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潍坊二模语文阅卷报告.doc
36页潍坊市2021年高考二模考试语文阅卷报告主观题平均分及难度系数第4题(诸城阅卷1组)【原题再现】材料二第一段针对报告文学消亡理由的反驳,充分有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归谬法或类比论证法),指出逻辑错误如果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会消亡,那么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同为“舶来品”却结局不同,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②用辩证思维阐明问题本质伤害”换一种角度看,其实是“周全”③针对评论家们提出的两条理由,逐一批驳;而且运用破立结合法,在批驳他人认为报告文学消亡的理由同时,也说明报告文学立足的依据4分)【答案解析】①②两条扣住“有力”来说明,第③条扣住“充分”来说明评分标准】1.每条1分,答出两条得3分,答出三条得4分2.答案①②中包含结论和说明两部分如果只有结论,没有结合文本进行说明也可得1分;如果没有结论,只有说明(结合文本),且说明中暗含结论要点,也可得1分;如果没有结论,且说明只是摘抄原文字句,不得分3.第③条有两点组成,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主要问题】1.只是摘录原文字句,缺少必要的结论和分析2.审题不对路,没有从论证上来分析,而是从结构和语言等方面来分析3.对于特定文段的论证方法判断不准确,抓不住文本的特性化特征。
备考建议】1.进一步强化审题能力训练,抓住题干要求,理清作答路径和角度,避免思维套板现象2.强化答案规范性训练,以简洁、准确、全面为标准,调思维,理路径,分角度,避免地“毯式轰炸”3.强化变式训练,抓住学生的易混点进行分析、鉴别,区分作答路径与角度的不同第5题(高密阅卷组)【原题再现】有人说:“非虚构作品是报告文学消亡的推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5.参考答案示例:(一)同意①“非虚构”恶化了报告文学的生存环境,它抢夺了报告文学的受众,使报告文学受到冲击②“非虚构”写作的冲击使报告文学的创作主体产生不自信,影响报告文学的存续发展③“非虚构"写作的鲜明特点,凸显放大了-些报告文学内容和样式的缺陷,更使其失去竞争力6分,每点2分)(二)不同意①报告文学承继了中国文学写实和叙史传统,有在“非虚构”写作冲击下的立足根基②报告文学承载的社会职能并没有丧失,能有效消除社会负面情绪,安抚焦虑不安,这是“非虚构”写作不能替代的③“非虚构”写作的冲击对报告文学是警钟,会唤醒它的自信,进行自救6分,每点2分)【答案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同意与否皆可,但必须点明自己态度。
如选“同意”,即“非虚构作品是报告文学的消亡的推手”,可从二者的“读者受众、创作主体和自身文体特点”三方面组织答案;如选“不同意”,即“非虚构作品不是报告文学的消亡的推手”,答案点围绕着报告文学的“传承、功用和处境”三方面阐明评分标准】1.态度鲜明不点明观点不得分2.每条2分,答满三条得6分3.如果选择“同意”,却只回答非虚构作品的特点,酌情得1分;如果选择“不同意”,却只回答报告文学特点得特点,酌情得1分4.如果答非所问,本题不得分主要问题】1.审题不清,未点明观点题干问的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材料谈看法考生应该回答“同意”或者“不同意”,而非回答“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甚至部分考生完全没有回答自己的态度,就分列理由2.不理解题目要求,答非所问,完全不扣要点如选择不同意,却回答报告文学消亡的原因3.认为不赞同,却只回答报告文学的特点,没有围绕着题干观点进行评析4.答案不分条,没有逻辑性5.书写极差,卷面凌乱优秀答卷】【备考建议】1. 加强审题训练,务必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2. 加大思维逻辑训练,可借助优秀时评、思辨范文或有思辨性的题目审做,提高学生思辨能力3.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概括、提炼能力的训练,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
4. 强化答题规范训练,向学生强调书写及卷面的重要性,答题时务必分条列点第8题(诸城阅卷2组)【原题再现】文中多次写到“蝴蝶”,请简要分析其意蕴4分)【参考答案】① “蝴蝶”指“蝴蝶银簪”,是革命传承的象征,是缅怀亲人的寄托②“蝴蝶”是指自然界的蝴蝶,隐喻着青春、生命和生活的美好评分标准】1.每条2分,共4分2.答案①“蝴蝶”指“蝴蝶银簪”,1分;“是革命传承的象征”和“是缅怀亲人的寄托”两点中答出其中一点(意思对即可),给1分3.答案②,答出隐喻(暗喻或比喻)青春、生命和生活的美好(意思对即可),给1分;只答出“自然界的蝴蝶”,不给分主要问题】1.不少考生将“意蕴”题答成“作用”题,思维套板化严重 2.思路不清,将“意蕴”与“作用”两类题目的作答思路交叉在一起 3..按照原文顺序进行逐一概述,未能理清作答角度并按照角度进行整合 【备考建议】1.重视思维建模,力避套路建模引导学生按照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的思考路径,理清作答方向和角度2.重视变式训练,针对学生模糊不清的问题,通过变式发问和答案重组等途径,弄清发问方式和答案组织的不同,增强学生思维灵活性、准确性第13(1)题(寿光阅卷组)原题呈现(1)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
4分)参考答案(1)率领精锐部队逼近城池,明确地晓告蒙古人(向蒙古展示晓谕的文书),(这样就)没有不相继归顺投降的薄”“显檄蒙古”“相率”各1分,句意1分)评分细则①精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译为精锐的部队,精兵强将,精锐人员等名词性结构但翻译为精锐的武器、精锐的城池的不得分,与前边“率领”不搭配,且语意不通②薄,迫近,逼近,如《陈情表》中“日薄西山”翻译为靠近,在城下或兵临城下的都可得分③显檄,明确地晓告蒙古人(向蒙古展示晓谕的文书),(公开地)向蒙古发布公文(檄文)但“发布蒙古的檄文”不对,没理解文意,主客颠倒④相率,相继译为“陆续”“纷纷”“争相”“竞相”可得分,但理解成“互相率领”不对,此处“相率”是副词,译成互相率领,语意不通另“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的主语应为“我方”“我朝”或“我军”,但学生们很多认为是“张存仁”;“未有不相率出降者”的主语应为“锦州将士”,但学生们很多写成“蒙古人”本次考试阅卷中,这两处主语问题未做为赋分点.平均分1.5存在问题①四个得分点只有①“精锐”翻译尚可,其他较差!②书写不认真,错别字较多,卷面涂写严重③句子内容表达不清楚,不合逻辑,句子不通顺④本次考试本题空白卷较多。
规范试卷展示:4分,要点全,语法较通顺,合逻辑3分,“薄”没翻译出来3分,“显檄蒙古”未译出教学建议1立足翻译思维能力培养,加强对文言文文本的整体性把握,学会从整体的语意去推测遗忘的或未知的词汇的意思,从整体上去把握局部语意2、强化对常用文言词汇的记忆掌握,如“薄”“精锐”,帮助理解文意3、表述要规范、正确,立足文本,切不可妄自揣测4、注重做后检查,可以发现错字和基本语法错误第13(2)题(寿光阅卷2组)一、原题再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4分)参考答案:(2)皇上命令我考核官员,我只须考核他们的实绩写文章可以作假,实绩很难欺骗人啊 “考校”“第”“实”各1分,句意1分)二、评分细则及说明1. 第一句翻译出“考校”一词即可得分,“考”“校”二字都有“考核”“考察”之义,为同义复词,可翻译为“考核”“考察”,根据上下文语境“上令疆吏考校诸守令” “遽以文艺校长短,不寒廉能吏心乎?”可推知为保持句意完整,还应该补出考察的对象——官员,所以翻译为“皇上命令我考核官员”2. 第二句要想句意完整准确,需要翻译出“第”和“实”这两个字第”在这个句子中是副词“只”“只管”“只须”之义,如“第举兵,吾从此助公”;“实”字可翻译为“实绩”“实际能力”“实际水平”“实际情况”。
这句的句意可以从上文“廉能吏有一二语通晓,即注上考;非然者,文虽工亦乙之”一句中推知,张存仁看中的是官员的廉洁和实绩,而不是文才,所以可以翻译为“我只须考核他们的实绩”3. 第三句“文有伪”,可翻译为“写文章可以作假”或者“文才可以作假”,可以从上文张存仁的考核官员的标准“非然(这样,此处指上文的廉洁、有实际才能)者,文虽工亦乙之”推知,张存仁认为相对于实绩而言,写文章有可能会作假,不能代表一位官员的真实执政水平4. 第四句的“实”字和第二个句子一样,还是“实绩”“实际能力”“实际水平”“实际情况”之义三四两句“文有伪,实难欺也”正好对应上文语境中张存仁考察官员的标准——“廉能吏有一二语通晓,即注上考;非然者,文虽工亦乙之”,可以翻译为“实绩很难欺骗人”三、翻译句子注意事项:1.翻译的时候必须联系上下文,把需要翻译的句子放回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揣摩字词含义比如第一句,很多学生没有和上文语境“上令疆吏考校诸守令”及下文语境“遽以文艺校长短,不寒廉能吏心乎?”结合起来,错译成了“皇上让我参加考试”“皇上命令我考察学校”第四句,很多学生错译成了“实在是很难欺骗”,就是没有结合上文语境 “廉能吏有一二语通晓,即注上考;非然者,文虽工亦乙之”来翻译,导致“实”字理解错误。
这都是典型的因为不结合上下文语境翻译而出的错误2.要字字对译,既不能用句中原词不翻译成现代汉语,也不能漏掉字词不翻译如第一句中的“考校”二字和第三句中的“有伪”,很多同学都用了句中原词,没有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二句中的“第”字,也有很多同学漏掉了没翻译 四、平均得分: 五、学生答案示例:1.优秀答案示例2.下面这位同学的答案只能得3分,是因为第一句没有遵循字字落实对译的原则,“考校”二字没有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面这位同学的答案只能得1分,是因为没有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句子的含义,导致二、三、四句的句意理解错误第14题(市区阅卷1组)【原题再现】针对“有民号召为逆”的危情,张存仁的建议体现了怎样的治理理念?请概括说明3分)【参考答案】①防微杜渐,扼止叛乱于萌芽之时②重视教化,认为开科取士胜过武力镇压③施行仁政,轻赋薄役评分细则】答出三点“防微杜渐”“重视教化”“施行仁政”,每点1分,满分3分此题从审题上看,重在“治理理念”的概括,而非依据文本“具体措施或建议”的陈述,但根据试评情况,第一点,答成“防患未然”等亦可得分;第二点,答成“科举取士”“重视人才”等亦可得分;第三点,答成“以民为本”“民本思想”等亦可得分。
主要问题】阅卷过程中,答出第一条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多数同学,能答出后边两条,但在措辞上有区别;存在的问题涉及不分条,条理性不够;书写潦草,态度不端正;部分同学,尽管分了三条或两条,但回答的都是同一个方面、同一个角度,只能得1分优秀示例:漏掉要点:要点重复:不分条:答非所问,浑水摸鱼:【教学建议】1.注重审题2.强化对文章理解能力的培养3.注意按分答题,分条作答、认真书写第16题(临朐阅卷组)【原题呈现】作为一首酬答诗,本诗尾联针对严诗尾联,运用了双关巧妙回复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