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6039951
  • 上传时间:2021-11-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8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潘玉霞江苏省射阳县兴桥镇位于北纬33度、东经120度,自然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地处暖温带南部,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常年日照时数2078小时,年平均气温15度,无霜期215天;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1000mm;土地平整、肥沃,轻壤土;灌溉水为地表水系自流灌溉;该镇拥有耕地11万余亩,常年以稻麦轮作为主,稻麦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是全国优质稻麦生产基地近年来该镇的稻茬小麦种植品种以宁麦13、扬麦23、扬麦25、郑麦9023等为主,常年的亩产量水平稳定在500kg以上,2018-2019年度9万多亩小麦平均亩产达556.8kg,高产攻关田产量达609.5kg本文现将该镇小麦种植的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研究,旨在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小麦种植提供技术支持一、 高产栽培途径1、技术路线以周年高产为前提,以“足穗、防倒”为核心,以“适期抢播、建立适期适量苗”为关键,以优化机械作业程序,提高作业质量,实现“早苗、足苗、匀苗、壮苗”为突破口,集成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建立优质高效群体,主动防灾减灾,实现高效优质高产2、亩产量目标适播麦(11月10日前):目标单产550kg。

      晚播麦(11月11日后):目标单产500kg3、亩产量结构适播麦:有效穗35-37万;每穗38-40粒;千粒重39-41g晚播麦:有效穗36-38万;每穗36-38粒;千粒重38-40g4、亩茎蘖动态以1叶1心以上的分蘖为计算标准,半冬性品种冬前苗60-70万,返青拔节期高峰苗90-100万;春性品种冬前苗70-80万,返青拔节期高峰苗100-120万,保证茎蘖成穗率不低于40%二、 高产栽培技术1、播前准备(1)田间准备 认真做好前茬水稻的搁田、晾田工作,通过开挖丰产沟、清理低洼处积水、及时断水等措施,保证能及时排干积水,给秋播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2)種子准备 种子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有关标准;在播种前10天左右根据各品种的发芽率、千粒重、适宜基本苗要求,计算好亩用种量;在播种前2-3天选择晴天及时晒种;播前拌种或包衣,堆闷3-4小时后晾干及时播种2、合理确定基本苗(1)基本苗围绕优化群体质量制定,适播麦以分蘖成穗为主;偏晚播的小麦应走主茎成穗为主、分蘖成穗为辅或两者并重的模式;晚播麦以主茎成穗为主2)适期播种 根据“冬前春性品种4-5叶、单株分蘖2个左右;半冬性品种5-6叶、单株分蘖3个左右”的原则确定适宜播种期。

      半冬性品种10月25日前、春性品种11月5日前为播种适期3)合理密植 半冬性品种10月20日开播,起点苗12-14万,春性品种10月26日开播,起点苗14-17万;播种适期过后每推迟1天增加0.5万苗左右,晚播麦田最少基本苗不低于预期成穗数80%;封闭化除田块增加5-10%的播种量4)田间成苗率 10月25日前按90%、10月26-31日按85%、11月1-5日按80%、11月6-10日按75%、11月11日以后按60-70%计算3、 提高机械作业质量(1)水稻收获时全部两次茎杆粉碎;坚持“宁迟勿烂”的原则,适墒抢种2)耕田耙地 耕透熟土层,并略带黄土,秸秆覆盖效果好,覆土平整,耕幅不超标,耕深25cm;耙地平,破垡效果好,不漏耙;肥量准,不重不漏3)播种 严格控制播种速度,匀速行驶,保证到头到边,行距一致,覆土良好,畦面平整,播深2.5cm左右,保证播种均匀,出苗一致4)沟系 内外三沟配套标准:播种自带竖沟3.6米一条,深20cm,上口宽30-35cm,底宽10-12cm;横沟每40m一条,上口宽25-30cm,深25cm,底宽12cm及时开挖沟头、清理十字口,达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腾空、雨止田干”的标准。

      5)播后管理 及时封闭化除,消灭田间杂草;及时补种田边田角;出苗后及时浸种催芽、查苗补缺4、合理运筹肥料(1)用肥原则 根据测土配方结果,因田块、因品种运筹肥料,遵循“重施磷肥、巧施钾肥、适当降低氮肥、及时根外喷肥”的原则2)用肥比例 小麦一生亩用纯氮23.0-24.0kg、P2O58.0kg左右、K2O 1.5kg左右,在氮肥的使用上,坚持施足基肥、控制返青肥、重施拔节孕穗肥,保证基蘖肥与穗肥比5.5-6.0:4.5-4.0其中基肥尿素15kg+磷二铵15kg,壮蘖肥尿素7.5-10.0kg;倒4叶期尿素10kg+45%三元复合肥10kg,倒2叶期尿素7.5kg左右;(3)平衡增产 分蘖期至返青期,对弱苗、黄苗,酌情增施平衡肥;严格控制返青肥,确保中期稳长;拔节孕穗肥的施用可根据田间群体、叶色情况适当提前或推迟,并注意增减用量4)根外喷肥 开春后结合病虫防治坚持4-6次根外追肥,主要配方有:尿素0.4kg/亩、彩特美细胞酶40ml/亩、磷钾动力50g/亩、磷酸二氢钾50g/亩,亦可相互交叉使用注意避开中午高温,以免产生肥害5、科学化学调控坚持基部化控两遍,杜绝穗颈节化控第一遍化控:11月1日前播种的小麦在5叶1心期,11月1日后播种的小麦在4叶1心期,亩用矮壮丰60-80ml或15%多效唑40-50g;第二遍化控:在拔节前7~10天或拔节初期,亩用矮壮丰60-80ml。

      多年多次试验证明,多效唑在矮化、控旺、促蘖等方面效果明显,矮壮丰具有促进茎蘖两极分化、增强茎秆弹性的作用三、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调节手段,高度重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确保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1、种子处理每百公斤麦种用2%戊唑醇75g+25%咪鲜胺20ml兑水6-8kg拌种或包衣,保证红种率99%以上,可有效控制小麦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2、杂草防除充分运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控制杂草为害,根据各田块杂草发生种类、密度,及农田草相演變规律,制定防除措施1)封闭化除 播后苗前,适播小麦亩用50%丙草胺50-60ml+50%异丙隆75g、晚播小麦亩用50%丙草胺55ml+50%乙草胺20ml,加水30-40kg喷雾2)茎叶处理 在小麦3.5叶左右、日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亩用50%丙草胺60ml+金马60-80ml防除禾本科杂草、亩用麦喜20ml或5%锐超麦5g+10%苄嘧磺隆25-30g防除阔叶杂 草(猪殃殃、荠菜、繁缕等)注意寒流临近时严禁施药、严禁重复施药、不随意加大用药剂量,杜绝药害的发生3、病虫防治坚持“两查两定”的原则防治好病虫。

      1)冬前(11月中旬-12月上旬) 亩用45%乐斯本30-35ml防治蚜虫和麦圆蜘蛛2)返青拔节期(3月下旬-4月中旬) 亩用30%醚菌酯 25-30ml防治白粉病、43%戊唑醇25-30ml防治锈病、45%乐斯本30-35ml或48%吡虫啉12g防治蚜虫3)孕穗抽穗期(4月下旬-5月中旬) 亩用45%乐斯本35ml防治粘虫、48%吡虫啉12g或45%乐斯本35ml防治蚜虫、30%醚菌酯25-30ml防治白粉病、43%戊唑醇25-30ml防治锈病、40%丙硫戊唑醇50ml或40%多菌灵130ml+43%戊唑醇25ml防治赤霉病2-3遍四、抗逆栽培技术1、浸种催芽试验表明,浸种催芽后播种,适播期能提前出苗2天左右、11月中旬以后可提前出苗5-7天,播后如遇大雨能提高成苗率关键是要控制好浸种吸水时间,一般11月5日前浸3-4个小时、11月6-10日浸5-6个小时、11月11-15日浸6-8个小时、超晚播的看温度浸种,吸水量要控制在种子重的25-30%以内,播种前约12-24小时前将种子晾干后播种,播种时以吸足水不露芽为好2、干旱与湿害做好开沟与灌排水工作;及时清沟理墒,保证田间沟系畅通,搞好外三沟灌排水设施。

      3、冻害冬前或冬季受冻,可增施壮蘖肥;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施恢复肥,数量应根据茎蘖冻死率而定:茎蘖冻死率如在15-30%,亩补施尿素4-5kg;如在35-50%,亩补施尿素8-10kg;如在50%以上,亩补施尿素15kg一般叶片冻害不施恢复肥4、高温逼熟一是适时播种,尽量减少晚茬麦,使小麦尽早进入蜡熟期,躲避或减轻干热风危害;二是合理密植,培育壮苗,提高大小麦抗性;三是及时叶面喷肥,中后期出现干热风可及时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5、 晚播小麦独秆栽培适用于播种迟于适期10天以上的小麦,主要依靠主茎成穗,针对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带蘖越冬、分蘖成穗率低、穗型偏小等生育特点,采取加大播种量、增加基本苗和“得雨施肥、一促到底”的肥料运筹等措施争足穗、攻大穗,夺取晚播小麦高产稳产五、适时抢收小麦机械收割适期应掌握在完熟初期,叶片基本枯黄,籽粒变硬,呈品种本色,含水量在20%以下;坚持“十成熟,十成收”收获过迟,粒重降低;收获过早,产量和品质损失较大作者单位:224311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镇农技中心)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