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品】《三国演义》和《天龙八部》义的比较.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狼***
  • 文档编号:192130013
  • 上传时间:2021-08-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国演义》和《天龙八部》义的比较摘 要通过对义的阐释,并以此分析研究义在两部小说中的内涵与发展 将义放置在集团政治、江湖社会的视野下,讨论义对其产生的作用及影响,以求证两部小说的共同性并从典型人物身上所展现的的义在不同的环境下,与忠、仁、等结合上的不同地位,评价义在两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不同性质和局限性关键词:三国演义;水浒传;义;比较前言结义起源于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的典故,从而受人们崇拜和效仿于是便形成了一种中国民间特有的异姓同年人结为兄弟姐妹的形式这种形式建立在志趣相投,性格相近且相互投缘的基础之上,在形成这种兄弟姐妹般的关系后,在生活中相互帮扶,遇事共同承担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这是友情的进一步发展与社会关系多样化的一种交叉,并夹杂着儒家思想对“义”的崇尚,将之融合于亲情与友情之间,从而使这种友情升华过渡为亲情的特殊社会人际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思想的进步等因素,它的形式、内容以及作用也产生了不同,这种社会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愈益复杂而密切而《三国演义》与《天龙八部》中的“义”从传统义的内涵上来讲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两部小说所设置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生活的历史时代以及创作环境等诸多因素上的差异性,使“义”这一概念在这两部小说中的呈现也略有不同。

      本文试从两部小说中义的表现、性质及其异同作一比较分析一两部小说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以义为介形成的团体,并以此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其中义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一)、义的核心内容趋近相同两部小说对于义最根本的一是对友谊的忠诚,这种友谊超越了个人功利,甚至于超越了个人的生死《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自始至终都践行着最初的桃园誓约关云长挂印封金,“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其“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即使身陷曹操营下,也不为美女金玉、高官厚禄所动,誓与刘备生死与共就算是莽撞的张飞,桃园大义也牢牢扎根于其心中当关羽得知刘备行踪后离开曹营,千里迢迢历尽艰辛赶到古城相会时,“只见张飞圆睁双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望关公便搠张飞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认为关羽“背了兄长,降了曹操,封侯赐爵”【1】,是背信弃义之人,“今又来赚我,我今与你拼个死活!”【1】 直至二嫂关羽尽诉前前后后的经历, 张飞方才大哭,参拜了云长稳重虽然写的是张飞的莽撞,实则是借助对关羽的误解来褒扬对张飞桃园之义的忠贞而作为大哥的刘备对两位兄弟也是情同手足张飞因醉酒而失了徐州,将二嫂遗落城中,自觉无颜面对兄长,掣剑欲自刎,刘备则将其抱住,夺剑掷地,并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2】的道理相劝,关、张二人感动得声泪俱下而在天龙八部之中最为突现的便是萧峰、段誉、虚竹三人之间的情义,虽然三人并未同时焚香结拜,但是当萧峰身出险境时,二人不顾生死安危尽皆挺身而出小说中第四十一回萧峰率领十八契丹武士入河南营救阿紫,在少室山上被数千中原武林人士所包围,在此寡不敌众的危难之际,段誉依旧冒死相迎,“他以前每次遇到危难,都是施展凌波微步的巧妙步法,从人群中奔逃出险,这时眼见情势凶险,胸口热血上涌,决议和萧峰同死,以全结义之情3】而虚竹见段誉顾念结义之情,甘于共死,“当日自己在缥缈峰上与段誉结拜之时,曾将萧峰也结拜在内,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不渝,想起与段誉大醉灵鹫宫的豪情盛慨,登时将什么安危生死、清规戒律,一概置之脑后4】紧接着三人聚义,与十八个契丹武士共饮烈酒,之后便各自对敌解决了危机二)、两部小说都有以三人结义的小团体形成产生,但是其目的却不尽相同东汉末年,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严重,直接导致地方豪强的崛起由于中央政府腐败无能,朝廷内宦官持政,对于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人民也因此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饱受苛捐杂税和战乱的苦果,而之后天灾和瘟疫的双重打击,致使他们纷纷揭竿而起,发起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的尤是黄巾之乱。

      大时代的动荡不安,也给了豪强发展壮大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著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比如起初的董卓、袁绍到之后的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崛起,中央政府由于内部秩序的混乱不堪,对于这样的乱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更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寒门两个阵营而刘关张三人皆属寒门之列,尽管刘备虽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5】但却因其祖上失去侯位,传至刘备也因家贫以贩履织谢为业,这只能提供其是皇室血统的血脉,其本身仍属寒门之内;而关羽则是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5】的流浪汉;至于张飞虽“颇有庄田,买酒屠猪”【6】,但也是能算是稍有资产的小生产者此三人的登场俱无显赫的家世,亦无万贯的家财,以致刘焉在应对黄巾军进犯幽州出榜招募义兵之时,刘备见了榜文却无能为力,但随后出现的张飞,与望洋兴叹的刘备准备招兵买马组建队伍,为国效力,才使无可奈何的刘备找到出路紧接着二人相邀同入村中饮酒,又遇见特来应募的关羽,三人与张飞庄上共议大事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年代里,只要是有能之士都想要凭借自身的能力干出一番大事从而为国家建功为自己立业,可是一杆枪一匹马又岂能有所作为,而只有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才有望于在群雄中崭露头角。

      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的刘备,正当其有感于自己只身一人难以在时下有所作为慨然长叹之际,陆续出场的张飞和关羽让其看到希望,结盟的想法便应运而生,因此刘、关、张三人立下盟誓:“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在奠定团体基础之后便“可图大事”,这其中的 “大事”,便是作者罗贯中对刘汉王朝保留的美好希望,希望他们挽救汉室天下于危难之中,加以刘备是皇室宗亲的身份,保证其刘姓皇室的统治地位不受撼动,从而兴复大汉王朝用刘、关、张的盟誓讲,就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以这种结义的方式联合在一起形成初具规模的小团体,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有效的对与行将谋图大业的刘备来说,拉起一支颇具规模的队伍对完成自己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有了既定的政治目标,又将“义”这一复杂的道德信念融入其中,其建功立业,匡扶汉室则指日可待至此刘、关、张的聚合,就定下了小说描写的中心趋向随着情节的推动,其目标也越来越明确这里的义很明显不是普通的兄弟之义,政治的目的性充分展现在其中相比之下《天龙八部》则处于北宋中后期元祐年间,外族纷纷觊觎大宋的疆土,其中形成以宋、辽为对立的国家关系,和以胡、汉为对立的民族关系,以及武林帮派之间的恩怨与冲突作为背景。

      身为契丹人的萧峰出生于大辽,其生身父亲萧远山被奸人设伏偷袭,于雁门关外跳下悬崖,而萧峰则被寄养于少室山下的村民家中,并取名为乔峰自幼习武,师从少林寺玄苦大师,学得一身好武功随后加入丐帮,并成为丐帮的帮主,与姑苏慕容复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段誉是大理国的世子,是镇南王段正淳唯一的儿子,也是王位的唯一继承人其人饱读诗书,清逸俊美,又于山洞之中习得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两大功法而虚竹本是少林寺低辈弟子,性情老实温顺,不善言辞二十四岁时下山随师父发放名帖,却在巧合之间破解了珍珑棋局,获得无崖子毕生的功力成为逍遥派新的掌门人在段誉的穿针引线中,三人分三次结拜为异姓兄弟三个主要人物萧峰、虚竹、段誉面临着不同的武林处境:“北乔峰”要面对一生之敌“南慕容”,虚竹与段誉则需得遇良机而成为武林高手三人最终聚合结拜是在小说末段,段誉拉着虚竹告诉萧峰说他二人结拜时将不在场的萧大哥也算在内了,萧峰虽然觉得他“做事有点呆气”,不过“我死在顷刻,情势凶险无比,但这人不怕艰危,挺身而出,足见是个重义轻生的大丈 夫、好 汉 子4】(第 四 十 一 回) 这是小说中的第三次结拜,与此前的两次相似——萧峰与段誉结拜(第十四回)、段誉与虚竹结拜(第三十八回)——既不是因为志同道合,也不是因为英雄相惜,而是当事人酒后的一时兴到之举,既不了解彼此身份,武功也相差颇多。

      段誉第二次与人结拜时,更将不在场的萧峰也是算在内与桃园结义是基于“上报国家, 下安黎庶”的政治目的相比,天龙八部中萧、段、虚三人的结义则是一种纯粹的江湖侠义三)、义与忠、仁等结合,将仁义融入的道德、政治之中,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两部小说均以义为内在驱动力,将忠、仁立为处世准则,求得目标的一致性,并左右着自身道路、个人理想和命运归宿刘备以仁德使百姓顺服,凭忠义让众将臣服,藉此将所有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于争霸势力中脱颖而出,并广招天下豪杰和有用之士诸葛亮“前赴后继,死而后已”;关羽不仅是“义绝”又集忠、义为一体,其人格魅力远超乎义;赵云舍生忘死单骑救主而每当在仁义与雄心之中做选择的时候,都能做到“舍生取义”《天龙八部》举侠士于江湖之间,使这些人由侠士成为仁义的英雄但自萧峰契丹人的身份被公诸于众之后,就希望华夷之辩,宋辽之争能以忠、义的结合的方式,调和个人,民族与国家的矛盾,以达到缓和民族关系和避免国家战争一方面萧峰自幼生长在大宋,在三大难题七大功劳之后接任丐帮帮主,领导着中原武林第一大帮派,同时又于江湖广交好友,与段誉、虚竹结义为兄弟另一方面萧峰受封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成为辽国掌管军政的南院大王,并被派往讨伐大宋平天下。

      于是,这位集忠义与仁义一身的大侠,就在两个民族的矛盾冲突中纠结与徘徊但无论萧峰做怎样的努力都无法做到两全其美,自古以来忠与义根本上是不能双全的,而忠义双全也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乌托邦的想象,处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无法突破历史的局限又产生了新思想的萌芽,既为封建统治所束缚又同情处于水生火热中的底层人民,天真地希望二者的尖锐矛盾能够得到解决,而这种希望在现实中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义是萧峰产生从中调停矛盾的出发点,决定着两国之间是战争还是和平,但其最终结局必然是以牺牲义为前提的而刘、关、张等人也因践行桃园结义的盟誓而为义献身, 但其意义明显是不同的二《三国演义》的题材取向是以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为主要内容,描写的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生活画面, 是为帝王将相撰史;《天龙八部》的题材取向是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描绘了宋、辽、西夏、大理、吐蕃五个政权相互对峙的历史时期国家对立,江湖恩怨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生命真实之道,为江湖侠士塑像所以题材、人物等的不同,又决定了两部书中所显示的义的不同一)、两书中的义,都对人物个体加以浓墨重彩的塑造,并使之形成了不同性格化的义《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于桃园结义并宣读誓词:“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是一种狭隘的义气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贯穿于这些人物不同的性格之中,并成为其性格的主要方面为了彰显他们义,作者还把封建社会中所推崇的许多道德品行诸如仁、礼、智、信、诚等统统融入于他们的性格之中,以这些道德品行来突显其义,如刘备的放庶归操、礼让荆州关羽的挂印封金,穿新袍而不忘旧袍赵云的功不受赏、张飞因醉酒误事愧对刘备而拔剑自刎等等而性格化的义的突出表现是在关羽身上,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概括道:“历稽载籍,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7】很明显,关羽的义已经凌驾于团体利益之上了,这个义在现实中是很难存在的而这种义与个性之间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三国演义》中性格化的义表现的淋漓尽致关羽丝毫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美女黄金所动,他将曹操给他的新战袍罩在旧战袍之上,是他那“新恩虽厚,旧义难忘”的矛盾心理的外在表现当他处于新旧情感的矛盾旋涡中,其对义的崇尚,最终还是引导他走向了单骑寻主之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