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世***
  • 文档编号:154574826
  • 上传时间:2020-1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5.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ICS  65.150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B 5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XXXXX—2016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Part 4: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报批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前  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梅、张沛东、李文涛、张 涛、杨红生、张焕君、李 娇、王 波、杨宝清、刘洪军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监测与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站位布设及监测周期、评价监测、日常监测、自动网络监测方法及内容、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海洋牧场的监测与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3海洋调查规范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 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 12763.9 海洋调查规范 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GB/T 12763.10 海洋调查规范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7378.6 海洋监测规范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GB/T 21316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 28058 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HY/T 128 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NY 5073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SC/T 9417 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牧场生物承载力 marine ranching bio-capacity保持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并可持续产出的最大生物量3.2 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marine ranching ecosystem service value一定时期内牧场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货币化价值,包括海洋供给服务价值、海洋调节服务价值、海洋文化服务价值和海洋支持服务价值[改写于GB/T 28058-2011,定义2.7]4  监测站位布设及监测周期海湾型、岛礁型、离岸深水型海洋牧场应按照SC/T 9417的规定执行,滩涂型海洋牧场应按照GB/T 12763.6的规定执行5  评价监测5.1  环境要素监测5.1.1  水文主要对水深、水温、盐度、海流、海浪、透明度、水色、海发光、海冰等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方法应按照GB/T 12763.2的规定执行5.1.2  水质5.1.2.1  重要理化参数海水中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酸碱度(pH)、总氮、总磷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 17378.4的规定执行5.1.2.2  营养盐类海水中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T 12763.4的规定执行。

      5.1.2.3  有害有毒物质海水中的重金属(汞、铜、锌、铅、镉、铬、砷)、石油类、DDT、多氯联苯、硫化物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 17378.4的规定执行5.1.2.4  微生物海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 17378.7的规定执行5.1.3  气象主要对海面有效能见度、天气现象、海面风、气压、降水量等项目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方法应按照GB/T 12763.3的规定执行5.1.4  沉积物5.1.4.1  重要理化参数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总磷、总氮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 17378.5的规定执行5.1.4.2  有毒有害物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汞、铜、锌、铅、镉、铬、砷)、石油类、DDT、多氯联苯、硫化物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 17378.5的规定执行5.1.4.3  微生物沉积物中粪大肠菌群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 17378.7的规定执行5.1.5  海洋地质5.1.5.1  沉积物粒度分析、粘性、厚度、颜色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应按照GB/T 12763.8的规定执行5.1.5.2  海底地形地貌的调查方法应按照GB/T 12763.10的规定执行5.2  生物要素监测5.2.1  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监测方法应按照GB/T 12763.6的规定执行。

      5.2.2  浮游生物5.2.2.1  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卵和仔稚鱼等5.2.2.2  监测30 m以浅海域一般采用浅水型浮游生物网,30 m以深海域应采用大型或中性浮游生物网作垂直或分段取样5.2.2.3  拖网速度在落网时为0.5 m/s,起网时为0.5 m/s~0.8 m/s5.2.2.4  浮游生物监测应按照GB/T 12763.6的规定执行5.2.3  大型海藻和海草5.2.3.1  主要包括海藻和海草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长状况及分布面积等5.2.3.2  监测一般应随机选择3个以上采样点,采样点间距为10~100 m,在每个采样点采用25 cm25 cm采样框随机取样,并重复3次以上5.2.4  附着生物5.2.4.1  主要包括附着生长在海中设施表面的动植物5.2.4.2  附着生物的监测一般由潜水员在水下进行现场拍照或录像,现场测量生物附着厚度和生物覆盖面积率,一般按照25 cm25 cm的样框采样,在附着体上、中、下各采集3个以上平行样本5.2.4.3  附着生物监测应参照SC/T 9417的规定执行5.2.5  大型底栖动物5.2.5.1  主要包括底内动物和底表动物。

      5.2.5.2  监测要素包括测定生物量、栖息密度、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群落结构5.2.5.3  一般应选择采泥器或阿氏拖网进行样品采集5.2.5.4  大型底栖动物监测应按照GB/T 12763.6的规定执行5.2.6  游泳动物5.2.6.1  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及头足类等5.2.6.2  监测要素包括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体组成,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等5.2.6.3  一般应选择拖网、刺网、钓具、笼壶、声学以及水下观测等方式5.2.6.4  游泳动物的监测应按照GB/T 12763.6的规定执行5.3  设施设备要素监测5.3.1  人工鱼礁采用潜水、声学和光学监测方法,定期检查人工鱼礁的位移和沉降情况对于礁体发生倾覆、位移、沉降和缠挂网具等,应采取矫正或补救处理礁区水文要素监测应按照SC/T 9417的规定执行5.3.2  观光游钓平台采用日常巡视和视频监控监测方法,定期检查观光游钓平台的安全和抗风浪情况对于平台存在安全隐患,应采取加固或补救处理5.3.3  筏架筏式设施采用日常巡视和潜水监测方法,定期检查筏架筏式设施的安全和抗风浪情况对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应采取加固或补救处理。

      5.3.4  深水网箱采用视频监控和潜水监测方法,定期检查深水网箱的抗风浪和网衣强度情况对于网箱存在松动、破损等,应采取加固或补救处理5.3.5  大型工船采用定期船舶检验监测方法,定期检查船舶结构、抗沉性、消防设备、主辅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信号设备情况对于船舶存在安全隐患、机械故障等,应采取更换或补救处理5.4  海产品质量安全5.4.1  海产品生物体中的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氯霉素、总汞、铅、铬、镉、己烯雌酚、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测定方法应按照GB/T 5009的规定执行5.4.2  海产品生物体中的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应按照GB 4789.3的规定执行5.4.3  海产品生物体中的石油烃的测定方法应按照GB 17378.6的规定执行5.4.4  海产品生物体中的磺胺类的测定方法应按照GB/T 21316的规定执行6  日常监测日常监测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浊度、叶绿素,参照本标准5.1.1、5.1.2.1、5.1.2.2的章节进行7  自动网络监测方法及内容7.1  雷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牧场区陆上、海上生产状况及作业渔船运行状况等7.2  水体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记录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动态参数。

      7.3  水下摄像实时观测系统实时监测记录礁区、网箱、浮筏、工船等设施周边资源生物的活动范围、摄食状况及密度分布等8  评价方法8.1  环境要素评价8.1.1  水质评价海水中的溶解氧、化学耗氧量、酸碱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汞、铜、锌、铅、镉、铬、砷、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评价参数应符合GB 11607规定,并符合GB 3097规定中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8.1.2  沉积物评价沉积物中的汞、铜、铅、镉、铬、砷、油类、DDT、多氯联苯、硫化物、有机质、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等项目的评价参数应符合GB 18668规定中的第一类标准8.2  生物要素评价8.2.1  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大型海藻和海草、大型底栖动物、附着生物、游泳动物等8.2.2  评价方法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等的评价应按照GB/T 12763.9的规定执行8.3  海产品质量及食用安全性评估8.3.1  海产品生物体中多环芳烃、氯霉素、磺胺类、总汞、铅、铬、石油烃、己烯雌酚、总大肠菌群、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风险评价应按照HY/T 128的规定执行。

      8.3.2  海产品生物体中多氯联苯和镉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风险评价应按照NY 5073的规定执行8.4  海洋牧场生物承载力参考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生态足迹模型理论等方法进行分析,参见附录A、附录B8.5  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内容和方法应参照GB/T 28058的规定执行8.6  收益分析参考Ecospace(生态空间)模型、GRA-DEA(投入-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