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用户模型——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doc
6页1如何定义用户模型——————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一、什么是用户模型?Persona([pə:'səunə]):(Persona 是用户模型的的简称) 是虚构出的一个用户用来代表一个用户群一个 persona 可以比任何一个真实的个体都更有代表性一个代表典型用户的 persona 的资料有性别、年纪、收入、地域、情感、所有浏览过的 URL、以及这些 URL 包含的内容、关键词等等一个产品通常会设计 3~6 个用户模型代表所有的用户群体用户模型(任人物角色)不是用户细分用户模型看起来比较像用户市场细分用户细分通常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和消费心理,分析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行为用户模型更加关注的是用户如何看待、使用产品,如何与产品互动,这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人口属性特征并不是影响用户行为的主要因素用户模型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读用户需求,以及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差异用户模型(人物角色)不是平均用户某个人物角色能代表多大比例的用户?首先,在每一个产品决策问题中, “多大比例”的前置条件是不一样的是“好友数大于 20 的用户”?是“从不点击广告的用户”?不一样的具体问题,需要不一样的数据支持。
人物角色并不是“平均用户” ,也不是“用户平均” ,我们关注的是“典型用户”或是“用户典型” 创建人物角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一组能精确代表多少比例用户的定性数据,而是通过关注、研究用户的目标与行为模式,帮助我们识别、聚焦于目标用户群用户模型(人物角色)不是真实用户人物角色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不可能精确描述每一个用户是怎样的、喜欢什么,因为喜好非常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甚至对问题不同的描述就会导致不同的答案如果我们问用户“你喜不喜欢更快的马?”用户当然回答喜欢,虽然给 ta 一辆车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其实是一群用户他们需要什么、想做什么,通过描述他们的目标和行为特点,帮助我们分析需求、设计产品用户模型(人物模型)能够被创建出来、被设计团队和客户接受、被投入使用,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我们认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用户模型(人物角色)创建出来以后,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也要看整个业务部门/设计团队/ 公司是否已经形成了 UCD 的思路和流程,是否愿意、是否自觉不自觉地将用户模型引入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否则,用户模型始终是一个摆设、是一堆尘封的文档,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所以,在创建人物角色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问题:谁会使用这些用户模型?他们的态度如何?将会如何使用?做什么类型的决策?可以投入的成本有多少?明确这些问题,对用户模型的创建和使用都很关键。
二、为什么要创建用户模型?创建用户模型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主观臆测,理解用户到底真正需要什么,从而知道如何更好为不同类型用户服务1.带来专注 人物角色的第一信条是“不可能建立一个适合所有人的网站” 成功的商业模式通2常只针对特定的群体一个团队再怎么强势,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2.引起共鸣 感同身受,是产品设计的秘诀之一3.促成意见统一 帮助团队内部确立适当地期望值和目标,一起去创造一个精确的共享版本人物角色帮助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用理解代替无意义的 PK~4.创造效率 让每个人都优先考虑有关目标用户和功能的问题确保从开始就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什么比无需求的产品更浪费资源和打击士气了5.带来更好的决策 与传统的市场细分不同,人物角色关注的是用户的目标、行为和观点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人物角色?在制定产品策略时 在讨论产品需求时 在项目优先级排序时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 在琢磨交互流程时 在选择设计风格时 在用研项目招募用户时 在锁定推广目标时 在完善运营方案时 总之,在各种讨论、脑暴、pk 时,在我们想冲口而出”用户 xxx”的时候,用户模型都可以派上用场四、如何创建用户模型(人物角色)? 按用研类型和分析方法来区分,人物角色可以分为:定性人物角色,经定量检验的定性人物角色,定量人物角色。
三者的步骤、优缺点和适用性如下表:3Alen Cooper 的“七步人物角色法”:界定用户行为变量 将访谈主题映射至行为变量 界定重要的行为模式 综合特征和相关目标 检查完整性 展开叙述 制定任务角色模型 Lene Nielsen 的“十步人物角色法 ”:41. Finding the users 发现用户目标: 谁是用户?有多少?他们对品牌和系统做了什么?使用方法: 数据资料分析输入物: 报告2. Building a hypothesis 建立假设目标: 用户之间的差异都有什么使用方法: 查看一些材料,标记用户人群输出物: 大致描绘出目标人群3. Verifications 调研目标:关于 persona 调研(喜欢 /不喜欢,内在需求,价值) 关于场景的调研(工作地环境、5工作条件) ,关于剧情的调研(工作策略和目标、信息策略和目标) 使用方法:数据资料收集输出物:报告4. Finding patterns 发现共同模式目标:是否抓住重要的标签?是否有更多的用户群?是否同等重要?使用方法:分门别类输出物:分类描述5. Constructing personas 构造虚构角色目标: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照片) 。
心理(外向、内向) 背景(职业) 对待技术的情绪与态度,其他需要了解的方面个人特质等使用方法:分门别类输出物:类别描述6. Defining situations 定义场景目标:这种 persona 的需求适应哪种场景?使用方法:寻找适合的场景输出物:需求和场景的分类7. Validation and buy-in 复核与买进(可忽略)Questions asked: Do you know someone like this?Methods used: People who know (of) the personas read and comment on the persona descriptions8.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知识的散布(可忽略)Questions asked: How can we share the personas with the organization?Methods used: Fosters meetings, emails, campaigns of every sort, events.9. Creating scenarios 创建剧情目标:在设定的场景中,既定的目标下,当 persona 使用品牌的技术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使用方法:叙述式剧情,使用 persona 描述和场景形成剧情。
输出物:剧情、用户案例、需求规格说明10. On-going development 持续的发展Questions asked: Does the new information alter the personas?Methods used: Usability tests, new dataDocuments produced: A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persona input from everybody who meet the users.五、如何使用用户模型用户模型(人物角色)清晰揭示用户目标,帮助我们把握关键需求、关键任务、关键流程,看到产品必须做的事,也知道产品不该做什么人物角色不是精确的度量标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一种决策、设计、沟通的可视化的交流工具丰满而有真实感的人物角色比正确的人物角色更有用所谓正确的 100%符合实际情况的角色是不存在的,我们应该尽可能丰富、形象化我们的目标用户群,让它在设计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如何保持人物角色的活力?这个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尤其是当团队首次创建和使用用户模型用户模型不只是未某个项目、某次特殊需求而创建的。
持续使用和更新,将核心用户的形象融入到每个成员开发、设计思维中,才是人物角色的使命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展示、解释、使用它:建立人用户模型文档 6展示用户模型 与用户模型一起生活 情绪版情绪版,英文为 Moodboard,意为情绪收集版,是指对要设计的产品以及相关主题方向的的色彩,图片,影像或其他材料的收集,从而引起某些情绪反应,以此作为设计方向或者是形式的参考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制作情绪版了,情绪版的制作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我们要为设计的网站、产品设置一组关键词例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关于女性的频道,那我们在做之前应该为这个主题定义一组关键词,这组关键词我们可以根据“女性” 这个主题设定为:可爱的、温柔的,时尚的,性感的,等等这里有个地方要注意的是每个关键词占这组关键词的比例(这个比例将会影响到后来素材的收集)是不一样的比如,这次我们想做一个比较小女生一点的女性的频道,那么“可爱的”这个关键词所占这组关键词的比例就要高二步,将符合关键词要求的图片从杂志或相片中剪下来然后把剪下的照片贴在一起到一张展板上这里有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下,就是在第一步中所提到的,每个关键词占这组关键词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或高或低。
而我们在根据关键词寻找图片的时候也是根据这些比例来进行的第三步,从整理下来贴在展板上的图片中归纳颜色,归纳出来的颜色可以用色纸或是杂志中较大面积的纯色图片来展示你的彩色组合然后这样就完成你的情绪版了,大家快拍手庆祝一下吧:)情绪版的整个制作过程是一个协作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主持人应充分调动整个项目团队的参与性当然,这个情绪版也可以由设计师自己来完成最后,让我们把我们劳动成果展示出来展示时保持他们出现在工作区域的中心,让整个项目团队随时都可看到当作是一种提醒,确保大家心里所想的产品样式与方式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