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篆里程碑意义.pdf
2页小篆——汉字史上的里程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命令宰相李斯整理、创制统一的汉字书写形式——小篆 小篆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 它的诞生标志着汉字的统一,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隶、楷、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汉字的规范起了重要推动的作用 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 在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出土文物中,文字的载体多种多样,简牍、兵器、货币、玺印、玉石,都成为铸刻或书写文字的材料 关于小篆, 有的铸造在铁器上, 有的刻在石碣、 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物看,秦篆一般铸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大小基本一致,形体长圆,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其中, 《峄山刻石》就是小篆的代表之作,原石已被毁,我们今天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 《峄山刻石》上的字,字体端庄严谨,有实有虚,疏密得当,从容平和且劲健有力有人评之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 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小篆产生的年代虽然不早,数量却很大,东汉时许慎作《说文解字》 ,收集了小篆 9353 字。
小篆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联结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桥梁 在字的构形上, 它不像六国文字那样为了简化而任意破坏汉字的构形理据, 而是比较全面地保存了字理,保持住了汉字寓义于形的本质特征,同时固定了偏旁部首的写法和位置,在写法上不随意增减笔画或变化构形在字的书写形式上,小篆讲究整齐划一,要求笔画不论横竖曲直,一律用粗细均等的线条,笔画分配也要均衡匀称另外,小篆中的形声字大量增加这些都使汉字的构形系统进一步简明化、系统化因此,小篆最终取代六国文字而一统天下但是后期,汉字形态的发展出现了民间和官方两条路线,因为小篆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民间很快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就是我们后面会讲到的隶书 小篆的诞生源自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规范化运动, 这是古文字史上第一次文字简化运动的总结 这次运动结束了自战国以来的汉字长期混乱的局面, 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汉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小篆记录了线条文字的历史,是认识汉字的一扇大门大门的一侧是图画、象形文字,另一侧是笔画文字在上古文字学中,它第一次使汉字走向了便于识别的道路,可以说这对以后文字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汉字结构的规范化 小篆是古汉字的最后一个阶段,同以前的各种字体相比,小篆笔画粗细匀称,更加线条化,行款也更加整齐它废除了一些异体字,改变了原来一些汉字的偏旁,使每个汉字的偏旁及其结构部位都固定了下来,为方块型汉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语书面语用字高度统一 小篆相对甲骨文、金文,书体更趋简化,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它的形成,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多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种多样的混乱局面,从而使汉语书面语用字高度统一起来,这对促进各地文化交流、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汉民族书面语的形成和统一, 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地文化交流最大的障碍便是语言文字不通,小篆规范了文字,使各地思想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递、理解,进而推动了各地文化交流 对书法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尽管文字的规范和统一,从自然流变的角度限制了文字向美术字的发展,但它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可供学习和参考的文字范型小篆笔画统一匀称,结体谨严,遒劲庄重,兼而有之,在中国书法艺术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由西周金文那种圆润笔势不断发展而成的,从字体风格的角度来看,它具有规范整齐、匀称优美等特点,在秦朝灭亡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受到书法家们的喜爱, 几乎历代都有善于书写小篆的大家出现。
此外, 小篆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作官用印玺的首选字体, 篆刻艺术就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小篆是古文字阶段的最后一站, 它对古文字形体的规范和整理, 为汉字顺利过渡到今文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对我国汉字的规范化、各地文化的交流、汉文化的发展以及书法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对研究我国文化的发展, 尤其是汉文字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