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15页四川省江油中学2019级高二上期第三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袁丽 黄小敏 唐德宁 陈海龙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任课教师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填图好后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变得新奇自由,而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2)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往往在人们心中孕育出“底色的乡愁”并镌刻在人的一生中。
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反映着民族友好、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有对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品格认同,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群众,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3)如今,中国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被外来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逐渐陌生以致淡忘4)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首要的是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比如,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5)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保护和传承。
6)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英国的《魔戒》《哈利波特》等吸纳了西方的神话资源,让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也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7)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观念都与现代社会有所脱节,有时即便用很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对此,我们不必强求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摘编自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B.民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促进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C.目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D.一部分民间文学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即使改变讲述方式,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基于民间文学的意义与传承危机,提出了留住民间文学中民族记忆的措施B.文章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间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民间文学走向衰落的原因C.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D.文章列举《魔戒》《幽灵公主》等作品,证明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具有可行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共同传承中华文明但在具体传承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B.如果充分挖掘民间文学的丰高资源就可能实现让民间文学融入当代社会的目标C.面对民间文学的传承危机,我们必须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传承方式D.传承、传播价值观应比记住故事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9年9月17日,国家授予张富清等十人“共和国勋章”的称号,彰显对共和国功臣的尊崇褒扬和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弘扬关于张富清,习近平主席的批示强调,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摘编自新华网消息)材料二:张富清,一位革命老兵解放战争时期,他舍生忘死,荣立一等功三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在战争时期,突击队员是张富清的“老本行”,老人回忆,那时候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几乎天天行军打仗,每次战斗自己总是主动要求担任突击队员在永丰战役中,张富清作为班长,第一个从永丰城墙跳下去,冲进敌群那天晚上,张富清不仅炸毁两座碉堡,还独自坚守到天亮部队进城从炮火中走出的英雄并非只有铁骨铮铮,张富清也会怕,战争的残酷让他在几十年后仍会在深夜里突然惊醒他从不看关于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偶尔提及,只零碎说起:“泪水血水在身上结块,虱子大把地往下掉”.....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当突击队员?张富清淡淡一笑:"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摘编自《张富清—— 一辈子的“突击队员”》)材料三:战争结束后,张富清没有忘记自己的军人本色1955年,当国家需要军人服务地方建设时,张富清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湖北来凤县。
在来凤县的30多年里,张富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担任“突击队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他总是往最贫困的地方跑得最多,为困难群众想得最多三胡区粮食生产短缺张富清到了三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士气很快上去了,三胡区当年就转亏为盈原卵洞公社最偏远的高洞片区,不通水不通路,老百姓常常吃不上饭张富清在班子成员分配片区时抢先选了高洞,住在村民家的柴房里,带领村民们肩挑背扛,修出一条能走马车、拖拉机的土路如今,原卵洞公社所辖的二三十个村,已全部脱贫出列,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在来凤这片穷乡僻壤,留下了一个人民公仆任劳任怨的足迹 (摘编自唐正彬《英雄的选择》)材料四:转业以来,张富清一直把立功的事埋在心底原县科委主任田洪立说:“我和他共事多年,都不讲他当兵的事哪里知道他立过大功哦老伴儿孙玉兰说若不是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他的赫赫战功可能会一直隐瞒下去尘封63年的军功被发现后,老人多次拒绝媒体采访他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比起他们,我有什么资格显摆自己的功劳?"直到后来有人说,“您把您的故事说出来,对社会起到的教育作用,比当年炸碉堡还大”,老人的态度才“突然有了180度的转弯”。
于是,面对一拨一拔的来访者,张富清又拿出了当年的军人作风、他用一条腿撑起身体,讲述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有几次采访正赶上父亲断腿疼痛发作,他连休息一下都不提,其实早已疼得一身透汗张富清的儿子张健全说摘编自王珏《一位老英雄的初心本色》)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转业后张富清深藏功名,他认为与战友的牺牲相比,自己的功劳不值一提B.张富清面对媒体的频繁采访,即使病痛发作依然忍耐,体现出军人作风C.战争的残酷让张富清感到后怕,以致他从不看关于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D.在偏远的高洞片区任职期间,张富清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让所辖村脱贫5.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富清勇猛坚毅战争时期,他总是主动选择冲锋在前,永丰战役时又独自坚守直到天亮部队进城B.张富清战功赫赫他三次荣立一等功,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并因战功而获得了“共和国勋章"C.张富清淡泊名利他不提功绩,连家人和同事都不知晓事迹被发现后,他又多次拒绝媒体的采访D.张富清朴实纯粹为了教育社会,他最终选择讲述自己的故事,始终坚持着为国为民的初心和木色6.张富清是“一辈子的“突击队员”,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剃刀侠 木桦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刮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瘦老头儿毕恭毕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的血杀猪般喷射出来杀人啦!”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忽然寂静了下来霎时间,这就围满了大半圈的集市人,窃窃私语着……是剃刀侠……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