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可能性|冀教版.docx
2页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可能性|冀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以及常用词汇:可能、一定、不可能;2. 能够运用可能性判断事件发生的概率;3. 能够将可能性分为等可能性和非等可能性两种情况教学重点1. 等可能性;2. 非等可能性教学难点1. 在非等可能性情况下的可能性计算;2.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事情的发生有可能、一定或者不可能;2. 引导学生思考“可能”、“一定”和“不可能”这三个词的概念呈现新知识(25分钟)1. 等可能性1.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等可能性的概念,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实例进行讲解,例如:“1、2、3、4、5、6共6个数,抛掷一次骰子,可能的结果是什么?”2. 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例如:“抛掷一次骰子,抽到4的可能性是多少?”,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2. 非等可能性1.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等可能性,可以给学生一些实例进行讲解,“今天九月份,可能下雪吗?”2. 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例如:“明天天气可能是晴天、阴天或者下雨天,这三种可能性的概率分别是多少?”操练(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学生进行解答,例如:“摸黑装盒子游戏,共有4种颜色的盒子,分别是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盒子颜色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欣欣只摸了一次,欣欣摸到蓝色盒子的可能性是多少?”2. 学生进行小组或者个人讨论,针对练习题进行解答,并在教师总结后进行对答案。
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推广所学知识,例如:“在生活中常见的等可能事件有哪些?非等可能事件有哪些?”2. 教师以问题等形式进行提问,让学生自由思考,例如:“在一艘海盗船上,宝藏的藏匿地有三个位置,你心目中觉得每个地址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为什么呢?”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常用词汇以及运用可能性判断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讲述等可能性和非等可能性两种情况进行教学在操练环节,教师布置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在拓展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推广所学知识,进行自由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对数学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