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域的兴起.doc
3页第三域的兴起 第三域的兴起【 作 者】赛拉蒙【作者简介】(美)赛拉蒙(霍普金斯大学政策研究所所长)【 译 者】于海【 正 文】 席卷全球的团体革命一场有组织的志愿运动和创建各种非赢利的及非政府的组织运动,正方兴未艾,席卷全球从北美、欧亚的发达国家到非洲、拉美和前苏联集团的发展中社会,民众正在创建各种团体、基金会和类似组织,开展人道服务,促进基层社会经济发展,防止环境退化,保障公民权利,追求国家先前所未曾实现的或压根忽视不管的种种目标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的“团体革命”(associational revolution)中,历史将证明,它对20世纪晚期的意义,也许如同民族国家的兴起对19世纪晚期意义一样重大一个遍及全球的第三域(global thirdsector),不再热衷于为其股东或老板孜孜逐利,而是致力于国家正式机制以外的公共目标这些团体的兴盛可能长久地改变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其产生的影响也将超出它们提供的物质服务本身的范围几乎所有美国重要的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环境保护、消费者运动、妇女或保守派等,都扎根于非牟利的领域中这一现象的增长确实引人注目,因为与此同时发生的是像选举、政党、工会这些更加传统的政治参与形式正逐渐衰落。
第三域的兴起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公民个人、院外机构、以及政府自己它反映了某些独特的社会变革、技术变革以及公众长久积累的对国家能力的信任危机广泛的历史变革业已为能更有效地解决人类需要的新型机构开辟了途径凭借其规模小、灵活,并善于从底层调动积极性,这些非牟利组织十分适合来填补现代社会产生的种种鸿沟结果导致了一场十分接近于亨廷顿所认为的民主政治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的彻底变革过程,其影响远非限于民主价值的范围,它同样也影响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促进志愿参与的社会压力促进志愿领域的压力至少有3 个不同来源:来自基层的主动积极的热衷者(beloved);来自体制外(outside)的从事志愿活动的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自上而下(above)的政府政策最基本的力量是决心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自己组织起来改善境况或争取基本权益的普通民众前苏东的情况是一佳例那里的活动积极分子称他们的努力旨在创建一个“公民社会”共产主义时代发展出来的庞大的互助网络,为新时代的民主热忱提供了条件正如一位匈牙利活动家所说,“40年来我们第一次担负起对我们自己生活的责任 同样的压力也见之于第三世界 据报道, 街坊改善协会在拉美20000多个公屋居住区的大部分地区扎下根。
此外,合作组织、 妇女团体、行业和物业协会及互助团体在过去20年间迅速发展例如,一个印度的环境运动,在村民的拯救濒危森林的共同努力中形成了,他们围着树木手拉着手,向社会宣示保护环境的诉求创建于1968年的伊拉克妇女联合会,利用执政党国家意识形态的优势,强调妇女的平等权利,以便组织农业合作社和其他的经济活动在非洲,颇受欢迎的民主抗议“新翼”刺激了旨在改善当地生活条件的私人自助团体的创建发达国家的许多私人志愿组织也对发展中国家中第三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从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美国,特别是加拿大和欧洲的这类志愿组织从传统的强调人道援助,转向强调使受助者获得能力(empowerment)传统的美国教会组织和一些大基金会如洛克菲勒、福特等都日益接受这种理念和办法这些北美机构在80年代除了提供了47亿美元的援助外,还为加强第三世界20000 个地方性的非牟利组织的网络提供了道义支持政府援助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和资助了这些私人发动的项目从60年代中期开始,国会中批评美国外援计划的议员们,将其关心重点转向在第三世界贫穷国家培养活动家,援助当地团体以及在海外开展志愿工作的美国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已采用“参与发展”(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作为该组织90年代的战略。
甚至一向只偶尔给予私人志愿组织援助的世界银行,最近也认识到,“非政府组织乃是作为发展活动中的主要的集体行动者而出现爆炸式的发展”,并成立志愿组织顾问委员会,扩大其在第三世界的作用 第三域兴起的推动力第一种推动力来自现代福利国家的有目共睹的危机在本世纪50年代成型的旨在减轻市场经济负面效果、提供社会福利的政府保障体系在西方遇到麻烦70年代全球经济的疲软,促使更多的人相信前些年日益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业已损害了私人的投资而同时人们认定,负担过重和过分官僚化的政府没有能力胜任指派给它的繁重的工作任务然而,福利国家的政策势必要求政府扩大服务项目,而这已经超出公众愿意承担费用的限度许多人认为,福利国家不再只是保护个人免受不可控制的风险,它窒息了创造性,解除了人们的责任心,怂勇依赖心理伴随福利国家危机的是发展的危机70年代的石油冲击和80年代早期的经济不景气,极大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境遇在撒哈拉非洲、西亚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人均国民收入骤减令人沮丧的现实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对经济进步的种种追求结果之一是人们新近对“帮助人们自助”(assisted self-reliance)和“参与发展”等模式的兴趣,这样一种援助战略着重于通过各种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来发挥底层民众的积极性和热情。
组织穷人活动家参与发展项目,这一做法已经取得巨大的建设性成果,在许多方面远胜过政府机构随之而产生一个共识:政府作为发展的推动力是有限的,而第三域机构有其优越性全球的环境危机也激发了更多的私人创设和活动发展中国家的持续贫困,使那些穷国为生存而牺牲了环境低效高耗的生产,对资源的滥用,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随着环境危机日益明显,公民对政府的失望与不满与日俱增,渴望自己组织起来,自主解决问题西欧绿党的迅速崛起就是公民这种反应的一个信号环境退化同样也是东欧萌芽状态的非牟利领域出现的主要推动之一,各种保护生态的俱乐部活跃于波兰、匈牙利、俄国和捷克共和国除了以上几种危机,还有两项深刻的发展造成第三域的兴起第一是发生于70和80代的通讯的巨大革命计算机、光缆、、电视和通讯卫星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甚至世界上最偏远的地区也接上四通八达的通讯联系,而这种联系是大规模的组织和协调行动所必需的而且,通讯方面的发展还伴随着教育和扫盲的巨大进步1970—1985年间,发展中国家的识字率从总人口的43%上升到60%而在男性人口中则达到71%识字和通讯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很容易组织和动员起来 对第三域成长至关重要的最后一个因素是发生于六七十年代由市民革命带来的全球经济的发展。
在此时期间,世界经济年增长率5%, 推动所有有关地区蓬勃发展事实上,东欧、俄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超过了产业市场经济的增长速度这种发展不仅改善了物质条件,产生一系列新的期望,而且有利于在拉美、亚洲和非洲造就一个庞大的都市中产阶级,他们对建立非牟利组织发挥关键的领导作用因此,如果经济危机终究会激起中产阶级奋而行动,那么,在此之前的经济增长则已创造出一个能够组织起来行动的中产阶级责任编辑】陆健 (本文来源:《论文资料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