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理科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二理科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导网》 高二理科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刘德晶、熊建 留神事项: 1、本试卷全部为选择题,要求试题答案一律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终止只交答题卡 2、答题卡一律用2B铅笔填涂,并留神填涂以下内容:姓名、学号(涂五位数,如高二(5)班1号涂20501)、试卷类型(单号涂A卷,双号涂B卷)、考试科目(涂政治)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44小题,每题2分,总分值8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的聪慧产生于 A.对世界的斟酌 B.哲学家的斟酌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 人们会斟酌的大脑 《人民日报》曾载文强调,在全面创办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崇敬哲学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进展和昌盛据此回复3-4题 2.以下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C.哲学是对社会科学学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3.之所以要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进展和昌盛,是由于 A.无论是解放和进展生产力,还是促进人的全面进展,哲学社会科学都发挥着不成替代的作用 B.哲学社会科学抉择着人类社会进展的进展方向 C.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根本活动 D.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4.哲学的根本问题是 A.思维能否熟悉存在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5.在农业布局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
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否认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不成知论 C.断定存在抉择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点 D.否认存在抉择思维的唯心主义观点 6.以下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元气” B.形存那么神存,形谢那么神灭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人病那么忧惧,忧惧见鬼出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据此回复7-8题 7.哲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说 A.哲学是经济政治的表达 B.哲学是思想文化的灵魂 C.哲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D.哲学是政治斗争的核心 8.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意味着 ①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因素 ②哲学是历史进展的精神动力 ③哲学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④ 哲学是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前提是 ①生物进化论 ②信息科学和操纵论 ③细胞学说 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是由于 ① 它从实际启程,在科学的根基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② 从实践启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 在实践的根基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 在实践的根基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我国东汉时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间不存在什么造物主。
这种观点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自然界是天地创造的 C.造物主是人凭空造出来的 D.世界观是人创造的 12.“人们对物质的熟悉,就是熟悉物质的形式,熟悉了物质运动形式,也就熟悉了事物本身这是由于 A.运动是十足的,静止是相对的 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022年冬,我国北方地区展现了屡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根据材料回复13-14题 13.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说明 A. 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 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处治 D.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14.对材料中“天灾”“人祸”熟悉正确的是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要熟悉“天灾”形成的客观规律,模范人类活动,制止“人祸”发生 C.“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D. 只要抑制了“人祸”,就不会展现沙尘天气 15.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大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D.客观物质本身是意识的“模特儿” 16.思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花朵,在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思想的才能从哲学上看 A.意识是物质世界进展到确定阶段的产物 B.人们对正确事物的熟悉在加深 C.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7.2022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放射告成表达的哲理是 ①意识能够透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③人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正确地熟悉世界、改造世界 ④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并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教导部抉择从2022年起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即每年的6月7、8、9日,这一抉择是从我国大片面地区7月气温总体偏高,自然苦难频发等不利于高考的实际启程,广泛听取各方面观法后做出的抉择,高考时间的提前,有利于考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考试质量。
材料反映了 ①物质抉择意识 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④意识抉择 物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20.以下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蜜蜂酿蜜 ②教师讲课 ③人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能和活动 ④鹦鹉学说话 ⑤到南极举行科学考察 ⑥经济体制改革 ⑦修身养性 A.⑤⑥⑦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⑤⑥ 21.“其实即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从熟悉论角度看,这句话主要说明 A. 实践是检验熟悉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理性熟悉来源于感性熟悉 C.实践是熟悉的源泉 D.物质抉择意识 22.真理最根本的属性是 A.无限性 B.反复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不会变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A.冲突双方的转化需要确定的条件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冲突的主要方面抉择的 C.同一是以区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D.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认为“乌鸦叫丧,喜鹊报喜”,“手相、指纹、生辰八字,可以抉择个人命运”。
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违背了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原理 C物质和运动不成分的原理 D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5.抉择一只木桶的容量,不在于最高的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出名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启示我们 A.事物的联系都是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B.办事情要整体着眼,树立全局意识 C.整体离不开片面,要搞好片面 D.整体和片面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6.《老子·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这说明 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冲突中,美与善是冲突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冲突各有其特殊性 2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进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进展,要牢牢抓住以经济创办为中心 不动摇这表达的哲理是 A.要擅长抓住主要冲突 B.联系具有普遍 C.冲突就是对立统一 D.要擅长抓住冲突的主要方面 28.2022年2月17日,因救轻生女青年而牺牲的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中尉孟祥斌被授予“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组委会在赋予他的颁奖词中写道:“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和暖的启示。
这个和暖的启示理应是 A.人的价值在于得到回报 B.人的价值在于为人民和社会献出世命 C.人的价值在于对人民和社会的奉献 D.人的价值在于感动他人和社会 29.2022年1月30日《广州日报》报道,近年来经济进展一向处于国内“第一方阵”的浙 江,没有一味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表达的学 道理是 A.物质抉择意识 B.要抓住主要冲突 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30.面对严峻的全球生态安好形势,胡锦涛同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描绘全面创办小康社会新要求中提出“创办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在全社会确立生态文明观念这表达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哲理是 A.社会存在抉择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 C.物质抉择意识 D.冲突具有特殊性 31.在去年那场罕见的雪灾中,温总理两次赶赴湖南灾区温总理事后对随行记者解释说,湖南的战略位置分外重要,贯穿南北,连接东西,交通便利,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进展的全局28号他星夜赶来的时候,正是湖南电网有可能发生大面积断电的时候。
当时,他就认准了这样一点:把湖南的问题解决好,就抓住了这次抗灾工作的中心地区、重要环节温总理对两次赶赴湖南灾区的解释表达了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哲理是: A.物质抉择意识,一切从实际启程 B.抓冲突的主要方面的哲学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