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项训练之语言赏析(带答案).doc
7页中考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语言赏析题一般答题思路: 解答语言赏析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 (1)怎样写的; 例: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写得怎样; 生动形象地 突出了(强调了) (3)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对象的„„特征 (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例: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体会词语的妙用或表达效果解题思路: ①词语本身的含义 ②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③词语的感情色彩 ④词语适用的对象或范围 ⑤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⑥近义词辨析答题格式:①动词:生动地表现出XX人/事/物的特点,(或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情态),表现了人物XX的心情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XX的心情。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答题格式: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 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 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三、从句式的角度赏析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句式的角度来分析,句式的类型有:感叹句、疑问句(包括反问句、设问句,这两个句子都是无疑而问的)、祈使句、陈述句(包括肯定局、一般否定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包括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和散句 例:对于梅,人们喜欢它开花时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赏析: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语言优美,清新隽永,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同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
四、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进行赏析,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往往考查较多的是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 下面具体分成几个角度分析: 1从表达方式赏析(基本格式是:运用„„表达方式+表现事物的特点或观点或情感或与所 描写对象的关系等例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赏析:这句话运用( )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 )例2: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赏析:本句运用(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 ) 精神 2 从人物描写方法赏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等)基本格式是:此句运用„„描写方法,表现了(刻画了)„„的„„的性格特点,准确或生动形象或富有情趣地„„ 例3: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赏析:这几句话运用( )细节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 ),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 ) 3 从环境描写方法入手赏析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故事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的主题等 (答题范式:这是„„描写,起„„作用,烘托(渲染、交代、推动、衬托)了„„) 例4:“露西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一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尽管露西老师竭力控制住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棒突然从中间断成了两截 赏析:这是( ),起( )作用,烘托出( 例5:《我的叔叔于勒》:“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又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赏析:这是( ),起( )作用,烘托( ) 五、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赏析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夸张、拟人、衬托、铺垫、伏笔、设置悬念、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首尾照应、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夹叙夹议)等 例1;2010年梧州市中考题《留守土地》中开头:“那是一天深夜,铃响 赏析:本文开头第一句( )这样写可以( ),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2: “四周的故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赏析:这句是( ),写出了( )的特点,点染了一种( )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例3: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赏析: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点明“不平凡”,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 )! 例4: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赏析:开头运用鲜明的( ) 六、从衔接照应的角度品味赏析 重点句子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句子的位置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句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1)文首句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总领全文) (2)文中句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启示下文 (3)文末句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一)香伯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⑪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⑫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⑬“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⑭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⑮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
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⑯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⑰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⑱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