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治疗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中的作用探析.docx
10页绘画治疗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中的作用探析 丛玉明+李灵+高阳+姜海丽摘 要 我国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表现出心理矫治的理论和技术未能对服刑人员的特殊心理环境进行针对性分析与缺乏普遍适用性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不足,结合绘画治疗的特点着重分析了绘画治疗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中应用的优势及作用,希望能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提供新的矫治方法,弥补现存的不足,同时扩大和丰富绘画治疗的应用领域Key 绘画治疗;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作用分类号 B849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国家体制改革的深化,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已逐渐成为监狱教育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心理矫治的理论和技术多沿用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缺乏具有针对性、普遍适用性和行之有效的心理矫治技术绘画本质上是对心理、人格、情感、文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外化符号表征的过程,而绘画治疗正是运用绘画的符号表征功能,了解那些无法言表的心理世界,进而通过外化、宣泄和认知等过程进行身心治疗(Kramer,Bryan,& Frith,2001)绘画治疗具有易操作、易被接受的特点,并在许多心理问题的治疗上都有其独到的效果(Buck,1948;Conn,1991;Gould,2002;Larew,1997;Rabin,1987;Strazisar,1994),这为国内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分析绘画治疗对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有效性,进而丰富国内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方法1 绘画治疗目前,学术界对绘画治疗的定义还未达成统一,再加之我国绘画治疗研究起步较晚,相关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沿用西方国家的几种定义英国绘画艺术治疗协会(British Art Therapy Association,BATA)将绘画艺术治疗界定为“在治疗师的陪伴下,让来访者运用绘画材料进行自我表达和投射的过程治疗师的目的在于促进来访者在一个安全的、受保护的、自由的、有动力的环境下,运用绘画材料唤醒自愈的力量,达到其自身的改变和成长”美国绘画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 Art Therapy Association,AATA)对绘画艺术治疗的界定为“经历疾病、心理创伤或面临生存挑战以及寻求自我成长的个体在治疗师的陪伴下,通过绘画创作及对创作过程的思考,个体对自我与周围他人的认识有所增加,对各种症状、压力和创伤经历有所应对,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的过程”加拿大绘画艺术治疗协会(Canadi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CATA)对绘画艺术治疗的界定为“通过非言语的方式来实现内心情绪表达和心理康复的治疗模式,它能够使来访者突破重重阻碍,用简单的绘画材料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
综合以上定义,我们认为绘画治疗包括如下三个必要条件:首先,让来访者通过绘画创作这种非言语的呈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发泄自己的情绪;其次,通过来访者创作的绘画作品的中介作用来促进其与治疗师的交流;再次,通过绘画治疗让来访者产生自由联想来稳定和调节情感,进而达到减少其心理困惑之目的绘画治疗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被压抑在潜意识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过程中获得释放与满足此外,绘画和治疗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澄清并激发人格整合的内在动力,能够有效促进来访者人格的自我完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进而达到心理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其效果是巨大而又独特的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2 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国内学者认为,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矫治(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offenders)是指专业心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服刑人员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预测与危机干预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绘画治疗来准确掌握服刑人员心理特点,帮助其正确认识和看待心理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方式及行为模式,消除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监狱环境,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实现改造目标的活动(章恩友,2010)。
美国当代法律心理学家罗伯特·威克斯对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作了高度概括,他指出:“从治疗理论上讲,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既包括精神分析,也包括行为主义的方法从治疗活动上讲,其实施过程既可以由专业人员操作,也可以由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员在监督下操作从治疗形式上讲,治疗过程可以是一对一进行,也可以放在团体情境中进行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在其整个劳动改造过程中,对提高他们的改造质量和健康心态的塑造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中,主要运用团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心理治疗等以会谈式治疗为主的方法(张少丽,董继承,2011),在取得了一些成果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问题:上述矫治方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对于文化水平低下、情绪不稳的服刑人员来说,这些方法不易接受(熊淑萍,2013),也不能很好地消除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和抵触情绪所以,探索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更切实可行、简便易操作的矫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3 绘画治疗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中应用的优势绘画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不受服刑人员文化程度的限制,是一种以含蓄的、象征性的手法来表达内心体验的疗法,它弥补了服刑人员由于文化程度不同造成的部分人员不善于表达或者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真实心理感受的缺憾。
与访谈式心理治疗相比,绘画治疗是一种非言语的意象象征治疗方法,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防御和阻抗的影响,很容易让服刑人员消除抵触情绪,表达出更丰富的心理内容体验,弥补了访谈式心理治疗的不足(Bagby,Parker,& Taylor,1994)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能不断探索、观察真实的自我,并不断地改善不良的心理特征,这也使得绘画治疗所收集的信息较之于通过言语表达收获的信息更加全面、详细、真实和有价值 4 绘画治疗对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作用分析监狱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小社会”,监狱环境比较狭小,生活单调,服刑人员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及心理障碍且易互相影响服刑人员所具有的灰暗的人生经历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负面的社会舆论和社会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他们改正自身错误的信念,导致他们自暴自弃,放弃未来和希望,进而封闭自己的内心,出现消极抑郁甚至自残、自杀等情况,这对于服刑人员的教育和改造都是非常不利的(Grubbs,1995)因此,找到一种适合监狱特殊环境,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消除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和抵触情绪,能帮助其建立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具有重大意义绘画治疗是一种感受环境、接近自然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使服刑人员在充分地放松心理的同时,在治疗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有用的认知行为。
采用绘画治疗,能够让治疗师灵活运用不同的表现性方法,与服刑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深度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剖析并解除深层次困扰他们的心理根源,进而调动个体的自愈能力,促进其自性的发展和恢复心理平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绘画治疗为服刑人员提供了展现内心世界的新方法人类进行的思维和心理活动大多数是依靠视觉的,因此通过直观的绘画更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而绘画治疗恰恰是通过绘画作品来呈现和表达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的在绘画治疗的过程中,服刑人员可运用绘画进行随意的表达和思考,并通过绘画的内容与治疗师沟通,绘画成为其表现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此外,人类有很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性质的,创伤在通过语言进行描述之前就已经以图像的形式被储存在到大脑中了记忆也具有前语言性或禁锢性,人们的创伤经历往往会由于被压抑而无法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提取,进而导致难以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而绘画治疗是以非言语的绘画创作为主的,服刑人员可以尽情地通过绘画创作这种含蓄的、象征性的手法来表达那些由于被压抑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经历、情感或内心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些服刑人员不善于言语表达的缺憾,也可避免言语表达过程中的额外修饰或歪曲(袁苑,陈美芬,2013),这使得绘画所收集的信息较之于通过言语表达收获的信息更加全面、真实和有价值,能为治疗师提供有关服刑人员心理的更加真实的信息,为进一步的访谈和心理疏导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4.2 绘画本身就是表达性的、符号性的和价值中立的在进行绘画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不对来访者的绘画作品作出任何解释,只是观看其绘画创作的整个过程,专注倾听来访者对绘画内容的解释,也不会给出任何道德性、批判性的评价,这使得绘画具有了表达性、符号性和价值中立的特征,这些特征为服刑人员提供了一个自由和受保护的心理空间,有效降低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和抵触情绪,降低阻抗(袁苑,陈美芬,2013),最大限度地使服刑人员获得安全感、受尊重感和受保护感,这种自由和受保护的心理空间是他们在日常的改造和监狱生活中很少能体会到的也正是这种感受很容易让服刑人员敞开心扉,释放内心的压抑和苦恼,进而促使其进入更深层的潜意识层面,将其深深压抑于潜意识中的动机、情绪、价值观念等心理内容和不良的情绪情感不断外化到绘画作品中,变成具象化的、可视的绘画作品,让服刑人员通过作品来直观面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而不再是一味地逃避和不断压抑借助绘画,服刑人员可以在一个更加安全、情愿、顺畅、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表达和呈现自己的真实心理状态,这种相对自由的表达不会出现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顾忌(刘中华,2008),所以更容易使服刑人员把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和潜藏的忧虑投射出来,即服刑人员内心深处那些不被社会或他人接受的、矛盾的情感、思想和冲动等。
如果能被个体以绘画创作的方式所呈现,进而被觉察和接受的话,这些破坏性的、负性的力量就可能通过绘画创作得以升华(马建文,张未东,2009;张雯,2009),进而转为建设性的力量,配合以治疗师的正确引导,进一步促进其进行人格的整合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塑造,实现心理机制的良性循环4.3 绘画治疗为服刑人员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创造自我的平台作为服刑人员,跨进监狱大门的同时也开始背负来自各方面的指责、谩骂等负性社会评价,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绝大多数服刑人员选择默认这种社会评价,否定自己、自暴自弃并且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使其不断远离自己的意识而绘画最大限度地将远离意识的内容具象化,它是一个非言语的过程,通过绘画,人们可以把自己压抑的、无法表达的内容视觉化、具体化,变成能看得见的绘画作品,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此外,绘画治疗除了心理治疗过程外还包括一个创造过程创造过程在治疗中同样重要,服刑人员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为其提供了一种清晰地看待自己当前所面临问题的新视角,让他们有机会跳出自己固有的错误思维,从一个新的、积极的、健康的角度去重新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重拾信心和动力5 结论综上可知,绘画治疗所具有的非言语、非评判、不受文化程度限制、易操作等特点,促使其与监狱服刑人员的特殊情况相吻合,这使得其具有其他心理咨询与治疗手段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而它在实施过程中的无压性、自由行、自主性、保护性,有助于消除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和抵抗,并在最大程度上展现服刑人员的真实心理最后,绘画治疗的非批判性、高可接受性以及易操作等特点,为绘画治疗在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中的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绘画治疗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而其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水平就更加有限,仍有许多尝试性工作需要开展希望通过监狱民警心理咨询师的努力,扩大和丰富绘画治疗的应用领域,使之能在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和监狱的狱政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Reference刘中华.(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