接地排(均压环)的形式,材料为镀锌铜排(采用均压环时可采用同电阻值的镀锌扁钢) 。
本规范推荐采用环形接地排(均压环) 采用总接地排时,总接地汇集排应设在第一级电源 SPD 和配电箱附近室内接地排应为不小于 400mm×100mm×5mm 的铜排,宜为双排孔采用环形接地排时,接地环应闭合,不得出现链状;材料为铜材时截面积不宜小于 40mm×3mm,镀锌扁钢截面积不宜小于 40mm×4mm;在平面中间隔 200mm 打一个 Φ8mm 的孔用于接设备的地线;均压环要求沿着走线梯内侧布放,且用绝缘材料支架固定(绑带固定)在走线梯边上,无走线架的部分沿墙安装,其固定螺丝应与钢筋保持 5cm 以上距离开关电源以及其它不同类型的设备(如无线架、天馈线、AC 屏等)的接地排或接地母线均由总接地汇集排引接,并在地线排处注明1.1.6 入机房的接地引入线从机房地网引接点引进机房的接地引入线用材料为 40mm×4mm 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95mm 多股铜缆,接到机房的接地汇集线上2环形接地排应多点(不少于大致对称的 2 点)就近与地网连通拉进机房的接地引入线必须直接连到室内总接地汇集排上,不能再经过任何设备( 如: 交流屏) 才下地,必须直接落地接地引入线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和绝缘防腐措施,并留出接地电阻测试点。
1.1.7 设备母地线(1) 无线设备的母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35 mm 多股铜缆;当总汇集线2采用均压环形式时,设备可直接接入环形接地排而无需母地线2) 设备母地线要求沿着走线梯内侧布放,且用绑带固定在走线梯边上1.1.8 馈线母地线(1) 馈线的母地线末端严禁与走线梯相连接,并必须做好绝缘处理2) 接地件在馈线进入馈线孔后 1 米处室内接地(鼎桥基站除外) ;(3) 室内馈线避雷器连接至室内馈线避雷排室内馈线避雷排入地方式:首选通过单独接地线接到室外地网;机房条件受限的,连接到室内总地排上4) 馈线母地线的每个接地点只能接一根馈线,不能两根或多根馈线同接在母地线的同一点上1.1.9 设备接地接地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对于无线机架,应用截面积为不小于 25 mm 多股铜缆作为接地线与母地2线连接,并用绝缘盒将连接点盖上设备与母地线相接方向要求顺着地线排的方向走线梯上母地线的每个接地点只能接一个设备,严禁两个或以上设备同接在母地线的同一点上所有接地连接件要求有两点压接不同类型的设备要单独接入地线排(如无线架、电源架、天馈线、AC 屏等),并在地线排处标明1.1.10 室内馈线接地要求利用所提供的室内接地件将馈线接头与母地线相连, 连接点牢固,并作绝缘处理;地线应穿出地线 U 型卡 2mm 左右,以保证接触良好。
从馈线接头到母地线由一根地线连接,按天线下行方向引出后顺着地线排的方向连接走线梯上母地线的每个接地点只能接一根馈线,严禁两根或以上的馈线同接在母地线的同一点上室内馈线接地方式:首选通过单独接地线接到室外接地排;机房条件受限的,连接到室内总地排上。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