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pdf

137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76904141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22MB
  • / 1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课时课 题认识长度单位一 一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 至第2 题课 时目 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 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 4 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因为1 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 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 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 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 第2 课时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 1 毫米的概念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 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 厘米里面有10个 1 毫米板出:七、巩固发展。

      八、全课小结2、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1、认识尺度上的1 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 厘米和1 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 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 毫米1、完成数学课本第3 页的做一做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教后反思 课 题分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 一第7页的内容课 时目 标1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3 、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1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教 师学 生添 改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板书: 1 分米= 1 0 厘米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 、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 、全班交流3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 、 观察尺子, 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 0 之间的长度就是1 分米, 数一数几厘米是1 分米。

      2 、 找一找、 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 分米3 、用手比划1 分米有多长4 、 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五、巩固发展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量绳子的长度( 先估测,然后再测量)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 ) 一条裤子长9分米()( 2 ) 一张床长5分 米 ()( 3 )小 明 高1 4分米 ()( 4 ) 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 0厘 米 ()3、填空:5分米= ( ) 厘米=()毫米 3 0毫米= ( ) 分米4 0毫米= ( ) 厘米=()分米 2米=( ) 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教后反思 第3 课时课 题千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课 时目 标1、认识千米,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 千米等于1000 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 师学 生添 改一、认识千米2、出示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 6 千米的含义,4 、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从某路口到某路口 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 千米,1、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3、 看书第七页的例三, 理解到叶镇21千米、 灵山23千米的意义思考1、 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 想一 1 千米又有多长呢?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 圈就有1 千米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四、全课总结:想5 圈约有多长2、 动手测量1 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 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 千米长的物体吗?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 ) 练习二第二题( 2 ) 补充题( 略)教后反思第4 课时课 题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8 页例四课 时目 标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 千米的长度概念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体验1 千米有多远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教后反思一、复习( 2 ) 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 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3、 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 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 千米有多远1、 说说1 千米有多长, 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呢?2、填空:1 千米= ( ) 米 1 米=( ) 厘米1米 = ()分米 1 分米=()毫米二、 学生实践 ( 把全班学生分为 10个小组进行测量)1、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2、汇报:( 1)说一说你走了 100米你走了几步, 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3)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第5 课时课 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课 时目 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2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 、出示情景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 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 、选钥匙开门( 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 二把锁分别标上:4 0 0 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 ( 4分米、 4毫米、5毫米、 4米、5 0 毫米)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 两把锁分别标上:3 第 6 课时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6 把钥匙分别是:3 千米 、5 千米、 3 米 、5000米、 5 米、3000米二、巩固、运 用 ( 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哗 !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三、全课总结千米、5000米) ,下面这里有4 把钥 匙 ( 3000米、300米、5 千米、5 0 千米)第三道门:锁 上 标 有 5 千米-2000米、1000米+ 4千米先选后说想法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 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 苹 果 ( 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4、 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 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 0 千米 , 中 午 12时能到达吗?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教后反思 课 题吨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 1 页至第1 3 的内容课 时目 标1 、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 吨的重量概念2 、学会换算质量单位3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 吨的重量概念2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 、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2 、讲故事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3 、认识吨,建立1吨( 1 ) 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 ) 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 ) 、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的质量概念 1 ) 牛妈妈、 马爸爸、 猪姐姐、4 、小结:( 1 )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 ) 1 吨= 1 0 0 0 千克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0( 2 ) 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 ) 汇报;5 、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 1 吨1 、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3 、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3 、指导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四、全课总结:2 、汇报1 、 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 、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教后反思第7课时课 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课 时目 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 、复习长度单位:2 、复习质量单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你看到了什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三、全课总结:( 1 ) 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 )举例子说一说1 毫米、1厘米、 1 分米、 1 米, 1 千米的长度 1 ) 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 )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 吨有多重?(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 、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2 、各学习小组交流3 、全班交流 教后反思第 1 课时课 题万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课 时目 标1 .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 .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

      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巡视,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强调: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基础训练口算:9 + 6= 5 + 5 =6 + 8 = 8 + 6 + 1 =8 + 2 + 1 = 6 + 5 + 1 =求385与70 5的和全班齐练,做完后集体订正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 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l o二、学习新课1 、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刚才的复习, 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 连续进位加2 、教学例1提问:先加哪一部分, 单根的8根和5 根怎样加?给 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 0 根? ( 8+ 2 + 3 = 1 3 )满了 1 0 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放在哪里呢? 1 0 个 1 根捆成1 捆,也就是1 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 2 捆再加这1 捆,一共有1 2 捆小棒零3 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 1 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尝试摆小棒求得9 8 + 2 5的结果( 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棒下面小结: 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 示1个十3、列竖式计算从 哪 一 位 加 起 呢 ?( 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想一想: 小棒应该怎样摆?讲 评 : 同桌口述并检查,在 进 位 时“ 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 (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独立完成计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4、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后反思 第2课时课 题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课 时目 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问: 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 些 什 么 ?你注意到了吗?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1、估算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1、列竖式计算59+77 85+68 59+892、口算600+800900+1001000+1003、估算599+800900+101989+112 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爬行类3 7 6两栖类2 8 4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3 7 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 4 0 0 )2 8 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 ( 3 0 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 ( 7 0 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 0 0多还是比7 0 0少呢?为什么?( 3 7 6 不到 4 0 0 ,2 8 4不到3 0 0 ,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 0 0 )2、笔算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强调: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发展通过两节课的学习, 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 5 页,说一说呢在表 中 发 现 了 什 么 数 量 关系?做一做课 本 1 8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 形成问题, 并列竖式解决问题教后反思第 3 课时课 题练习课教学内容课 时目 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海上有许多的帆船, 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 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二、课本第1 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 0 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 9 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 1 0 0 0 ?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五、开锁游戏六、 判断, 课 本 2 0 页第7 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 说说错在哪里七、5 3 6 、9 1 5 、3 5 1 、8 5 、 4 6 4 、 2 0 8 、 6 4 9 、8 7 3 、 7 9 2 、 1 2 7八 、共同分析2 1 页第9 题教后反思第 4 课时课 题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课 时目 标1、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一、复习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 、教学例题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 里 ?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 有 多 远 ?地图上表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8 0 - 7 = 3 5 - 8 =6 3 - 4 = 2 6 - 7 =4 2 - 5 = 4 3 - 6 =3 2 - 9 = 6 5 - 9 =竖式计算 学生板演)5 4 - 2 1 = 7 9 - 3 7 = 6 5 - 2 4 =观察2 2 页的图与2 3 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 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 、教学例题2现在我们把5 1 7 改成5 0 7 ,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好不好?问: 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集体讨论, 依照法则进行评讲学生自由发言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

      把讲 吗?师: 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 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3 、独立完成2 5 页第1 、4题4 、判断对错:3 2 1 6 2 8 7 3 2 4 1 5 8 2- 9 3 - 4 7 3 - 2 5 3 8 — 8 4 72 3 8 1 4 5 4 7 8 6 6 7 5教后反思第5 课时课 题力 口 、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内容2 4 页例题3课 时目 标1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一、复旧引新提问:7 8接近哪个整1、填空:十数?7 8 = 8 0 - ( )87等于几十减几? 9 987=( )- ( )接近多少? 99等于一百减99=( )- ( )几?1 9 8 = ( )- ( )仿照前三题, 想后两题怎样做?297=( )- ( )2、挑选两组学生比男生组: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5 7 4 +2 0 0 4 5 3 - 3 0 0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4 5 6 +1 9 8 7 2 5 +7 9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 ( 课7 4 8 - 9 7 3 5 6 - 2 9 9前已准备)女生组: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5 7 4 + 2 0 0 4 5 3 - 3 0 0近整十、整百两数。

      4 5 6 + 2 0 0 - 2 7 2 5 + 8 0 - 17 4 8 - 1 0 0 + 3 3 5 6 - 3 0 0 + 1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强 调 :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揭题:力 口 、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二、新课教学;( 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 1 、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出示例1 : 1 1 3 +5 9强调:中间一步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 4 ) 如果加7 9 应看作多少?力 口 89呢?力 口 9 9呢?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2 、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出示例2 : 2 7 6 + 9 8( 2 ) 为什么加上1 0 0又减2 ?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 , 板书( 3 ) 如果把98改成9 7 应怎样计算 4 ) 为什么减去3 ?板书:多加3 要减3 3 、 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 1 ) 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 ) 想可把5 9 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 6 0 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1 ? 多加1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 要减1( 3 ) 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

      1 1 3 + 5 9 = 1 1 3 + 6 0 - 1 = 1 7 2( 1 ) 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 并完成下列填空: 2 7 6 + 9 8= 2 7 6 + ( ) - ()= ( )让学生试一试:2 7 6 + 9 7=2 7 6 + 1 0 0 - 3=3 7 3 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 师板书)( 二) 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出示例3 : 1 6 5 - 9 7( 1 ) 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 9 7 看作 1 0 0 )( 2 ) 想看作1 0 0 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 师板书:多减3 要加3 )1 6 5 - 9 7= 1 6 5 - 1 0 0 + 3= 6 8( 4 ) 如果多减2 , 应怎样?多减1 呢?师板书: 多减2要加2多减1 要加1( 6 ) 小结: 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 师板书)三、巩固练习( 3 ) 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 5 ) 想:1 6 5 - 1 0 0 + 1 = 1 6 5 -() 1 、电脑出示填空:例:+ 8 9 看 作 ( 加 9 0 减 1 )+ 1 9 8 看 作 ( )2 、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 9 7 看 作 ( )确:+ 2 9 9 看 作 ( )a : 1 2 6 + 6 8 = 1 2 6 + 7 0 - 2- 2 9 9 看 作 ( )b : 9 8 + 6 7 = 6 7 + 1 0 0 - 2c : 2 5 3 - 9 9 = 2 5 3 - 1 0 0 - 1d : 1 4 2 - 8 9 = 1 4 2 - 1 0 0 - 1 1四、总结: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3 、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5 、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教后反思第6课时课 题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 7 页的内容。

      做一做 课 时目 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 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板 书 :135+48=183( 元)1 3 5+ 4 81 8 3看小精灵说什么?板书:加法的验算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 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全班动手计算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我 用 1 83- 1 35, 看得数是不是48o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48+ 1 35, 看得数是不是1 83O1 83- 48, 看得数是不是1 35。

      2 、做一做:教科书第2 7页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 7 5 3 2 9+ 6 2 + 4 6 41 3 7 8 4 3教后反思第7 课时课 题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第2 8页的内容课 时目 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创设情境:昨天, 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同学们,调查得真多,( 挂 图 )昨天小明妈妈拿2 0 0元买了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 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 2 0 0 - 1 83=1 7(元)2 0 0-18 31 7小明说什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减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1、 小组合作, 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教后反思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用200减 1 7 ,看是不是等于183o用 1 7 加上1 8 3 ,看是不是等于200。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发 现 了 什 么 ?有什么收获?三、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2、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3、比一比,看谁聪明用0, 1, 2 , ……9 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4、啄木鸟捉害虫( 电脑显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1 4 7 7 8 0 4 6 4- 2 8 -5 1 - 2 2 31 2 9 7 3 9 2 4 15、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第8 课时课 题练习课教学内容第29页到31页课 时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目 标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解决问题:1、( 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4、教科书第3 0页,6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5、教科书第3 1页,8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2、 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J6 3 4 3 5 9 6 6 3-1 8 4 + 4 7 1 - 2 8 25 5 2 8 3 0 8 4 5() () ()3、 选择。

      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563+528= 696+241= 70+260=991837330108193723010911037267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6 、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自己总结,小组交流) 三、作业:1 、第 2 9 页,3 、4第3 0 页,5 、72 、 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后反思第9课时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 2 页、3 3 页课 时目 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 、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互相交流2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巡视, 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教师板书:( 订正时提问)笔 算 加 法 应 注 意 什么?减法呢?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a :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b :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C :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d :还 知 道 “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e :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 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 )( 计算时看清加号还是减号计算连续进位加时,不要忘记加上一,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少一 ) I o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2 、反馈测试,灵活] 掌握。

      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 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巡视,然后课件演示得 到 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 4 2 3 5 0 0+3 4 9 - 4 5 37 6 2 1 5 7三、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计算,集体订正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根据提出的问题,独立列式计算独立列式计算:3 3 7 +1 1 8 = 4 5 5( 只)独立列式计算:3 3 7 +4 4 5 = 7 9 2( 只)独立列式计算:9 00- 7 9 2 = 1 08( 个) 1、课件出示书架上层有126车, 中层157车,下层9 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2、课件出示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 么 内 容 ?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教后反思第1课时课 题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34—3 6页上的例1、例2 ,完成“ 做一做”中的题。

      课 时目 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1、找出四边形的特点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 ( 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 “ 四边形”的知识一一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 学 例lo ( 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 印发, 每人一份)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根据回答板书:同桌说或小组说学生汇报、交流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2 、教学例2O ( 给四边形分类)三、巩固应用四、全课小结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汇报,( 3 )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1 ) 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 2 )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小组交流)汇报,并说理由教材第3 6 页的“ 做一做”中的第1 、2题汇报教后反思第2课时课 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第3 7 —3 8 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 7 页上的“ 做一做课 时目 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 、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 、出示主题图2 、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二、掌握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学生回答3 . 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 ) 拿出三条硬纸条, 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 2 ) 再拿出四条硬纸条, 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拉一拉。

      3 ) 小组讨论操作: 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汇报时,要说说理由1 、在钉子板上“ 钩”2 、在方格纸上“ 画”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4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三、巩固平行四边形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还掌握了它的边和角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3 、 折一折、 剪一剪 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小组讨论1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 题2 、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教后反思第3 课时课 题周 长教学内容教材第4 1 页上的例10课 时目 标1 、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准备 教 师学 生添 改一、认识周长1 . 活动一2 . 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 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3 . 活动三⑴出示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的指哪里?用笔描一描⑶独立完成4 . 周长的概念(D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⑵说一说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什么是周长吗?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长,全班读一读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 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五、作业:自己选一个看看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 . 学生活动3. 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1. 要计算下图的周长, 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 . 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 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 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教后反思第4课时课 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4 2 页一4 3 页例2 、 例 3以及第4 4 页练习十的第1 、2 题。

      课 时目 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 师 学 生 添 改 一、复习1 . 什么叫做周长?3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 叫 做 什 么 ?有什么特点?二、新授1 . 出示两张卡片,如图:2 .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2 .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3 .学生探究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⑵四人小组交流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4 . 算法概括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 哪 些 本 领 ?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四、机动发展题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⑵ 计 算 下 图 的 周 长呢?5 .巩固(1) 6分 米8厘 米2厘米 1厘米3分米8厘米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

      花边长多少分米?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教后反思 第5 课时课 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 4 页练习十课 时目 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基础练习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3 . 课本4 4 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二、综合练习1 . 用 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如图:1 、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2 . 先量一量, 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⑴学生独立完成, 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⑵集体订正⑴独立完成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 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 长 是2分米,用9 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三、活动练习四、作业(1)独立思考: 用9 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3. 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 填一填姓名头围厘米胸围厘米腰围厘米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教后反思第6课时课 题估 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 5页例4例5, 4 6页练习课 时目 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2、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一、引入新课1 .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5 . 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二、新授1 . 教学例52 . 巩固练习2 . 用手比划一下1 米、 1分米、1 厘米和1 毫米分别有多长3 . 不用尺子, 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 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 . 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 有什么感想?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 6页做一做第二题教后反思第1课时课 题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教材P49上的内容课 时目 标1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教学重、难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教学准备计算卡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1、教 学P 4 9的主题图 1 )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 4 )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 ] 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 ] 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 ] 篮球场上每5 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 ] 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2 、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以上这些活动, 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思考问题:[ 1 ] 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 ] 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 ( 按顺序)( 2 ) 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 ) 各组代表汇报 5 ) 根据上面的信息( 条件) ,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学生汇报 3 、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二、练一练,圈一圈三、摆一摆,填一填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五、总结下课大家来圈^ , 一共有1 5 个1 、每份3 个,共几份?2 、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3 、每根5 个,共几份?4 、每份6 个,共几份?还多几个?1 、$ @ @ 0 0[][][]6 4 - 3 = □2 、[][][]7 4-3= □教后反思第2课时课 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 教学内容教材P 5 0 5 P 5 1 上的内容和 P 5 3 练习十二第1 、2 题课 时目 标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重、难点1 、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2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计算H 之 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复习二、新知1 、教学教材P 5 0 例 l o( 1 ) 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1 5 4 - 5 = [ ] ( 组)1 、在 ( ) 里最大能填几?5 X ( ) < 1 6( ) X 6 < 2 54 X ( ) < 2 31 3 3 X ( )4 7 > ()X6( ) X 8 < 2 62 、计算:8 4 - 4 =4 5 + 5 =( 2 ) 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 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 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除数……5 / 1 5 …被除数1 50( 3 ) 自主探索, 汇报结果 ( 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 2、学P 5 1例2 o ( 有余数的除法)( 1 )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 3盆花,每组摆5盆, 最多可以摆几组, 还多几盆?( 2 )横式与竖式对比, 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 )注意:[ 1 ]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三、巩固1、教材P 5 1 做一做”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⑴ 、[ 2 k [ 3 ]略3、作业练习四、全课小结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 1 )先填一填 2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 )订正错误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 7 4 - 6 =3 3 4 - 8 =小组讨论( 1 )找病因( 并改正)( 2 )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6 0 +7=()()4、完成教材P 5 3第一题5、小组批改作业 发现问题 些本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及时订正错题)教后反思第3 课时课 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内容教材P 5 2 例和“ 做一做” ,P 5 3 第2 、4题。

      课 时目 标1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2 .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练习卡片每人一份教 师 学 生 添 改 一、复习 略)二、新课教学P 5 2 例 3O1 、现在有1 5 盆花,每5 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列式解答1 5 4 - 5 = 3 ( 组)2 、 如果一共有1 6 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 7 盆呢?如果是1 8 盆呢?如果是2 4 盆呢?如果是2 5 盆呢?板书:( 略)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3 、 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 你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发现了什么?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余 数 〈 除数数增加而增加4 、小组讨论三、巩固新知 练习卡每人一份)1 、 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格么规律?A 、 1 4 + 7 =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B 、 1 4 + 2 = 口么规律?1 5 4 - 7 = [ ] ……[ ]从 A 、B组题目中你发1 4 + 3 =[ ] ……口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 规律是什么?16 4- 7 =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14 -7- 4 = []•••…口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1 7・7.........怎么样?n14 -T 5 = •18 4- 7 =[]••••­•[]14 4- 6 = □ …19 -r 7 = []--14 4- 7 = []20 + 7 =[]••••14 -r 8 = [1•••…口21 4- 7 =□14 4- 9 = □ …2、巩固练习。

      22 4- 7 =[]•••••<]教 本P53第2题 被23 + 7 =[]••••­4 ]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 本P53第3题独立完成后,订正)四、全课小结4、 完成教材P52“做一做” ( 判[1]这节课你们学会断对错)了那些知识?[2 ]发 现 了 什 么 规律?[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教本P 5 3 第4题, 用竖式计算 注意书写格式)教后反思第4课时课 题有余数的除法( 四)教学内容教材P 5 4 第5 、6 、7 、8 题和补充题课 时目 标1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2 .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复习:1 、4 X 7 - 2 8 =3 4 - 5 X 6 =4 X 8 - 2 4 =2 、 在( ) 里最大能填几?( 略)3 、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 ) 有 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 个列式:( 略)( 2 ) 有 8个苹果,平均放在3 6 、当师傅 完成教材P 5 4 第6题:有 2 9 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 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7 、把计算卡片分一份。

      P 5 4 第7题)8 、求彩带的长度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二、全课总结 略)三、补充思考 与家长同学习)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莘果?( 3 ) 有 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4 、计算:( 用竖式计算)3 7 4 - 4 4 9 4 - 6 3 2 4 - 5 2 5 + 75 、完成教材P 5 4 第5 题( 1 )把 1 0 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 )有羽毛球2 3 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 )有4 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教后反思第5 课时课 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 5 5 ( 例 4 ) ~ ~ P 5 6 上的内容课 时目 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 .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 0 根小棒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复习1 、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2 、先摆小棒,再解答。

      二、新知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2 、教学教材P5 5 例 4 o(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1 )拿出1 0 跟小棒,平均分成5 份,每份几根?( 2 ) 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1 、动手操作,提高能力7 枝铅笔, 平均分给3 个同学, 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 ( 自己先分分看)( 1 )观察例2图1 , 从中你找 题 )( 4 ) 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 ) 式子中的32 、6 、5 、2 各表示什么意思?( 6 ) 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 ) 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三、巩固练习 开放性练习题)出解决问题的信息( 条件) 2 ) 把例2 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 32 人跳绳, 每6人一组, 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 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学生1 , 口算:32 + 6 = 5 ( 组 ) …2人学生2 , 笔算:56 / ' - 32 '302 ~答:可以分成5 组,还多2 人做教材P5 5 “ 做一做” 1 ) 先从图中找信息 2 ) 根据信息, 选择自己要买 四、本课小结。

      略)五、练习作业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教材P56第2、3题教后反思第6课时课 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575P5 8上的内容,第4〜 8题课 时目 标1 .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一、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P5 7 第4题)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 P5 7 第5 题,开放性题目,讲出道理既可)三、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 ) P5 8 第 6 题 2 ) P5 8 第 7 题 3) P5 8 第 8 题四、学生汇报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五、全课总结 略)教后反思第 1 课时课 题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五册P5 9 - 6 1课 时目 标1 、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 秒”,知 道 1分= 6 0秒2 、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 秒及1 分( 6 0 秒) 的时间观念3、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09课件、时钟、 □算卡片等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 课件出示钟面,伴 随 着 “ 滴答”声)刚才,象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一一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 板书)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你知道怎样计量用“ 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2、 自主探索,反馈:① 时 钟 有3根针, 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 秒 针 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 3、体 验1秒钟①1秒 到 底 有 多 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 滴答”一 声 所 经 过 的 时 间 就 是1秒④ 小 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 滴答” 一声就是一秒, 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 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4、 ( 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 2走到数字6 ,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②跟着时钟的“ 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 比 一 比 ,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5、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 0秒? 的关系1 、如果秒针从数字1 2起, 走一圈, 又回到数字1 2 ,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小结:秒针走1 圈,就是 6 0 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 6 0 秒 三)练习:体验1 分钟2 、 1 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 分钟实际的长短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间单位- - -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 5 0 米2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学生反馈1 、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3 、 让学生举例, 说说1 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四、作业:1 、做练习十四:1 补充: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0② 小 明 跑 1 0 0 米 要 用 1 9( )02 、跑步比赛:3 、活动:下课铃声响了, 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 学生整理,教师报时)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 如练习十四第3题)教后反思第2课时课 题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P 6 2 例 1 、例 2课 时目 标1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 师学 生添 改一、猜谜游戏引入:1、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2、 学生猜出谜底后,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 子 指 的 是 什么 ” ? “ 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 “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 间 是 多 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 1时等于多少分” ?“ 1分等于多少秒”?3、 教师演示课件,拨天。

      出不同的时刻读出时间如:5时,3时2 04、 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 学 例1 :2时=( ) 分分,6时,9时5 0分等 ( 1 ) 1 时等于…? ( 学生答)那2时呢?(4 ) 教师小结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 多 少 ?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3 、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 2 )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4 、小结( 略)5 、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a 、 6 0 + 6 0 =1 2 0 分b 、2时就是2 个 6 0 分, 即6 0X2 =1 2 0 分2 、 做 P 6 2 的“ 做一做”中的题目 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 0 分离家,7时4 5 分到校 3 ) 讨论回答, 试着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 、 分针从6走到9走了 3大格,是 1 5 分钟b 、 4 5 - 3 0 =1 5 , 是 1 5 分钟。

      1 、完成P 6 2 “ 做一做”中的第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 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 0 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2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 、填空: ( 1 ) 5 0 分比1 时少()分,1 时比4 5 分 多 ()分 2 ) 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 时3 、竞赛: 3时至3时4 5 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教后反思第3 课时课 题时、分、秒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相关题目课 时目 标1 、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 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通过练习, 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课堂练习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二、补充题目2、电 影 《 神奇的宇宙》从2 : 0 5开始,至U 2 : 5 0结1 .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2 . 第3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3 . 第4、5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4 . 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5 . 第7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1、1分 = ()秒 4时 = ()分9分09秒 3 6分02时5分=()秒1 5 0秒02分4 0 0分04时 1 0分O1时 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3、 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教后反思第4课时课 题填 一 填 说 一 说教学内容P6 7及相关练习课 时目 标1、 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2、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制作作息时间表1、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 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2 、出示课程表的结构:4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 ( 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3 、 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5 、 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1 、 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 小 结 :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三、巩固练习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 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3、 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 看书的时间练习十四第8、9、10题。

      教后反思第1课时课 题□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课 时目 标1 .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2.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一、复习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1 、教学p 68 的主题图6 X4 8 X5 9 X 77X5 6X8 9X7( 4 ) 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 ) 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 条件) ,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2 、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 ) 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 68 中情境图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 )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 ) 各小组代表汇报 2 ) 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3 、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1)学生汇报 略) 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三、练一练四、全课小结 略)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后反思第2课时课 题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 68 - - -69 , 练习十五1 、2 、3 题课 时目 标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复习1 、 6 个 十 是 多少?2、8个百是多少?3、 40 是几个十?1 0 个十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1 、出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2、 出示例1 ,进行教学 1 ) 、出示情境图l o坐旋转木马每人2 元,9 人要多少钱? 1 0 人要多少钱?有 谁 想 解 决 这 个 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2X 9 = 1 8 ( 元)2X 1 0 = 20 ( 元)答:9人 要 1 8 元1 0人要20 元⑵、出示情境图2坐碰碰车每人3 元,20人要多少钱?①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1 0 个百十多少?1 20 0 是几个十?12 个10是多少?1 2 个 百 是 多少?8 0 0 是几个百?①学生独立思考②自由汇报1 : 9 个 2 的和是1 8 ,再加上一个2 是20 2: 1 0 个 2 相加是20 。

      3:也可以把2 X 1 0 看成2 个1 0 oO O O O O O 算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1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1 、完成教科书P 6 9 “ 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2、 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3、练习十五的第2、3 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教后反思第3 课时课 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 0 页例2 , 练习十五第4, 5, 6 题课 时目 标1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 一、提出问题1 、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2、出示教科书第7 0 页例 2 主题图:三年纪一班2 9 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 元钱去够吗?二、尝试解决1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 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 0 分,有的邮票一枚6 0 分。

      百货商店鞋柜, 一双旅游鞋7 8元,一双皮鞋1 6 4 元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 1 5 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 0 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 3 次文具商店柜台, 每合图钉1 2 0个,每包日记本2 5 本提出问题3 、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 2、 怎么才能知道8X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三、拓展引伸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 X 6 49X5218 X4 581X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四、巩固练习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4 、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五、全课小结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们可以把2 9 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4、因为8X30= 2 4 0 ,所 以 8X 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X29心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1、完成教科书第70页 “ 做一做 “ 中的4 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2、 教科书第4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教后反思第4 课时课 题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课 时目 标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2、 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引 入 ( 略)二、解决问题1、 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 题②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3、教科书p73第 H 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先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独立完成 多少写对既可4、 出示教科书p 7 3第7、1 0题5、出示教科书p 7 3第1 2题三、课堂小结1 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2、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② 小 组 汇 报 ,说说是怎样想的?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教后反思g育课时课 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 4页 例1 ,练习十六第1一—4题课 时目 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 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改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 置 “ 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二、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1 2 X 3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这道题该怎样算呢?3、 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 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5、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三、介绍竖式1 2 o o o o o o因数X 3 o o o o o o因数先 请 同 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36 0 O 0 o o o 积巡视了解情况四、巩固练习五、小 结 ( 略)1、让学生思考, 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 就把几种算写出来2、算完以后, 在小组里交流, 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全班汇报在 练 习 本上 完 成 “做一做”的三道题,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让学生估算, 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教后反思第6课时课 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进位)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 7 6例2 ,练习十七的第1、2、3题课 时目 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师 学 生 添 改一、复习( 略)二、探讨交流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2、教 学p26中的例2O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⑵ 、出示小精灵的问话: 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⑸ 、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18X3 = 54 ( 本)1 81 81 8 X 3+ 1 8------ 5 454答:王老师一共买了 5 4 本三、做一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四、巩固练习1、学生观察情境图1)、 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⑶ 、 学生独立完成, 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4)、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五、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 师 小 结 ( 略)在练习上完成“ 做一做”的三题1、练习十七题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 后 , 同桌互相检查2、练习十七题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练习十七题第 3、4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教后反思第 7 课时课 题连续进位乘法教学内容P79 例 4o课 时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目 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知识铺垫:二、新课教学1 . P79例4 的教学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2 . 小结:' '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四、课堂作业:P80第1 题1 . 复习乘法竖式计算2 . 计算517X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先由学生试算, 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3)把例4 与例3 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1 . P79 “ 做一做”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2. 填上适当的数: 教后反思第8课时课 题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80第2题一第4题补充练习课 时目 标1 . 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 .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添 改一、知识铺垫: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二、练习设计:1. 听算:( 只写得数)500 X 7 21X4320 X 3 1000 X9430X22 . 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135X5= 525269 X 6 =听算找出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65644273 X 5=84563 . 计算下面各题1 )5 乘 1 7 3 是多少?(2) 4个2531是多少?(3)23的2 倍是多少?4 . 课本P80第2、 3 题其中5 . 第 4 题( 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 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6 . 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三、作业:345X4 89X6798X3 69X5列式计算比赛教后反思第9 课时课 题一个因数中间有0 的乘法教学内容零乘任何数得零课 时目 标1、使学生掌握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3 个盘子,6 个苹果 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复习1 . 口答. 3X 4表示几个几相加? 2 X 5 表示几个几相加?2 . 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二、新课1 . 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要求3 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

      板 书 : 0+0+0 二0用乘法怎样算? 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法则板书:0 X 3 二0“ 0 X 3 ” 表示什么呢? ( 3 个 0 相加.)“ 0X3” 表 示 3 个 0相加,结果得0 . 想一想,0X 5 等于多少呢? 为什么? ( 0X 5 表示5 个 0 相加,结果得 0.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想一想,回答后组算式:3 X 4 = 5 X 6说出得数 4 X 3 = 6 X 5学生回答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 ( 都相等. ) 我们刚学回答得数是多少,让学生填,过0X3=0,那么3 X 0得多少呢?在0 X 3 = 0下面板书出3X0=0再出一组算式0 X 9和9X0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 指着上面的算式) ,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 0乘0也得0 ,所以0和任何得出0X 0= 0数相乘都得0 .教师把写好3 .完 成 “ 做一做”中的题“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目 .学生一齐读一遍4 .教学例题出示112X4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1 0 2 X 4 ,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 ,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 位 置 同1 1 2 X 4是一样的 . 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用竖式计算。

      订正,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一位数. 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 也要乘, 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 . 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进行个别,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四、作业做练习五中的第1 题. 让独立用竖式计算,然后集体订正做练习五中的第2、3 题.教后反思第 10课时课 题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教学内容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课 时目 标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复习20X3 12X4 200X3120 X 4 2000 X3 1200X4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 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乘积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比较简便?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 , 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1 .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 5 0 X 3 ,这道题怎样用笔算?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 、落下来。

      出示2 5 0 0 X 32 . 做 例 9下面“ 做一做”中的题目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用简便方法试算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独立完成三、课堂练习1 . 做练习六的第1 题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2 . 做练习六的第2 题教师了解学生在2 分 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3. 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提问:“ 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 要求的是什么?4. 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教师行间巡视,个别. 然后集体订正.四、小结( 略)独立完成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后反思第 11课时课 题整理复习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课 时目 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1 . 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 1 题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2. 做 第 2 题;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先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贝 L 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 然后说口算下面各题.一 说 每 一 种 口 算 乘 法 应 该 怎 样20 X4 50 X3 14X21000 X 5 6 X30200X4500 X 3 140 X2 800X6算 . 接 着 口 算 第 3 题。

      独立做一做, 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先自己做,订正时,根据竖式三、课堂练习1. 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 4 题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独 立 列 式 计 算 ,然后集体订2 . 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 5 题J-t- O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3. 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行间巡视,个别指导4. 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四、数学游戏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 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 的意思. 然后说一个1 4 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全班学生一起做教后反思第 1课时课 题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课 时目 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实物投影、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1、把 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 1 )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说出想法 ( 2 ) 指导学生读写( 4 ) 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1 、认识1 / 4( 1 ) 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 / 4 应该怎样分, 这个1 / 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 ) 组织学生活动 2 ) 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 小结: 像 1 / 2 、 1 / 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三、认识其他分数1 、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 几分之一) 吗?( 1 ) 组织学生活动2 、完成教科书第9 3页“ 做一做”第 1 题 四) 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大小1 、出示第一组图1 / 2( 3 ) 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O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 / 4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 ) 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和 l / 4 o( 2 )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 示 1 / 2 和 1 / 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五)作业( 1 ) 猜想: 哪个分数大一些?2 、 独立探究, 完成第二组图片,1 / 4 和 1 / 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3、 让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 、完成第9 3页 “ 做一做”等2 题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3 题教后反思第2课时课 题几 分 之 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 4 页~ 9 5 页课 时目 标1 、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教 师学 生添 改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1/102 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 . 3 份是它1、 学生小组合作, 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 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 份, 每份是它的1/4, 2 份是它的2/4, 3 份是它的3/4, 4 份是它的4/4 o1、 让学生把1 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2、 把 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把 1 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 的几分之几?3、 小结: 像 2 / 4 、 3/ 4 、2 / 1 0 、7/ 1 0 …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三)教学例61 、出示例6第一组图2 / 5 和 3/ 5 ;3)演示2 / 5 和 3/ 5 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2 、出示例6第二组图: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5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 、完成教科书第9 5 页的“ 做一做”第 1 题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 ) 同桌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 /5 和 3/5 , 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独立探究、完成6 /6 和 5 /5 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3、 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完成教科书第9 5 页 “ 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十二4- - -6题教科书第9 7 页第7 —11题教后反思第3 课时课 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 9 页~ 10 0 页 课 时目 标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课前练习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展示情境图内容,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三、探索新知1、教学分数的加法3 )教师用教具演示1、填空1) 3/4 里 有 ( )个 1/42 ) 2 /5 里 有 ( )个 1/53) 4/8 里 有 ( )个 1/84) 5 /9 里 有 ( )个 1/9观察1)借助学具计算:2 /8 + 1/82 )交流说出计算的方法。

      2 /8 + 1/8 的过程2 、教学分数的减法1)用教具演示从5 /6里减去2 /6 的过程4)提问:5 /6 表示几个1/6 ?2 /6 表示几个1/6 ?5 )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3、教学例31)出示1 个圆片整 个 圆 可 以 用 几 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2 )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5 、练习三、作业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2 )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3) 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3)说一说演示的意思4) 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 1/4=5 )计算6 )全班交流说出计算过程4、 探讨, 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科书第10 0 页的1、2题教科书第10 1页的1、2题教后反思 第1课时课 题可能性教学内容教 材10 41 0 5页课 时目 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 步 能 用 “ 一定”可能”“ 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活动引入新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

      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 出 一 个 球 ,一定是红球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请同学们看前面, 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 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 吗?为什么?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 ( 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学生摸一摸( 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 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1、 生活中有许多的“ 可能性”例如:. .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摸一摸请小组讨论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 可 能 性 的 知 识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四、巩固练习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 0 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举出一些例子,用 “ 一定” “ 可能” 、“ 不可能”说一说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学生说)说完后全班交流P 1 0 8 2、 3教后反思第2课时课 题可 能 性 ( 二)教学内容教材 P 1 0 6 —1 0 7课 时目 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 可能性”的知识二、实践探索新知1 、教学例3 ( 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 )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四红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2 )实践验证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 )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 可能性”举例子说明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 复 2 0 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 )小组实验结果比较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2 、教学例4( 1 )出示盒内球( —绿四蓝七红)三、练习P 1 0 9 4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 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 第 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 小题,只要次活动汇报、小结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 ) 猜一猜, 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3 、P 1 0 6 “ 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P 1 0 9 5教后反思第3 课时课 题可能性( 三)教学内容教材 P 1 0 7 —1 0 9课 时目 标1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 、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 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 2 )袋子里的红球多还 是 黄 球 多 ? 为什么这样( 1 )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 学生不知数量、颜色)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 记录它的颜色, 再放回去,重复2 0次记录次数黄红活动汇报、小结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 0个球, 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 )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2、练习3、小结P 1 0 7 “ 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P 1 0 9 6[ 5 ] 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P 1 0 9 7[ 1 ]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 ]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 ] 实践、记录、统计[ 4 ] 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学生讨论完成教后反思第4课时课 题可能性( 四)教学内容教材 P 1 1 0 —1 1 1课 时目 标1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3 、巩固本单元知识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学 生添 改 练习二十四第8题,进行方法同第6题第9题,第10题,猜一猜[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第11题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第12题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 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让学生用“ 最不可能”和“ 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3]揭示结果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设计一个方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后反思第5课时课 题实践活动掷一掷教学内容课 时 目 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利用的数学知识1. 组 合 ( 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2.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 至6 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 至 12的所有数, 不可能是1 或 13等数 )3. 可能性大小( 组成的和是2 至 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动步骤( 一) 示范游戏1. 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 . 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 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 个,学生选63 . 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 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二) 小组内游戏, 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 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 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 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教后反思第1课时课 题简单的组合教学内容112页 例1课 时目 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2、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 师学 生添 改( 一) 创设问题情境: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丑一点?亮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最漂亮呢?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 种、有说5 种、也有说6 种的到底有几种呢?(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 试一试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教师巡视2 . 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学生活动 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 的 穿 法 呢 ?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 合 自 己 的 方 法 掌 握 起来5、小结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 1 2页 三) 拓展应用3 .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 .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 )无序的。

      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 )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 )用图式的方法算出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 ( 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 口能摆 成6种排法,例如:QOA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教后反思第2课时课 题简单的排列( 二) 教学内容例题2课 时目 标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2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3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2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教 师学 生添 改( 一)创设问题情境: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 课件出示)用数字1 、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 2 、2 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 , 问: “ 用数字1 、2 、3 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 “ 用数字1 、 2 、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 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 、2 、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5 、小结教师简单小结1 、 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 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 .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 、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 ) 无序的2 ) 从高位到低位, 数字由小到大 先写出1 在百位上的有1 2 3 、1 3 2 ;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 1 3 、2 3 1 ;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 1 2 、3 2 1 o(3 ) 从高位到低位, 数字由大 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 拓展应用到小等方法数字2、 3、 4、 5 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教后反思第3 课时课 题简单的组合( 两两组合)教学内容114页例3 及 “ 做一做二课 时目 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2、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准备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创设情境二、激趣导入导语:小朋友们喜欢 什么样 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 ,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三、引导参与四、共同探究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 ( 课件演示主题图)6、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7、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 学习 老师适当引导8、师生共同9、小结A、用 画 “ 正 ”字数出要踢多少场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2 0 0 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1、大胆说一说、猜一猜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汇报4、 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5、一小组演示, 其他同学认真观看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求出场数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10、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12、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13、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 ) 进行礼仪教育 2 ) 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 ) 请 1 -2 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五、拓展练习提问:如果是5 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11、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讨论、汇报教后反思 第4课时课 题练习课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课 时目 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 .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 1 )图示表示法( 两种) 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 ) 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 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 ,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1 、 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 . 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 题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4 、学生汇报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 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 )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2.“ 做一做”( 1 )练习二十五第7题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 )练习二十五第9题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 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 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后反思第课时课 题实 践 活 动 掷 一 掷教学内容课 本118页 和119页课 时目 标1. 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 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 .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 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师学 生添 改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2、提出游戏规则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 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 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 .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 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后反思第1课时课 题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万 以 内 的 加 、 减法 P 1 2 0 1、2 P 1 2 4 1、 2课 时目 标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2、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教学准备教 师 学 生 添 改 一、创设情境,共享资源2、汇集资源: 估计学生会说到:人数、钱数、重量、长度……二、提出问题,编计算题三、系统整理1、力 口 、减 法 分 别 抽1题,( 连续进位,连续退位)进 行 计 算 ( 估算)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① 计 算 法则② 易 错 地方③验算四、组织竞赛:五、小医生治病( 根据本班学生平时易错的地方)六、揭示课题,全课总结1、 说说三位数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说你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用到的三位数有哪些?让学生根据“ 人数、代数、重量、长度”等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答的问题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全部题目 七、独立完成书本作业教后反思第2课时课 题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P 1 2 2 、 9 1 0 P 1 2 5 8课 时目 标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师 学 生 添 改 一、重建知识结构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1 、导入:同学们都喜欢 动 物 吗 ?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 !① 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 ) o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 重 相 当 于 3 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 )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 3 0( )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 2 0 0 多( )O3 、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 长度单位、 质量单位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 、 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 你们有什么想法? (补 充 完 整 )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1、整理:2、感受大小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1 小时、1 分钟、1 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 1 米、 1分米、 1 厘米、1 毫米?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 千克、1 克?3、进率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②怎样整理?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②分别感受1 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 个单位大小的实例④强化: ( 估计、估测)①填写:时- - -»分- - - • ■ 秒 4、应用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一毫米吨- * 千克- * 克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 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③单位换算3 千 米 =( )米2分米= ( )厘米8 0 0 0 m = ( ) 千米40 毫米=( )厘米50 0 0 千 克 =( )吨2 小时=( )分4 吨 = ( ) 千克7 分= ( )秒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我的身高是1 5 ( ),体重是1 5 ( ) o茶杯的高是1 0 ( ),书本的厚约( )厘米汽 车 的 速 度 是 每 小 时 7 0( )O大象的体重约( )吨, 小明大约每天睡1 0 ( ) o 三、探究生活问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并熟记了它们之间的进率②计算:3千米-200米= ( )米7000千克+5000千克=( ) 吨2分 -20秒=( )秒③书本作业④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写数学短文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2、说说时间单位的应用?教后反思第3 - 5课时课 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综合练习教学内容课 时目 标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实物投影仪、 “ 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教学准备 教 师学 生添 改一、分类整理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突出了 “ 面向全体”参与性强3、分类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 ?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5、总结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说明:引导学生总结1、 学生自由出题 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 排 ( 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2、 计算 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其他依次类推4、 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可能的分类有:①多位数乘一位数□算(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 笔算( 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注意事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好。

      ]可能会这样提醒: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 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 说明:使学生体会到,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二、发展练习1、用投影仪出示,书第8 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 “ 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4、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三、 “ 用数学”小组活动2、 组织学生讨论: 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2 ,汇报并解答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老师到“ 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出 示 “ 爱心小屋”展示图 “ 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 ( 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可 能 的 提 问 :买三台V C 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 花 大 约 需 要 多 少钱?……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 说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动要求:a、四人商量,选 定1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 ” - 2 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b 、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 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 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 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 1000元钱够不够?算式是……4、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讨论解决[ 说明: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四、教师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收获: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 交流汇报 可能汇报的情况有: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 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5、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 发小红旗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样做更合适教后反思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