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202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A卷)(附解析).docx
17页中考化学真题解析重庆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试题(A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习总书记对重庆的嘱托下列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A. 开发新技术新能源 B. 继续推进长江禁渔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 生活垃圾露天焚烧【答案】D【解析】【详解】A、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与绿色发展相符,不符合题意;B、禁渔可以保护长江生物的多样性,与绿色发展相符,不符合题意C、农药化肥能够帮助植物生长,合理施用,与绿色发展相符,不符合题意D、垃圾焚烧会产生空气污染物,与绿色发展不符,符合题意故选:D2. 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扫地 B. 生火 C. 摘菜 D. 提水【答案】B【解析】【详解】A、扫地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B、生火有燃烧发生,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摘菜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提水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空气成分中含量多且可用作保护气的是A. B. C. 稀有气体 D. 【答案】A【解析】【详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含量多,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正确;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氧气不能用作保护气,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但是含量少,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少,故选项错误;故选:A4. 医生建议王奶奶补充蛋白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 菜粥 B. 油条 C. 鸡肉 D. 水果【答案】C【解析】【分析】肉、蛋、奶富含蛋白质详解】A、菜粥富含糖类和维生素不符合题意;B、油条富含糖类和油脂不符合题意;C、鸡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D、水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5. “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火箭用到了无污染的高能燃料该燃料最有可能是A. 液氢 B. 液氧 C. 酒精 D. 石油【答案】A【解析】【详解】A、氢气燃烧热值高,且产物只有水,清洁无污染,符合题意;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不符合题意;C、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污染物,不符合题意;D、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多种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蒸发皿C.烧杯D.酒精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图示为普通漏斗,故A错误;B、图示为蒸发皿,故B正确;C、图示为烧杯,故C正确;D、图示为酒精灯,故D正确;故选:A7. 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B. 浓硫酸溅上皮肤后立即用食醋冲洗C. 霉变花生洗净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D. 天然气泄漏时先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检查【答案】B【解析】【详解】A、加油站有汽油挥发的可燃性气体,面粉厂有面粉这样的可燃性粉尘,遇明火有爆炸可能,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正确;B、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在涂3%~5%碳酸氢钠溶液,错误;C、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仍有会使人中毒,不能食用,正确;D、天然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天然气的浓度,脱离爆炸极限,再开灯检查,正确故选:B8. “微粒观”是一种化学观念,在化学符号中,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是A. 2 B. 3 C. 4 D. 5【答案】D【解析】【详解】A、标在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表示一个亚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不符合题意;B、标在离子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3”表示一个亚硫酸根离子中有3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C、该化学符号中不含有“4”,不符合题意;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5”表示5个亚硫酸根离子,符合题意;故选:D。
9. 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抗菌消炎、镇定止咳等功效蓝桉醇()为艾草的一种成分,下列对蓝桉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氧化物 B. 由三种元素组成C. 由42个原子构成 D.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答案】B【解析】【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蓝桉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蓝桉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C、蓝桉醇是由蓝桉醇分子构成的,一个蓝桉醇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42个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D、蓝桉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6):16=90:13:8,所以碳元素质量分数最高,选项错误10. 雄黄酒可以驱逐蛇和害虫,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醇可作为雄黄的溶剂B. 两种元素都为非金属元素C. 砷原子的质量为74.92D. 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答案】C【解析】【详解】A、雄黄酒是雌黄的酒精溶液,酒精俗称乙醇,故乙醇可作为雄黄的溶剂,故A说法正确;B、硫、砷均带有石字旁,都为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正确;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故C说法错误;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硫原子序数为16,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1. 海水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关于海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海水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 海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绝大多数C. 蒸馏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D. 相同条件下海水的导电能力比纯水弱【答案】D【解析】【详解】A、海水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了,故A说法正确;B、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着,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总水量的96.5%,海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绝大多数,故B说法正确;C、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属于纯水,所以说蒸馏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故C说法正确;D、纯水中只含有水,而海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相同条件下海水的导电能力比纯水强,故D说法错误;故选:D12. 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铁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活动性铁大于铜,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正确;②,反应前后溶剂水的质量不变,溶质由硫酸铜变为硫酸亚铁,每160份质量的硫酸铜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减少,错误;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亚铁,错误;④反应后有铜单质析出,所以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正确;①④正确,故选A。
13. 已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在该温度下,依据下表所示的数据,进行KCl溶于水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实验编号①②③KCl的质量/g102030水的质量/g506070A. 在上述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①>②B.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C. 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一定都有晶体析出D. 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在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氯化钾,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6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①中水的质量为50g,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为10g,可以完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②中水的质量为60g,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为20g,可以完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溶质质量分数①<②,故A说法错误;B、在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氯化钾,则7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③中水的质量为70g,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为30g>28g,只能溶解28g氯化钾,得到饱和溶液,则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8g:70g=2:5,故B说法错误;C、由上可知,②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③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②不一定有晶体析出,③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说法错误;D、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按照1:1混合,则得到的溶液中水的质量为50g+70g=120g,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为10g+30g=40g,可以完全溶解,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20g=1:3,②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也为20g:60g=1:3,即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1:1)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故D说法正确;故选:D。
14. 杭州亚运会火炬使用“零碳甲醇()”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将转化成甲醇,其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M为单质、部分产物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的化学式为B. 该成果可为碳中和提供科学方案C. Ⅰ中反应不是化合反应D. 该转化中和M的分子数目比为1:2【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甲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物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而反应物M单质,M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则M为氢气,化学式为H2,故A说法正确;B、该成果可有效利用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为碳中和提供科学方案,故B说法正确;C、I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一定还有含有氢元素的生成物,故该反应的生成物不只一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正确;D、根据流程,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则还会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故该转化中 CO2 和M的分子数目比为1:3,故D说法错误;故选:D15. 下列实验方法和主要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择物质方法和主要操作实验目的A和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铝粉,过滤除去B久置的取样,加入稀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