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天贶殿导游词.doc
4页泰山天贶殿导游词泰山天贶殿导游词 天贶(kuang)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髓,属于山东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下边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泰山天贶殿导游词,欢迎参照! 篇一:泰山天贶殿导游词 天贶(kuang)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髓,属于山东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20xx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宏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殿主祀东岳大帝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 天贶殿为岱庙主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元称仁安殿,明清称峻极殿,民国后复名天贶殿天贶殿建在超出地面2.65米的石台基上,四周栏杆玉砌,亭阁环绕 其台基分上下两层:基层台基东西长49.82米,南北宽35.2米;其上石砌殿基,殿基长45.67 米、宽19.75米、高0.6米正殿9间,面阔43.67米,进深4间17.18米,通高22.3米。
六柱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重檐四柱顶,柱下施覆盆式柱础,檐下施斗拱,柱头科单翘重昂,七踩承菊花头式梁头,平身科除两稍间各1个外,其他每间各3个,也是单翘重昂七踩斗拱檐檩、阑额、由额、垫板、普柏枋及连结枋、抱头梁、雀替、丁字拱等上施金琢墨石碾玉彩绘 篇二:泰山天贶殿导游词 天贶(kuang)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髓,属于山东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20xx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宏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殿主祀东岳大帝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 天贶殿为岱庙的主体建筑, 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 公元1020xx年,宋、辽在澶渊(今河南濮阳)开战,宋真宗虽大胜辽军,但没心再战,却签署了辱没的合约,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宋真宗为了停息朝野的愤恨之情,稳固其统治地位,他采用了副宰相王钦若策谋的"天降昭书"的骗局,于同年十月带领群臣,车载"天书"到达泰山,举行了盛大的酬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为"天贶节"。
笠年,下诏扩建岱庙,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础上,建筑了天贶殿 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太和殿建成,比天贶殿晚了420xx年大成殿建成无考,有史记录是宋天禧五年(1020xx年)大修时,移今址宋崇宁三年(公元10xx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比天贶殿晚20xx年 篇三:泰山天贶殿导游词 泰山天贶殿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是岱庙中的主体建筑,传为宋朝创构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捏造"天书"之事殿主祀东岳大帝殿前天台高筑,汉白玉栏杆围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威严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八根红色大檐柱矗立廊前,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富丽堂皇,以国内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而有名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宫殿位于岱庙中轴线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捏造"天书"之事"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20xx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宏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
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通高22.3米,为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红色大檐柱矗立廊前,采用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明间和次间内槽顶设藻井,四周施斗拱,余为方形天花板,上绘金色升龙殿正中祀泰山神,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与此相对的明间大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设清朝铜五供一套及铜缶、铜釜等在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拥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壁画高3.3米,长62米,描述了泰山神出巡 回銮的盛况而这场面也正是宋真宗当年封禅泰山的真切写照,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殿殿前天台高筑,栏杆围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威严,中置明朝铁铸大香炉和宋朝两大铁桶;双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天台南侧台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俗称迷糊石天贶殿四周施以环廊,形成一个大院落,把一座重檐庑殿顶的大建筑牢牢地怀抱着,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这华丽唐皇的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