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计划评估.docx
10页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企业计划评估 风险评价计划 一、风险评价计划编制的目的 为了使本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工作有计划的实施,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保证风险评价的全面性、合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评估、监控重大风险,制订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和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制定本计划 二、风险评价的范围 新建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日常生产活动,作业场所装置、设备、设施、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设施丢弃、废弃、拆除、处置,设备设施检维修、消防、承包商的服务,企业周围环境,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和非常规活动,自然灾害 三、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美国安全专家格雷厄姆和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在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风险评价计划 1目的 为使公司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有序的开展,保证风险评价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特制订本计划 2风险评价小组 为保证风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风险评价管理小组如下: 组长:安全副总 副组长:安环部长 成员:安环部成员各车间专职安全员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下列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企业周围坏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4引用标准和相关文件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重大危险源辩识》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5职责与分工 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本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班组长骨干组成 1)分管副经理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2)安环部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职能部门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职能部门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4)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施工部门到基层单位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以施工部门为主,基层单位为辅一起讨论、分析,评价与分析的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门人员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人员进行 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位作业的,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 6内容与要求 危害、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 编制风险评价计划→组建评价组织→资料收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识别危害、有还因素→评价风险→确定是否是可接受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定期评审 风险评价实施步骤 1)编制风险评价计划,风险评价计划的编制应包括评价范围、目标、准则、内容及时间安排等。
2)生产副经理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3)划分评价单元,按各部门、车间进行划分评价单元 3)危害、有害因素识别,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需识别的活动或作业举例:进入受限空间;动火或高处作业;正常情况操作;异常情况操作;现场检查监督;职责范围内的管理活动;物料搬运及工具使用;机械的组装、安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等;承包商现场活动等; 4)通过定性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6)得出评价结论 7)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火灾、爆炸; 中毒、窒息; 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触电及辐射; 暴露于化学系危害因素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确定重大风险 1)依据有法律法规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3)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度等 风险分级管理 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级。
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3)作业风险: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环部负责人复审签字后,报公司领导批准;较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环部审核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核批准 4)岗位风险: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所在的岗位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5)风险评价职责 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从事设立安全评价 项目的建设应由项目组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风险由各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关键、重要装置或系统的开停车风险由各车间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工艺过程、操作及工艺变更应由各车间做好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设备、设施新增或拆除由各车间负责组织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由所在车间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均由所在车间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的风险应由各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1)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 2)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3)工艺过程和操作评价方法宜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本公司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具体风险评价参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 风险控制内容 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控制措施的安全性 控制措施的可靠性 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并按如下顺序: 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管理 教育培训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3)风险控制管理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对于确定的重大风险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 风险评价报告及技术结论 评审意见 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 时间表和负责人 竣工验收报告 4)各车间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风险信息更新 各车间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风险评价的频次为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c)技改改造项目;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e)组织机构发生较大调整 重大危险源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