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天然水晶雕刻艺术品的文化打造.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555695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0.1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天然水晶雕刻艺术品的文化打造 郑燕[摘要]水晶雕刻是继石雕、玉雕之后,又一传统雕刻艺术,雕刻手法与石雕、玉雕较为相似天然水晶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小到人物的头发、衣褶,大到人物的神态、表情,都需要雕刻艺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细化的雕琢,才能做到层次分明、整体和谐水晶雕既有玉雕的温婉,又有石雕的精细分析水晶雕的发展历程,并从佛文化、民俗文化等角度分析天然水晶雕刻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关键词]水晶;雕刻艺术;文化打造好的水晶雕作品不仅能陶冶大众的性情,还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一块平淡无奇的水晶材料,通过水晶雕艺人巧妙的构思、日复一日的雕刻,不仅能彰显水晶的质地美,更能赋予水晶人格,增添几分神韵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如何对天然水晶雕刻艺术品进行文化打造一、天然水晶雕刻的发展历程在商周时期甚至是遥远的石器时代,人们将水晶作为一种最原始的装饰原料,将其视若珍宝收集或者佩带在自己的身上,以显示身份和地位贵族们不遗余力地推广帝王文化,以水晶制作酒杯、茶壶等器皿,让水晶的实用价值、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水晶雕刻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武帝将水晶盘赏赐给大臣,可见当时的晶雕技艺已经较为成熟三国时期,孙和手持水晶雕刻的如意,号令三军。

      到了唐宋时期,佛文化兴盛,这一时期水晶雕刻作品主要用于各大佛像雕刻,禅意十足现今传承下来的许多佛像晶雕技艺大多师承这一时期到了明清时期,水晶雕刻艺术品逐渐以朝珠、顶珠的形式出现在官员的服饰、官帽上同时,由于水晶雕刻工艺的成熟,水晶雕刻不再是皇家专属京城一带,水晶雕件作坊开始兴盛起来,吉祥类水晶、生肖类水晶层出不穷二、天然水晶雕刻艺术品的文化打造(一)在晶雕作品中融入佛文化天然水晶晶莹剔透、纯净无污染,与佛家提倡的空、透理念契合佛家文化向来强调“净”“静”需要晶雕艺人具备一定的禅心、禅德,在日常生活中多感悟、多思考,在雕刻时,心无杂念、清静无为,远离功名利禄的诱惑,达到一心向佛,心晶合一的状态同时,佛家讲究自然,因势而为因此,水晶雕刻艺人在雕刻时,要观察晶体的形态,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在保留水晶的天然之美的同时,以极简的线条、挺括的块面,将佛像人物的脸庞、神情、服饰刻画出来,并且要注意因色施艺二)注重吉祥文化的渗透从寻常百姓到皇亲贵族,自古以来,我国普通大众都注重将吉祥文化注入玉石之中,寓意深远玉雕如此,晶雕亦然浪漫的仙侠神话、经典的人物传记、各类花鸟虫兽都成了水晶雕刻的素材这些雕刻题材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

      如龙与凤常被人们用来彰显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期盼每年风调雨顺、夫妻之间百年好合等以祥云为雕刻纹饰,寓意福气绵延不绝以红鲤鱼作为雕刻元素,寓意红红火火,年年有余喜鹊与梅花也常作为雕刻纹饰,喜鹊有喜之意,梅通“眉”,二者合在一起有喜上眉梢的寓意此外,蝙蝠、乌龟、松树也常常作为贺寿的雕刻题材,寓意福海无边、万寿无疆这一系列民俗文化,都需要雕刻艺人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三)以水晶打造养生文化水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具有天然无污染的特性李时珍曾经从药用的角度形容水晶:“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可见,将水晶雕件置于家中,置于人的脖子上和腰间,有医疗养生之用如钛晶,有养脾胃、提高患者食欲和促进患者消化的功效,适用于长期胃寒、干呕者;茶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功能,将茶晶作为原材料的晶雕作品佩戴手上,能起到排浊去病的功效;海蓝宝,将其佩戴于人的颈脖处对人体的咽喉具有一定保护功效,特别适用于扁桃体发炎、咽喉不适的患者;紫水晶,有助于改善失眠、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在快节奏的现代商业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晶雕艺人不仅要懂得晶雕艺术,还要懂得各类水晶的养生功效,从养生的角度,推广和传承传统晶雕技艺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

      四)再现水晶里的诗情画意“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这句话中的“玉英”被很多人认为是屈原对水晶的称呼古代诗词人对水晶喜爱可见一斑司马相如以“水玉磊珂”形容水晶外表之华丽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以“含空无表里”来形容水晶的晶莹剔透,可见水晶在古代诗人心中崇高的地位于水晶雕艺人而言,虽没有诗人的豪言壮语,但仍旧可以通过手中的刻刀,以流畅线条将水晶的内在美勾勒出来,使得观众在光影之间、虚实之间感受到水晶雕刻作品的诗情画意五)勇于创新,深挖水晶文化内涵1980年以后,随着局部喷砂工艺的出现,水晶雕刻艺人在原有圆雕、浮雕、线雕、透雕的基础上,引入了镶嵌技术,利用亚光、亮光等现代工艺对水晶作品进行抛光打磨,使得原本晶莹剔透的水晶变得炫目多彩局部喷砂这一技法创新了水晶雕刻的技法例如,笔者的作品《佛首》,通過光亮、磨砂等技法,将水晶中蕴藏的灵气和佛的神情、发饰进行了有机融合,简练的线条,富有层次感的外形构造,让整个佛像韵味十足,特别是艺人对佛像眼角与嘴角的处理,可谓细致入微,眼角和嘴角微张,尽显佛祖的亲和力六)融入当代的精神和审美情趣水晶雕刻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做工精细外,还与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有关。

      例如,作品《母爱》借助泛红的晶体结构,描绘了一个慈母手捧幼儿的场景笔者借助晶体的外形,以流畅的线条勾勒“母亲”飘逸的发饰,尽显女性似水的柔情同时,对“母亲”面部神情的雕刻也可谓是细致入微坚毅的眼神、微张的嘴角,让人感受到“母亲”既欢喜又紧张的情绪另外,依偎在母亲手中的婴儿俏皮地吮吸手指,可爱至极,让人不免心生怜爱整件作品没有经过过多的人为修饰,圆润光亮,熠熠生辉,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出浓浓的母爱再如,作品《虾趣》,取材于透明的白水晶,描绘了几只虾爬行的场景整个作品最大的难点在于虾触角、虾尾的刻画,需要精细化雕刻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几只虾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似动非动之感,审美情趣极高水晶雕刻艺术品传承的不仅仅是先辈的技艺,更要与时代的精神、价值观、审美相融合作为水晶雕刻艺人,不仅要习得晶雕技法的精髓,还要通过自省、外部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之余加强心理学、社会学、佛学等多个学科的学习将养生文化、民俗文化、佛文化与水晶雕技艺相融合,从而使水晶雕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参考文献:[1]曹春华.浅析中西方水晶艺术与文化的差异中国水晶艺术品产业发展的趋势[J].上海工艺美术,2018(3).[2]王东光.修心津道造像:我的水晶佛造像雕琢心得[J].祖国,2017(23).[3]赵停停.走进水晶的缤纷世界[J].收藏,2013(5).[4]余雅林.天然水晶饰品的设计策略在市场开发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