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93061130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7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结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内容 评价:中央地方洋务运动序幕: 的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高潮 百日维新结局:时间:内容戊戌变法前期活动高潮 时间: 武昌起义 结果: 结果: 中华民国成立 ; 意义: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新文化运动背景:时间:代表人物:两面大旗:兴起的标志: 前期内容; 后期:意义:【单元知识网络】洋务运动技 术近 代 化 的 探 索戊戌变法制 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思 想【真题解析】1.【2001湖北黄冈】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D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清朝统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和辨别能力因为本题要求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的作用逐个加以分析评价,因此,对每一个评价的“度”的把握要很确切如“学习了西方”,确切来说是“学习了西方”的什么呢?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可以确定选项D2.【2002重庆市】阅读以下材料: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答:(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无产阶级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的设问要对“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有较清晰的认识才能解答本题又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特别是对材料中“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等词语中隐含的信息,要能确切理解,才能正确作答3.【2006山东】请你举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为实现近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探索的各一件事例,并就其中的一件事例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加以评述9分)参考答案:政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1分)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办等1分)思想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分)评述:只要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表述清晰完整,即可得满分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化历程的总体把握情况,解答此题时,应首先把握题干中“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间段,明确“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领域。

      按题目要求评述“其中的一件事例的历史作用或影响”,答案可以有多种知识运用】(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题后括号内)1.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2.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探索是( )3.公车上书的直接导火线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马关条约》的签订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5.对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求富”后期是“自强”6.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够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 其主要依据是( )A.光绪帝是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C.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 D.光绪帝被慈禧囚禁7.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新青年》 B《万国公报》 C《每周评论》 D《民报》9.戊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10.对新文化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11.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12.维新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杀害了维新派人士,这一事件反映的实质是( )13.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14.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 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5.“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是新文化运动中谁说的话( )1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7.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18.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类别颁布的新法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1)上述材料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著名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的领导人主要是哪几位?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次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3)这次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材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1) 请你根据材料一判断陈独秀发表此观点时的社会背景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要阵地是什么?为什么要拥护这“两位先生”?(3) 材料二反映出陈独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还有谁?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安庆军械所1861年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汉阳铁厂1890年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材料四: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是谁颁布的什么法律?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