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创造心理学》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69.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84623446
  • 上传时间:2022-08-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03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创造心理学》综合作业二答案参考1. 在较长时间跨度内,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的方法是:A.微观发生研究B.在较长时间跨度内,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的方法是:A.微观发生研究B.聚合交叉研究C.横断研究D.纵向研究参考答案:B2. 请给出一个交互作用(interaction effect)的例子,并给出各种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类型请给出一个交互作用(interaction effect)的例子,并给出各种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类型1) 交互作用指在多变量实验研究中出现的,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的现象在交互作用下,单独讨论每一个自变量的效应就不够了交互作用的存在为实验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使得实验更加具有应用价值    (2) 举例:2[组间]×3[组内]的混合实验,研究被试对红、黄、绿三种灯光的反应是否与灯光的强度有关的实验其中,红、黄、绿是颜色的三个水平,灯光的强和弱是两个水平;一个自变量(灯光的颜色)采取组内设计,而另一个自变量(灯光的强弱)采取组间设计。

         (3) 在这个实验设计中,实验类型是混合设计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采用的是组内设计,另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采用的是组间设计    实验的因变量是被试对红黄绿三种颜色两种强度的反应    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灯光的颜色,包括红、黄、绿三个水平;一个是灯光的强度,包括强和弱两个水平    实验的控制变量很多,包括情绪、态度、动机等被试因素,噪音等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试指导语等的控制 3. 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有( )A.形态发散法B.功能发散法C.结构发散法D.材料发散法参考答案:ABCD4. 个体创造性的标志有( )A.创造态度B.辐合思维C.创造能力D.遵从权威参考答案:AC5. 投资理论表明,创造力也需要其他方面的投资,如:思维风格、人格动机、环境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 “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C7.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作用有哪些? A.具有效应功能 B.具有信号功能 C.具有教育功能 D.影响体育课堂管理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作用有哪些?  A.具有效应功能  B.具有信号功能  C.具有教育功能  D.影响体育课堂管理ABC8. 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与正常人的兴奋有何区别?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与正常人的兴奋有何区别?躁狂发作是一种异常夸张的欢欣喜悦或愉快的情感状态,典型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活动增多)“三高”症状。

         它与正常人的兴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①原因:正常人有引起情绪愉快的客观原因;而躁狂者不一定有明确原因②言语:正常人的健谈要考虑别人,且说话有条理,不离主题;而躁狂者常打断别人的谈话,抢着说话,且内容常随环境影响而改变,没有明确目标③自我评价:正常人有理智、不盲目、自我评价恰当;而躁狂者多盲目乐观,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自我评价过高④行动:正常人行动多可适可而止,且能适当休息,做事对人有帮助;而躁狂者行动多不顾后果,做事妨碍别人或翻脸不认人,且睡眠需求减少⑤效率:正常人因兴趣专一,故工作效率提高;而躁狂者因思维联想加快,兴趣广泛多变,结果一事无成 9. 简述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简述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环境的温度;噪音;拥挤的人群;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害怕报复;比赛的结构;竞争;相互熟悉和比赛次数10. 阿德勒、荣格关于创造的观点与弗洛伊德始终一致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1. 分手之后应该先对自己做出检讨,而不是怨恨对方 )分手之后应该先对自己做出检讨,而不是怨恨对方 )正确答案:√12.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E.埃里克森参考答案:BCD13. 精神分析论对人格的评鉴技术有个案法、自由联系法和______。

      ) A.梦的解释 B.移情 C.投射技术 D.过失精神分析论对人格的评鉴技术有个案法、自由联系法和______  )  A.梦的解释  B.移情  C.投射技术  D.过失分析法  E.心理传记分析法ABCDE14. ( )把谱系调查和统计方法引入到创造心理学的研究中来,前者属于社会学的方法,后者属于数学方法A.高尔顿B.弗洛姆C.卡特尔D.马斯洛参考答案:A15. ( )有利于思维的活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A.丰富的语言B.灵活的语言C.贫乏的语言D.呆板的语言参考答案:ABCD16.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决定了个体的基本人格,这是在青春期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决定了个体的基本人格,这是在青春期 )参考答案:错17.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  A.逆推法  B.联想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计划法C18. 髓鞘化的过程具有哪些作用A.大脑发育的重要过程B.增加信息传导的速度C.提高协调能力D.提高反应髓鞘化的过程具有哪些作用A.大脑发育的重要过程B.增加信息传导的速度C.提高协调能力D.提高反应速度参考答案:A、B、C、D19. ( )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变量,使得有关研究可以在一种比较“理想”或“纯粹”的情形下进行,便于精细地分析不同因素对创造活动的影响。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验法D.问卷法参考答案:B20. 吉尔福特首次提出了创造心理学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1. 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______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______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A22. 下面概述不属于程序性知识特点的有( ) A.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B.是操作实践积累的,下面概述不属于程序性知识特点的有(  )  A.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B.是操作实践积累的,不是课堂学习的书本知识  C.是高度自动化的、程序性的知识,不同于陈述性知识  D.是合乎法则的程序性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E.是合理的,揭示程序性知识规律的,不是形式的BE23.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一个由客体我到主体我的过程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一个由客体我到主体我的过程 )正确答案:×24. 我们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自我意识?A.16-24个月B.从出生开始C.9-12个月D.3-8个月我们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自我意识?A.16-24个月B.从出生开始C.9-12个月D.3-8个月参考答案:A25. 梦魇的发生时间通常于 ( )A.睡眠初期B.睡眠中期C.睡眠后期D.不固定梦魇的发生时间通常于 ( )A.睡眠初期B.睡眠中期C.睡眠后期D.不固定正确答案:C26. 下列属于智力是创造力子集观点的是( )A.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B.卡特尔的模型C.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D.斯滕伯格和卢伯特的投资理论参考答案:ABC27. 简述正对比效应与负对比效应的区别。

      简述正对比效应与负对比效应的区别正对比效应与负对比效应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概念正对比效应指用奖赏强化特定行为时,当奖赏增加时,被试的行为水平将比持续获得相同奖励的被试的行为水平更高的现象而负对比效应则是指当奖赏被撤销或减少时,被试的行为水平将比没有受到奖赏时的行为水平更低的现象二者区别有:    (1)奖赏的不同正对比效应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奖赏,而负对比效应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奖赏    (2)引起的行为表现不同正对比效应引起比原来更好的行为表现,而负对比效应引起比原来更差的行为表现 28. 属于性指向障碍的是:( ) A.同性恋 B.异装症 C.易性症 D.恋物症属于性指向障碍的是:(  )  A.同性恋  B.异装症  C.易性症  D.恋物症A29. 试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试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经典条件反射是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刺激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过程操作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恬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相同点    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是条件反射的形式,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实质上都是刺激与刺激之间的联结,都是神经系统暂时神经联系,都需要进行强化    ③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规律基本相似,都存在消退、泛化、分化、延迟过程    ④在一个复杂的条件反射活动中,往往既有经典条件反射,也有操作条件反射,两种条件反射相互作用    (2)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不同点    ①经典条件反射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由斯金纳提出    ②在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中,经典条件反射由中性刺激物成为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而引起,操作条件反射由个体反应结果所能满足其某种需要而引起    ③经典条件反射的反应是反射性的、不随意的操作条件反射具有自主性,是随意的    ④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个体是被动地接受刺激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个体是主动地通过操作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    ⑤枉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与刺激有关,它出现在反应之前。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操作有关,出现在操作行为之后    ⑥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中性刺激是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物建立联系而成为条件刺激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是个体特定的反应结果来决定其某种反应是否再次发生的 30. 下列关于多动症与正常顽皮儿童好动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在任何场下列关于多动症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