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标准.pdf
9页5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11302306 课程名称 建筑工程经济 课程类型 □A 类 ■B 类 □C 类 课程属性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性质 ■必修 □专业选修 □公共选修 开课专业 工程造价 开课学期 3 学 分 3 总 学 时 60(理论:48 实践:12 专项实践:0) 先修课程 《会计学基础》 后续课程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工程造价概论》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预算》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建筑工程经济》是工程造价专业必不可少且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熟悉建设项目现金流量的内容及组成;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与应用方法;理解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理解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掌握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和特点;熟悉资金筹措与价值工程分析方法以及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建筑工程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熟悉建设项目现金流量的内容、组成并能绘制现金流量图表; 3.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与应用方法; 4.理解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5.理解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掌握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和特点; 6.熟悉资金筹措与价值工程分析方法; 7.掌握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编制要求。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原理进行投资分析与决策; 2.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的思路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5 3.能够选择应用合适的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的经济效果,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4.能够根据投资项目的多个方案进行正确评价和选择; 5.能够正确选择不确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 6.能够正确选择筹资方法进行资金筹措并进行价值工程分析 ; 7.能熟练掌握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步骤 , 编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素质目标 1.养成严谨务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与决策的思维能力 5 四、课程教学设计 情境/模块 教学目标 学习与训练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 理论学时 课内实训学时 专项 实践学时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 教学环境 说明 考核评价 工程经济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了解建筑工程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能够运用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原理进行投资分析与决策 1、基本建设的概念; 2、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其决策过程; 3、市场供需理论及相关的效用理论; 4、工程经济学分析市场中出现的问题。
班级授课/小组教学 10 0 0 教学方法: 1.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2.讲练结合; 3.小组讨论; 4.课后归纳总结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多媒体 知识方面: 期末考试; 能力方面: 实训操作; 素质方面: 出勤、纪律、上课态度; 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情况 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析 熟悉建设项目现金流量的内容、 组成并能绘制现金流量图表,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与应用方法 1、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特点; 2、资金时间价值的运用及资金等值计算的方法; 3、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班级授课/小组教学 8 0 0 教学方法: 1.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2.讲练结合; 3.小组讨论; 4.课后归纳总结 多媒体 知识方面: 期末考试; 能力方面: 实训操作; 素质方面: 5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出勤、纪律、上课态度; 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情况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及投资方案选择 理解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能够选择应用合适的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的经济效果 ,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1、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各种指标及其含义; 2、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3、投资项目的多个方案进行正确评价和选择; 班级授课/ 小 组 教学 12 0 0 教学方法: 1.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2.讲练结合; 3.小组讨论; 4.课后归纳总结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多媒体 知识方面: 期末考试; 能力方面: 实训操作; 素质方面: 出勤、纪律、上课态度; 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情况 工程项目不确定性问题 分析 理解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 掌握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和特点; 能够正确选择不确定1、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2、敏感性分析的步骤、方法; 3、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和特点; 4、不确定性分析评价班级授课/ 小 组 教学 8 2 0 教学方法: 1.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2.讲练结合; 3.小组讨论; 多媒体 知识方面: 期末考试; 能力方面: 实训操作; 5 性分析评价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 方法 4.课后归纳总结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素质方面: 出勤、纪律、上课态度; 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情况 项目资金筹措与价值工程分析方法 熟悉资金筹措与价值工程分析方法 ,能够正确选择筹资方法进行资金筹措并进行价值工程分析 1、项目资金筹措的概念 2、资金筹措方式 ; 3、价值工程的定义 4、项目新方案的评价方法 班级授课/ 小 组 教学 10 6 0 教学方法: 1.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2.讲练结合; 3.小组讨论; 4.课后归纳总结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多媒体 知识方面: 期末考试; 能力方面: 实训操作; 素质方面: 出勤、纪律、上课态度; 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情况 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熟悉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步骤, 掌握建设工程1、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 2、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和要求; 班级授课/ 小 组 教学 6 0 0 知识方面: 期末考试; 5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编制要求 3、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步骤 能力方面: 实训操作; 素质方面: 出勤、纪律、上课态度; 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情况 合计 48 12 0 5 五、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加强双师型人才建设,努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专业教师互帮互助学习,定期进行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此不断壮大教师队伍。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 m2 工位数 功能说明 1 实 验实 训室 名称 1.环境要求: 多媒体教室, 有网络 ; 2.设备名称及数量要求: 计算机 1 台,投影仪 1 台 ; 3.软件: Windows7 操作系统 Office2014 软件包 50 50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媒体为文字教材及多媒体教程以及网络公开课资源等, 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参考书籍该课程要求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授课 六、课程评价标准、考核方式 (一)考核评价的标准与原则 1.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因材实施教,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传统的以教学“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在训练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 2.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使考核评价具有科学性,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为基础依据,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考核评价要兼顾灵活性评价指标即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又要考虑现有教学条件和环境及教学实施实际情况。
其三,评价指标要突出重点,全球操作,不能过于繁琐 3.定性评价和宣评价相结合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牵涉的问题较多,且许多问题难以量化,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一般以抓住评价的主要指标进行定性评价为主,适当结合宣分析,更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比如任务完成时间的统计、学生发言、质疑次数的统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统计、分组讨论的时间统计等,对分析判定学生学习效率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5 4、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长期以来,普遍重视教学对学生的评价,甚至完全以教师评价作为考核评价的最终结果,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学过程上,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收获、参与 情况的评价,对他人参与 团队协作的评价及完成 任务情况的评价,能让教师打破固有的评价观念,也是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郊果 5.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与质量,实训实习报告提交及时与否及质量,分组讨论学习的参与程度等,都应作为过程考核的参考评价因素,结合期末的终结考核,得到课程的综合评价。
(二)考核评价内容及方法 本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采用笔试、操作、小组协作实验与讨论学习、制作作品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开卷、闭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过程考核占 50%,期末终结考试成绩占 50%,技能考核成绩以专业组技能考核小组的测试成绩为准根据课程特点,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对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表如下: 考核内容 占比 出勤、纪律、上课态度、课堂表现 30% 实训操作 20% 期末考核 50%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践, 如通过观察生活中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其原因的能力此外,应注意优生与差生的关注和讲课的进度 八、其它说明 1.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主动性较差,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以下 5 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归纳、练习实践和章节总结 5 2.校企合作方式 以企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与企业进行对接教学,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程内容,并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工作,再返回学校有目的的学习岗位所需求的知识,最终达到“教、学、做”为一体。
3.实施要求 制定单位(系部): _ 制定人: 审定人: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