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靖四中2010-2011(上)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doc
17页1南靖四中 2010-2011(上)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命题教师:柯丽卿一. 基础积累(12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6 分)(1) 木欣欣以向荣,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 ,死当结草(4) 渔舟唱晚, (5) 山原旷其盈视, 6) ,穷岛屿之萦回二)给划线的字解释(6 分)(1).而刘夙婴疾病 ( ) (2).形影相吊( ) (3).臣具以表闻( ) (4).此小大之辩也 ( ) (5).襟三江而带五湖 ( (6).策扶老以流憩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2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B.禄秩优厚 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D.事觉自死 觉:败露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 3 分)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B.文章用 “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 “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5.翻译:(1)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3 分)(2)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3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3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6(1)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4 分)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曹操为了扩大自己的努力,想请人去刘表那里游说,孔融就推荐了他的好朋友祢衡祢衡被请来后,曹操对他不以礼相待惹得祢衡当面骂遍了曹操手下的谋士和大 将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让祢衡击鼓取乐祢衡身穿破衣上堂,有人责问祢衡为何不更衣,祢衡当场脱衣,气得曹操大骂祢 衡无耻祢衡反唇相讥曹操一气之下,命他立即出征,借敌人的刀杀了祢衡B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李儒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C 吕布在虎牢关斩杀多名联军大将张飞抖擞精神;来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备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D 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相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E 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袁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4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100 字左右)(5 分)(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一段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 分)邹与鲁讧① 穆公 ②问曰: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③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⑥ 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下》)【注】 ① :交战 ②穆公:即邹穆公 ③转:弃尸的意思 ④慢:轻慢⑤ 残:残害 ⑥尤:责备、归罪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5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五.现代文及文本阅读(24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这一连串的自我追问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家谱,为此提供了有效的线索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同宗共族的血缘集团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第一部家谱是什么样子?修撰于何朝何代?是官修还是私修?因为缺乏记载,至今不得而知。
据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宗法制度的体现上古,尤其是实行分封制的朝代,如西周,统治者的儿子们谁能封王、袭爵,一排家谱便一目了然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到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的现象中国古代是宗族社会,家族关系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社会关系,是一个人的“根”,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的体现就是在家谱中占有一个位置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形成了当时社会最基础的民间自治体系家谱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其所记载的孝敬父母、和睦乡邻、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正是中国文化最为重视的,这一点与外国由宗教来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有根本区别家谱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家史、地方史、家族史和个人史四个层次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资料以前人们更多关注王侯6将相,但是家谱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对于研究民风民俗、民族迁徙、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流行病和遗传病研究等都很有帮助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百姓家族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平民化的寻根意识,正以不可小觑的力量,从精英阶层走进千万普通家庭在泛着岁月光泽的历史黄卷里,古旧家谱中附着的诸多人文价值正日益显现……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在对生命本体的回溯和关照中,生命变得更加具有质感在这种真实的触摸中,一扇扇记忆之门渐次打开人文人文,有人,才有文家谱不是人口统计表这么简单,而是一部人的学问家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家谱的内核家谱是符号,真正重要之处在于这一符号背后的文化认同有人这样说:“家谱是什么?是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浸润了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不管过多少年,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了“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除了名人传记、大人物传记外,家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家谱是活的精神,涵育了家族的文化,也注入了家族的情愫继往事知来者,家谱体现着生命与生命间的枝脉牵系,重建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对一个家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谱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家谱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把精神代代相传,其中的家风、家训更有强大的教化作用,让一个家族不偏离主线。
10.下列对“家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家谱为解答人对自我追问的哲学命题,提供了答案B.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我国第一部家谱出现在先秦时代,开始时为适应政治与社会需要,主要是官府修谱C. 家谱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家谱这一符号的背后附着了文化认同D. 家谱不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