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炉调火工操作手册.docx
18页调火工操作手册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手册规定了调火工的职责、人员素养要求、作业方式和技术要求、设备保护、平安治理要点、相关职位关系及信息沟通方式等2. 职位职责职责2.1.1 直属调火班长领导,执行其布置的工作任务2.1.2 负责所属设备(包括备用设备)的检查保护、打扫、加油润滑,2.1.3 负责测量和调剂各类温度、压力2.1.4 负责填写各项记录、台帐、报表并维持整洁完备2.1.5 负责按期检查蓄热室炉体及其漏气情形,并配合热修工处置2.1.6 负责按期监测煤气区域CO的泄漏情形,保证煤气的平安利用2.1.7 负责保护、保养各类仪表和工具2.1.8 负责测量废气组成并计算空气系数2.1.9 负责本职位的特殊操作及事故处置2.1.10 负责本职位区域设备、卫生打扫2.1.11 负责完成上级布置的其它工作负责集气管打扫的调火工2.2.1 负责打扫集气管、吸气管和焦油盒沉积的焦油渣2.2.2 负责调剂氨水压力,维持集气管温度合理负责铁件治理的调火工2.3.1 负责护炉铁件的检查、保护和治理,及时向车间反映铁件方面的问题2.3.2 负责每季度对上下部大弹簧的丝扣等部份紧固设备进行打扫润滑。
2.3.3 负责炉号牌的保护,治理、保护好测量基准2.3.4 负责各项记录、台帐、报表填写2.3.5 负责上报材料备件打算,保管好所属的材料备件3 .人员素养要求文化程度:高中技术品级:中级及其以上工作经历:2年以上躯体素养:躯体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5 .职位工作内容调火工按打算测定各项温度压力等,并调整到规定的范围内,使焦炭沿炭化室高向和长向均匀成熟治理和保护炉设备,加热煤气、废气、互换等设备,维持各设备的正常状态每周进行蓄热室顶吸力测调1次每周进行一氧化碳分析一次每一个月测量全炉横墙温度一次每一个月测量蓄热室温度一次每一个月测量边火道温度二次每一个月测量炭化室底部压力一次每一个月进行标准火道废气分析一次每季测量炉顶空间温度一次每季测量看火孔压力一次每季测量小烟道温度一次每一年测量冷却温度一次;变更周转时刻增测每一年测量蓄热室阻力一次每一年测量燃烧室五点压力一次6 .操作方式横墙温度的测量与调剂6.1.1 横墙温度的测量是为了检查沿燃烧室长向温度散布的合理性6.1.2 横墙温度要求从机侧第4火道至焦侧第31火道均匀上升,并接近于直线横墙最高温度点应在焦侧第2-4火道各火道温度与标准温度线相对应温度差不大于20℃,且相邻火道温度差也不大于20℃者为合格。
6.1.3 横墙温度测量在互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火道,每次测量8~9排燃烧室的温度,两个互换测完,单号燃烧室由机侧往焦侧测量,双号燃烧室由焦侧往机侧测量6.1.4 在测量时,燃烧室看火孔盖应随测随打开,最多不超过3个,测完后应当即盖上6.1.5 将所测结果记录入册,绘制横墙曲线,十排平均及全炉平均温度的横墙曲线,按机焦侧温度差画出标准线,标准线的绘制以偏离标准线的为合格火道数最少为原那么并计算出横墙系数6.1.6 横墙温度均匀性用横墙系数(K横)来考核考核火道数-不合格火道K横=考核火道数6.1.7 横墙系数规定:单排燃烧室,实测火道温度与标准线差,超过士20C为不合格火道十排横墙平均温度与标准线差超过士10c为不合格火道全炉横墙平均温度与标准线差,超过±7C为不合格火道6.1.8 横墙温度调剂可分初调、细调两步,初调主若是处置高、低温号,调整加热设备,调匀蓄热室顶部吸力;细调是选5~10排试调,从中找出适合的加热制度,校对喷嘴和调剂被排列,然后推行到全炉直行温度的测量和调剂6.2.1 直行温度的测量和调剂是操纵焦炉温度的要紧操作项目6.2.2 直行温度在互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的标准火道,从互换机端焦侧开始,从另一端机侧返回,在两个互换内全数测完。
6.2.3 测量时,看火孔盖一次可打开不得超过5个,测完后当即盖上6.2.4 每分钟内应测量相同数量的火道,5分钟测完6.2.5 测得的温度应换算为换向后20秒的温度并别离运算机焦侧平均温度6.2.6 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均匀系数(K均)考核2M-(A机+A焦)K均=2M式中:M为焦炉燃烧室数A机为机侧测温火道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超过士20c(边炉士30C)的燃烧室数A焦为焦侧测温火道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超过士20c(边炉士30C)的燃烧室数计数时应将检修炉缓和冲炉除外6.2.7 直行平均温度的稳固性用安宁系数(K安)考核2N-(A机+A焦)K安二2N式中:N为焦炉一侧直行温度日夜测量次数A机为机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规定的标准温度相差超过士7c的测量次数A焦为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规定的标准温度相差超过士7c的测量次数冷却温度的测量6.3.1 冷却温度的测量是为了将互换后不同时刻测定的火道温度换算为互换后20秒时的温度以便比较全炉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固性6.3.2 按5—2推焦顺序,测相邻的5个温度比较正常的燃烧室,机焦侧标准火道二组共10个,于下降气流时测量每一个换向期只测量一个火道的温度下降值。
6.3.3 换向后,火焰刚消失即相当于换向20秒开始测量第1次,第1分钟时测量第2次,以后每隔1分钟测1次,至下次换向前2分钟终止6.3.4 看火孔只准在测温时打开,测完后当即盖严6.3.5 将测量结果别离计算出机、焦侧换向后每分钟的平均温度,与换向后20秒平均温度相较,其差值即换向后到该分钟的温度下降值6.3.6 按直行温度的测量顺序与速度,将全炉划分为6段,再按各段测温时刻确信其冷却校正值边火道温度测量6.4.1 边火道温度要保证其对应焦饼与中部焦饼同时成熟,而且保证摘炉门时,不倒焦6.4.2 换向后5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火道温度,从互换机端开始测量6.4.3 在一个换向期内测完机焦侧边火道温度6.4.4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册,别离计算出机、焦侧边火道平均温度(边炉除外)及边火道温度均匀系数6.4.5 边火道温度均匀性用边火道温度均匀系数(K边)考核测温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K边=测温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为边火道温度与该侧平均温度差大于50c的个数边炉不计系数蓄热室温度测量6.5.1 蓄热室温度的测量是为了避免因蓄热室高温而将格子被烧熔一样蓄热室顶部温度为立火道温度的87%~90%6.5.2 用焦炉煤气加热时,测量上升气流的煤气蓄热室,互换后当即开始测量,用高炉煤气加热时,测量下降气流的煤气蓄热室,互换后10分钟开始测量。
6.5.3 测量时应由靠近互换机一端开始6.5.4 测量点应是蓄热室顶部最高温度处,测完后将测温孔盖盖好6.5.5 如有超过极限温度的应做出记号,报告班长检查处置6.5.6 两向互换测完一侧温度计算出平均温度(两头不计在内)并做好记录小烟道温度测量6.6.1 测温前,先检查500℃水银温度计,温度计应用石棉绳绕紧,以避免掉入废气瓣内6.6.2 换向后,将温度计当即插入下降气流废气瓣两叉部测温孔中,插入深度为200~300mm,互换后10分钟开始读数6.6.3 读数时不得将温度计全数拨出,以避免阻碍测温的准确性6.6.4 测量完毕,温度计掏出后必需把测温孔堵好6.6.5 小烟道温度超过450℃,必需查明缘故并报告班长6.6.6 别离计算煤气蓄热室和空气蓄热室的废气平均温度(边炉除外)并做好记录炉顶空间温度测量6.7.1 炉顶空间温度是指炭化室顶部空间荒煤气温度,与炉体结构、装平煤操作、调火操作和配煤比等因素有关,它对化学产品产率与质量和炉顶石墨生长有直接阻碍6.7.2 预备好两根长米的热电偶及相应测量仪表6.7.3 选择处于2/3结焦时刻的炭化室进行测量6.7.4 关上所测炭化室的上升管翻板,打开上升管盖,换上特制的炉盖,将热电偶插入一、四道装煤孔炭化室空间,并保证在炭化室中心线上。
将机焦侧装煤孔封严,打开翻板,盖好上升管盖6.7.5 15分钟后,用毫伏计测量机、焦侧温度同时将水银温度计放置在热电偶上测冷端温度6.7.6 炉顶空间温度=测量温度+冷端温度6.7.7 运算机、焦侧炉顶空间平均温度,并做好记录蓄热室顶部吸力的测量与调剂6.8.1 蓄热室顶部吸力均匀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炉所供空气和煤气量是不是合理,全炉各燃烧室供热是不是均匀6.8.2 选择中间两个相邻蓄热室为标准号对标准号要勤检查保护,做到不下火,不串漏,格子砖不堵塞,火道温度正常6.8.3 预备好(-50Pa~+250Pa斜型微压计一台,长50m和3m的胶管各一根测前检查胶管,不得堵塞、漏气6.8.4 斜型微压计放到现场后,调好水平,再将微压计液面调剂到刻度0处,短胶管一端接在斜型微型压计“+”端,另一端接在标准号的测压管上;长胶管一头套在斜型微压计“一”端,另一头接入被测定的蓄热室测压管上,接头处必需周密不漏气6.8.5 互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测定标准蓄热室的吸力及其它蓄热室与标准蓄热的吸力差,煤气、空气上升、下降的吸力别离在四个互换内测完6.8.6 依照具体情形,对所测数据分析后进行调剂,使每一个蓄热室顶部吸力与标准吸力差,上升气流不超过士2Pa,下降气流不超过士3Pa。
6.8.7 测完后,将蓄热室顶部测压管用木塞塞严,按实际测调情形作好记录看火孔压力的测量6.9.1 预备好(-50Pa~+250Pa斜型微压计一台,50m长胶管一根,300mm的带看火孔盖的测压管一根6.9.2 将斜型微压计放在炉顶中间,调好水平,调好“0”刻度6.9.3 互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标准立火道上升气流看火孔压力,从互换机端焦侧开始,从另一端机侧返回,两个互换全数测完6.9.4 作好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并视情形调整加热系统吸、压力蓄热室格子砖阻力测量6.10.1 预备好(-50Pa~+250P@斜型微压计一台,50m长胶管两根,一根胶管的一端连接©12长450mm的铁管(包括一个石棉绳绕起来的密封球6.10.2 调好斜型微压计水平及“0”刻度6.10.3 将4)8的铁管连接于需测量阻力的蓄热室顶部测压管上,胶皮管另一端连接于斜型微压计的“+”端上将力12的铁管插入需测量阻力的蓄热室篦子砖上部的测压孔中,胶管另一端连接于微压计的«力上山r.“-”端上6.10.4 互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先测量蓄热室顶部吸力,再测定阻力6.10.5 每次测完后必需将测压孔堵严6.10.6 作好记录,计算蓄热室格子砖阻力,并同上一次比较,观看格子砖阻力转变。
炭化室底部压力的测量6.11.1 测量炭化室底部压力是为了确信合理的集气管压力,使得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维持+5Pa6.11.2 被测量炭化室应在炉组中间,吸气管下方6.11.3 该炭化室装煤终止后,将015长1200mm的铁管(内端用石棉绳堵好)插入炉门测压孔,使铁管靠近炉墙,但不碰上,铁管头露出炉门外150mm6.11.4 该炭化室与集气管联通后,用8号铁丝将铁管中的石棉绳捅掉,并将铁管与压力表相连,进行第一次测量6.11.5 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测量前先用铁丝通一下铁管,出焦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