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AA-12(R-77)蟒蛇.doc

4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5039305
  • 上传时间:2018-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0KB
  • / 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AA-12(R-77)蟒蛇印度苏-30MKI 战机展示挂载能力,可见到靠近机身中线位置一共携带了六枚R-77俄制 R-77 空空导弹解放军空军也装备有大量 R-77 导弹R-77 是一种主动雷达制导的超视距空对空导弹,西方国家称之为 AA-12“蟒蛇”,研制这种导弹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抗衡美国的 AIM-120苏联解体对这种导弹的研制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度使 R-77 处于下马的边缘三角旗“设计局在 R-77 的项目上一直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在得到了外国客户支付的发展经费后才最终完成了所有的定型试验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R-77 已经随着苏-30MKK 一起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并且已经在 2002 年中由驻扎在安徽芜湖的苏-30MKK 进行了测试性的发射试验此举最终导致美国下决心出售 AIM-120 导弹给台湾,以平衡两岸的空中战力三角旗“设计局目前也推出了多项 R-77 导弹的衍生型,这些导弹的模型频频出现于世界各大航空展R-77M 是 R-77 的增程型,使用了一台推力更强劲的火箭冲压喷气发动机,具备更大的射程和更快的飞行速度,已经进入俄罗斯空军服役。

      R-77M-PD(俄罗斯编号为 RVV-AE-PD)类似于欧洲 MBDA 导弹集团研制的“流星“导弹,射程达到 80 海里(150 千米) ,使用一台火箭冲压喷气发动机这个项目最近的进展鲜为人知,但“三角旗“设计局表示,如果有国外客户对 R-77M-PD 感兴趣的话,“三角旗“设计局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个设计试验计划,提供给外国客户使用简氏集团据此猜测,R-77M 和 R-77M-PD未来也有可能进入中国空军服役苏联发展 R-77 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方面是冷战思维的延续从冷战时期开始,美苏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总是相互比着来,美国有了一种新武器,苏联就千方百计也要研制一种类似、甚至更先进的武器,反之亦然例如 70 年代苏联刚研制出苏-27 原型机,发现其性能落后于 F-15,就针对 F-15 的特点,立即对苏-27 原型机进行了重大改进,一直到 80 年代中期才装备部队,其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 f-15又如美国研制了“爱国者“地空导弹,苏联就发展 S-300 地空导弹R-77 导弹的问世也不例外,美国研制了 AIM-120,苏联不想在这方面落后另一方面,苏联也需要发展一种具有超视距空战能力的空空导弹,用以对付多种目标,如战略和战术飞机、直升机、飞行中的空空导弹、巡航导弹和地空导弹。

      当时对 R-77 导弹提出的要求是:能装在载机机身内,以减少载机的雷达特征,缩短被敌机发现的距离;能攻击机动能力达 12g 的目标;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能在昼夜不同气候条件下,在陆地或海洋背景,甚至在干扰影响下攻击目标据此,三角旗设计局于 1982 年开始了这种空空导弹的研制,1992 年研制成功并投人部队使用,同时提供出口在苏军,该导弹的代号为 R-77,北约和美国分别称它为“熔蛇“(Adder)和 AA-12,可挂载到苏-27、苏-35、米格-29M、米格-31M 和“雅克“-141 等战斗机上R-77 导弹长 3.6 米,弹体直径 200 毫米,冀展 350 毫米,发射质量 175千克该导弹为正常式气动布局弹体呈圆筒形,靠质心后一点有 4 片平直矩形、小展弦比的弹翼,尾部装 4 片矩形薄型蜂窝状三维结构的格栅尾舵这些格栅在气动上相对于弹体是独立的,而且彼此之间也是独立的通过改变格栅数量就能改变尾翼的特性格栅尺寸虽小,但能获得较大的机动能力导弹采用单台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马赫数为 4,最大射程 90 千米 c 战斗部为高能装药破片型,重 21 千克,由主动雷达引信起爆,用破片摧毁目标。

      制导方式为复合制导 c 中段是指令/惯性制导,由自动驾驶仪控制,机载火控雷达进行方向修正末段为主动雷达寻的制导,雷达导引头长 600 毫米(不带整流罩),采用单脉冲多普勒体制,工作在 J 波段(10-20 千兆赫)实现 R-77 导弹超视距空战的关键是机载雷达,它必须在远距离就能准确地搜索、捕获和跟踪目标机载雷达发现目标,载机进人允许发射区 10 秒或根据发射指令,导弹处于发射状态后,载机向导弹输入目标信息,然后松开舵面,使导弹与载机分离若导弹是配置在导轨式发射装置上,在完成上述程序后,发动机就点火若导弹是在弹射装置上,则首先要抛掉推杆,然后根据战术态势,经过一定时间延迟后接通发动机R-77 是俄罗斯第一种采用主动雷达末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的第四代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它与美国的 AIM-120L 注 1J、法国的“米卡“(MICA、注 2)将成为 2l 世纪初中距空空导弹的代表特别应该说明的是,R-77 的格栅式尾舵使其机动性能与“米卡“相当,而较大的火箭发动机使其射程略超过 AIM-120目前俄罗斯还在研制 3 种射程更远、采用冲压发动机的新型 R-77 系列导弹其中,在 1999 年莫斯科航空展上展出的 RVV-AE-PD(图 3、4)射程达到 150 千米左右,据称这种导弹已经完成了 10 次地面发射试验,目前正进入飞行试验阶段,其性能足以与西方发展中的同类导弹相抗衡。

      注:1AlM-120 美国空军、海军联合研制的全天候、全方向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1991 年正式装备部队,海湾战争后期曾击落过两架伊军飞机其迎头攻击时最大射程 64 千米,尾迫攻击时最大射程 32 千米,最大飞行速度约 4 马赫直径 178 毫米,重量 157 千克外形像“麻雀“导弹,都是双翼面,前弹翼三角形:注:2 米卡法国研制的中距拦射空空导弹,1996 年正式装备部队该导弹的最大特点是既能作为超视距导弹使用(射程 50-60 千米),又可作为格斗导弹使用其最大优点是弹体小巧,直径为 160 毫米,弹重只有 110 千克,均与格斗导弹相当:该导弹采用边条形弹翼,翼展很短,而前后弦长很大:其后弹翼也很特殊,虽然也是梯形但后弦缺一个口子苏-30 发射 R-77 导弹R-77RVV-AE 导弹R-77(AA-12 蝰蛇)导弹俄罗斯出口至亚太地区的最新型导弹是 R-77RVV-AE 导弹该导弹具有独特的栅格尾舵,该先进超视距武器能攻击重力加速度为 12G 的机动目标据称,其飞弹自主寻的时射手与目标间之距离(A-pole)达 100 公里,尽管有报道表明,早期制造的该型导弹的动力学性能并未达到早期 AIM-120 导弹的性能。

      由于 R-77 有着 AIM-120 导弹类似的作战能力,它可使“侧卫”战机发射多枚该型导弹,并同时引导导弹 随着 R-77 导弹制造技术的成熟,可以预计,该型导弹的推进剂、自动驾驶仪动力学性能和导引头抗干扰力都有所改进R-77M 通常指的是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导弹,但也是一种后期生产的高推力火箭发动机导弹可供 R-77 导弹使用的导引头如下,R-77T 安装 R-73 和 R-27T 导弹的 MK-80M 导引头,R-77P 安装反辐射导引头该型导弹于 80 年代研制,90 年代装备于米格-29、苏-27/30 战斗机上美军装备 F-22A 给三角旗设计局带来极大的压力,该公司为 R-77/R-77M导弹提供了热寻的、反辐射和光电图像导引头,试图应对运动性能优越和具有隐形能力的 F-22A 战机虽然这些导引头可能不能战胜超音速巡航的 F-22A 战机,但是对抗 F-35、F/A-18E/F 和 F-15E 等性能稍差的战机时非常有效如果“侧卫”战机能足够靠近目标,这样先进的长波 IRST 可以瞄准目标,R-77 系列导弹上安装的光学导引头可以用来实施攻击,从而使这些战机雷达反射面积减少措施变得无效。

      R-77P 反辐射导弹可以最大的射程打击目标規格重量︰R-77 175 kg,R-77M1 226 kg長度︰R-77 3.6 m直徑︰20 cm彈頭︰22 kg,高爆碎片型引爆方式︰雷射接近引信發動機︰R-77 固態燃料火箭發動機,R-77M1 ramjet翼展︰35 cm射程︰R-77 90 km,R-77M1 175 km飛行高度︰5 m~25,000 m速率︰R-77 Mach 4制導系統︰慣性,中段更新,終端主動雷達歸向發射平台︰MiG-29、MiG-31、MiG-35、Su-27SM、Su-30、Su-34、Su-35、Su-37 及 Su-47未來發射平台︰HAL Tejas 及 PAK FA在實戰中發生過飛彈擊中目標卻沒有引爆,而且還插在目標敵機上、讓她帶回自家基地,連砸穿都沒有發生,所以用高爆破片類彈頭更能發揮較佳的有效殺傷率更新的設計還有用連桿去殺傷敵人的空對空飛彈(連桿彈頭在地面防空用的飛彈上更早出現;也有資料認為連桿也有出現在 R-77 的系列產品之中,因為前蘇聯/俄國是最早實際再多種飛彈運用連桿彈頭的國家),一般高爆破片彈頭是靠彈頭引爆後產的的數十片到上百片破片去破壞十幾二十公尺內的目標,一旦目標被破片掃到,就會有多個破洞,這樣即便沒有打中重要部位,也會因為機體表面破壞較多而更容易造成失控;而連桿在彈頭內微量裝藥引爆後,短時間內漸漸擴大成一個環狀構造,範圍內的目標會因為這樣而被切割、削掉目標不少東西,傷殺力更佳。

      不過現在的空對空飛彈開始追求能同時打擊飛機類或導彈類目標(主要是對敵方的巡航類導彈),所以不少較新開發高爆類彈頭(包括高爆破片彈以及連桿彈頭等)除了前面提到的高爆殺傷模式外,還可透過簡單調整就變成用較集中的聚能反應攻擊較高強度目標(像是反擊敵方巡航導彈時不管是命中導引段、彈頭或發動機都能有效毀傷)1.對於飛機躲避飛彈、或著是飛彈追擊飛機,機動性都很重要,只是程度不一而已;雖然現在有較長射程的主動雷達導引飛彈,但是受限於發射機的雷達與射控系統、以及敵機還是會躲等情形,所以實戰中命中率其實並不好,AIM-120 大約只有三到五成的命中率(五成的數據很可能是官方宣傳,就像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軍方唬爛愛國者防空飛彈的命中率一樣),不過怎麼說也已經比早期型的半主動雷達導引好多了(註*)因此,從實戰經驗與演習中可知,如果適當運用一般較為人所知的機動飛行與電戰機動(讓戰機上干擾來襲飛彈的電戰系統能更有效發揮的機動戰術),就能讓性能不錯的主動雷達導引視距外攻擊命中率降到不足三成;而戰機本身如果有匿蹤效果,又能把敵方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的各種有效射程拉低到原有最大射程的五分之一、甚至僅十分之一左右;而發射飛彈的戰機如果雷達與射控系統夠好,則能延升有效射程兩三倍,比如發射同樣的 AIM-120C5/C7,如果是F-22A 可有約五十至七十公里的最大有效射程,相同條件下換成 F-15C/D,則降到僅三十公里左右;類似情況在 Su-27S 與 Su-35BM 上也是一樣。

      2.雖然 F-14 與 MiG-25 都號稱能同時間內導引四至六枚長程空對空飛彈攻擊四至六個不同地目標(演習中的測試成績),不過實戰上可行性不高(光是目標切換問題就很多);即便到了射控系統與飛彈都更進步的現在,F-15 或 Su-27 家族,實戰中要同時掛超過六枚以上中程空對空飛彈也有問題,因為以現在的作戰環境而言,一般攻擊完兩輪(大約用中/短程空對空飛彈打擊二至四個目標)就需要返航,否則可能會消耗到預留的 5%至 10%的油料(這種預留多半是為了降落不順利所準備)就算是比較能裝複雜系統的軍艦或地面防空體系,實際上一個單位(一艘新型現代化防空驅逐艦/巡洋艦或一個 S-300 等級防空飛彈營),能在數分鐘內分別攔截十幾個到三十多個上下的目標數量(不過這種指揮系統與雷達導引裝備的設計極限,實戰環境中也一樣很難做到)已經是很優秀的系統表現,所以才需要更高層級系統來統合(空中就像是預警管制機,海上則是指揮艦/旗艦的指揮官統籌,而地面上就是旅級、甚至團級的指揮系統,再加上事前安排並演練好的作戰教範守則)註:AIM-7 在越戰時期都在 9%多左右變動(總體成績是發射五百八十九枚、命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