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评价报告.doc
11页2008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评价报告语文学科中考评价组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挥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的评价、选拔和导向功能,使今后的学业考试能够更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发展,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我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九个设区市语文学科初中学业考试试卷进行分析评价 2008年福建省语文学科初中学业考试评价本着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旨在引导教学注重语文学科的母语特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注意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与教育功能语文学科初中学业考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省教育厅颁发的《福建省2008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一、考试命题过程管理根据各地呈报的材料,九设区市语文命题人员情况如下:设区市人数福州厦门宁德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命题534444444审题1511131注:三明市命题教师中有一名是高中教师各设区市都报送了语文学科的质量分析报告总的说来,2008年各市语文中考命题基本能够遵循《福建省2008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稳步改革,稳中求变,努力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各地语文命题坚持“能力立意”、“素质立意”,努力做到结构简约,题型平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
从考试结果看,绝大部分地市语文试卷能够做到信度、效度比较合理,既有效检测学生初中毕业的语文水平,又为高中学校的综合考评与择优录取提供依据二、试题内容、形式和考试结果分析 考试内容的主要优点和特点:1.重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评价建议”中都单列了“综合性学习”,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亮点”,凸显了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注重实践、综合的特性今年各市的语文试卷中,厦门卷、莆田卷都单列了“综合性学习”题目,福州、漳州、宁德卷等则有涉及,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益探索,其导向作用是积极、有意的可喜的是,今年的综合性学习的题目在去年探索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厦门卷、莆田卷综合性学习题目的设计基本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目的示例1.(厦门卷第13题)探究性学习:(10分)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
3分)【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例如右图),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人们爱竹,爱它那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3)《竹韵》小报需要一幅插图,陈谨同学建议以吴均《山中杂诗》中的“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为题画一幅画。
请你展开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这幅画描绘出来3分)[附注: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此指云雾窥,从缝隙中看] (4)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点评] 这是一道很成功的“综合性学习”题,所设情境是学生熟悉的,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所选材料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所设题目既能考查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巧妙地融入地域色彩示例2.(莆田卷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10分) 在这个泪湿衣襟的初夏,汶川的震波震碎了多少人的梦想我们流泪,我们感动,我们更在行动……为了给灾区的孩子送去力量和希望,某学校开展了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献爱心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下面是本次活动中展出的“5·12”地震后记者拍摄到的三张照片请仔细观察,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照片反映的内容3分)(照片略,照片名:各届为灾区捐赠急需物资、医护人员安抚受伤的儿童、专家咨询团赴川)答: (2)下面是学校宣传栏里登出的一则来自灾区的报道,请你读后写一句感言3分)爱的姿势(节选) 救援人员发现这位母亲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废墟的间隙,救援人员看到她以膝跪地,整个上身向上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怪异 经过努力,救援人员小心地把埋压她的瓦砾清理开,在她的尸体下发现了一个包裹在红色带黄色小被子里、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因为有她的身体的庇护,婴儿毫发无损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给婴儿做检查里,发现一部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自了下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用以下三个词语写一段话,向灾区的孩子送去你的安慰与鼓励。
词语顺序不拘,字数50字左右)(4分) 微笑 珍惜 坚韧不拔答: [点评] 这也是一道比较好的“综合性学习”题,所设情境图文兼备,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所选材料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让学生在学习检查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教育 2.重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个特性较好地在阅读试题中体现出来:(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今年九份语文试卷的阅读都设有开放性题目;(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福州卷第22题“点评词句”、第23题“写读书笔记”,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精读“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各地试卷基本克服了以往支离破碎分解文章的做法,这是阅读命题的进步4)《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略读“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莆田卷第8题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文言文阅读“重点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漳州卷外,其余八份试卷都不再要求考生辨析文言虚词及其用法,而是突出考查理解文言大意,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示例3.(南平卷第三大题)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6分)改变命运的一分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 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
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 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 1 “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的“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了村上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故事 (4分) 12.请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4分)(1)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