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规范.docx
90页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规范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二○○七年六月目 录1 工作职责 11.1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1.2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1.3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1.4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2 组织机构与管理 42.1 组织机构 42.2 工作流程 42.3 卫生应急管理制度 43 监测与报告 53.1目的和原则 53.2 工作职责 53.3 监测 63.4报告 114 调查与处置 184.1 总则 184.2 重大传染病事件 274.3 食物中毒 314.4 职业中毒 394.5核和辐射 43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485.1 目的 485.2 职责 485.3 工作内容 495.4工作流程 505.5 质量控制 525.6 评估 526 应急保障 536.1应急队伍建设 536.2 应急专家组织管理 566.3 应急培训与演练 576.4 应急信息网络建设 626.5 实验室应急能力建设 636.6物资储备和装备 706.7预案和技术方案 737 指导与评估 757.1目的 757.2职责 757.3 工作内容 757.4 工作流程 797.5质量控制 80为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责,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依法、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预案,制定本规范。
1 工作职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业技术机构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监测、收集、报告与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提出和实施防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开展健康教育,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演练,以及相应的物资、技术储备,提供技术指导,加强自身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机制,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工作职责1.1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⑴ 负责建立健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监测与预警系统,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对事件信息进行收集、报告与分析,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和提出预警建议; ⑵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进行病原学、病因鉴定;参加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督导与评估工作;⑶参与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储备计划,组建应急专家库和卫生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技术培训和演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验室网络;⑷承担现场调查与处置、实验室检测、医疗卫生防护、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应急相关技术和用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1.2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⑴ 负责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监测与预警工作,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对事件信息进行收集、报告、分析与总结,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和提出预警建议; ⑵指导下级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和病原学、病因鉴定;参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督导与评估工作;⑶参与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储备计划,组建应急专家库和卫生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技术培训和演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验室网络;⑷开展应急相关应用技术研究1.3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⑴ 负责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监测与预警工作,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对事件信息进行收集、报告、分析与总结,对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⑵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参加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督导与评估工作,开展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⑶参与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技术方案、应急储备计划;组建应急专家库和卫生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技术培训和演练;⑷组织开展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⑸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等重点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1.4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⑴ 负责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监测与预警工作,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对事件信息进行收集、报告、分析与总结,对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⑵承担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核实、早期现场调查与处理、标本采集、保存和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工作,负责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督导与评估、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⑶参与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技术方案、应急储备计划;组建应急专家库和卫生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技术培训和演练;⑷组织开展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⑸指导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等重点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2 组织机构与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设立应急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确保应急工作有效运行2.1 组织机构国家、省与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设立卫生应急部门,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相关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2.2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见附1图表2.3 卫生应急管理制度(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与工作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实行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管理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章制度主要包含应对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监测预测、分析报告、现场处置、物资储备、应急队伍、考核评估、应急值守、奖励惩处等应急管理和工作制度3 监测与报告3.1目的和原则3.1.1目的应用统一、规范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因素、事件发生后的现场应急监测和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等信息开展连续、系统、完整的收集、分析、报告,及时发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准确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报及制定应急对策与控制措施提供信息保障及科学依据3.1.2原则 (1)综合性、前瞻性、敏感性和信息共享2)首接负责、属地管理3)突发公共事件分类负责3.2 工作职责⑴ 负责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实施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管理相关的组织和制度⑵ 负责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预报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必要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突发事件预警建议。
⑶ 负责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编码维护、人口等基本信息更新,同级用户建立、角色配置、权限管理各级医疗机构的用户建立、角色配置、权限管理由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⑷ 建立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及时核实异常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事件⑸ 负责对本辖区的疫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⑹ 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⑺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审核本辖区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在接到本辖区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后,承担相应的网络直报工作3.3 监测3.3.1工作内容3.3.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报告工作2)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监测 (3)症状监测:例如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相关症候群监测(含不明原因肺炎监测)4)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监测信息,包括公共场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组成的公共卫生监测点,有潜在危害因素的企、事业单位监测等。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搜索国家、省、市指导、协助县级对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暴发性医源性感染病例;化学有毒物质等的分布范围和单位,对已知的污染源在环境中分布的浓度进行动态监测、药店抗生素用药监测等 6)其它媒介、宿主动物监测信息国家、省、市要主动开展和指导、协助县级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动监测工作3.3.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信息接报应开展24小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接报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值班工作制度记录内容包括:(1)发生单位、时间、地点;(2)性质、暴露人数、健康危害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3)发病原因、初步分析情况、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需要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疑难问题;(4)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初步调查报告、进程报告、转归报告、结案报告;(5)值班人员上报与请示情况、主管领导和上级领导批示情况;(6)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等3.3.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分析、报告、通报(1)监测信息分析、利用①各级疾控机构都要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制度;② 每日对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动态监控,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信息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
③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定期组织专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或潜在危险,并根据需要随时做出专题分析报告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结果要以定期简报或专题报告等形式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2)监测信息报告与通报监测发现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及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及时报告调查结果 ①发生或者极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②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③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放射源等丢失;④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⑤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放射性污染;⑥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生物恐怖事件;⑦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地震、海啸、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并极有可能引发灾后疫情;⑧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3.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分析,并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事件的级别与响应原则,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重点防范措施的建议预警,以便由相应级别的人民政府决定向相关部门通报或必要时向公众公布防范警告信息。
预警建议信息包括事件的性质、可能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与方式等3.3.2 工作流程(1)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依据国家和省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技术文件,制定辖区传染病等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计划或方案2)设立监测点与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建立完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根据监测计划和方案,选择设立各类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