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398457052
  • 上传时间:2023-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7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赵嘏《长安秋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长安秋望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妒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释⑴云物:即天上飘拂的云雾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 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 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 时候流:指移动⑵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 的秋空⑶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⑷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⑸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⑹妒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前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 《左传 成公九 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萦者谁也? ”有司对日: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 南冠”指囚徒或战俘翻译: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 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 无限乡愁。

      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 花瓣已凋谢故乡妒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 冕学楚囚?译文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可惜妒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相关试题及答案[注]①“妒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妒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 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楚囚":楚国攻打郑国,战败, 楚人钟仪沦为战俘并被送往晋国关押, 虽然做了阶下囚,他依然戴着 南方楚国的帽子以示不忘家乡故国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 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 的艺术特点做简要析2)诗中的 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并 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3)颔联从哪些角度来写景?暗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分)(4)尾联 妒鱼正美不归去”所用典故,在高中课本中哪首诗词中学过?在本诗中,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4分)参考答案⑴①动静结合,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 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

      雁横塞”这是动景,入倚楼”这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 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营造出一 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合③烘托,渲染作者通过廖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饶有情韵,表达了 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④引发联想,韵味清远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让人联想起人 生如晨星之易逝的慨叹,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的情思,那 长笛一声引发无穷的联想,使闻者黯然神伤对艺术特点的概括2分,结合诗歌做具体赏析2分意思对即 可)(2)寄托了诗人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理由只要能答出两点即可:㈠寓情于景篱菊的意象与诗中的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 传达的是思乡归隐的情绪①篱菊的意象,令人忆起 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寄托的是归隐三径 之心②诗中把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的情绪㈡尾联借用典以明主旨,写家乡妒鱼正美,我不归去,却如囚徒般羁 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与之 相和谐3)视觉:灿星几点。

      听觉:长笛一声动景:雁横塞静景:人 倚楼答出两点即可,2分)描绘出一幅秋天凄寒哀婉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和思乡怀人的情绪4)在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学过2分)这首诗用此典故表达了故园之思和退隐之思2分)(3)请赏析颈联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4分)⑷请结合全诗分析 凄清”二字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3)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2分)诗人运用比喻与拟人的手法,抒发好景无常的伤感,表达了归隐之心2分)⑷诗中 凄清”二字,表面上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衬托出了心境的凄凉2分)凄清"二字紧扣题目,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领全篇2分). .5 .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分)答案: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 残星几点“雁横塞“大倚楼”是目见, 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大倚楼”是静态意境2分,手法4分,共6分;答 远近视角变化”诗中有 画”等酌情给分)6 .请结合 篱菊"渚莲“妒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5分) 答案: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红衣脱落, 枯荷败叶,满面愁容;家乡的妒鱼正美诗人以静赋菊”,以 愁”状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妒鱼正美”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故园 之思和归隐之意分析3分,感情2分,共5分)7 .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5分) 答: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 (2分)残星几点” 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入倚楼”取静态3 分)8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2分)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妒鱼的风味此时正美, 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 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神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4分)(结合其它诗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四:1 .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 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 的艺术特点做简要赏析5分)2 .诗中的 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并请简 要列举你的理由。

      6分)参考答案1、⑴①动静结合,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 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雁横塞”这是动景,入倚楼”这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营造 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 合③烘托,渲染作者通过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 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饶有情韵,表 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④引发联想,韵味清远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让人联想起人 生如晨星之易逝的慨叹,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的情思,那 长笛一声引发无穷的联想,使闻者黯然神伤对艺术特点的概括2分,结合诗歌做具体赏析3分意思对即可2、寄托了诗人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理由只要能答出两点即可:㈠寓情于景篱菊的意象与诗中的南归之雁、 时令之秋结合在一 起,传达的是思乡归隐的情绪①篱菊的意象,令人忆起 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寄托的是归隐 三径之心②诗中把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的情绪㈡尾联借用典以明主旨,写家乡妒鱼正美,我不归去,却如囚徒 般羁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 与之相和谐。

      五(1) (3分)这首诗的首联写的什么?对全诗有什么作用?【答案】(3分)首联总揽长安全景:深秋拂晓,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此诗的首联 讲的是:作者在深秋的拂晓,看见天上的云在漫天游动,整个长安城 的楼台殿阁高高耸立直入天空写的显然是长安全景,用的词语如 凄 清”等,透露出一种迷蒙空旷的意味,从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2) (3分)据说,诗人杜牧对这首诗的颔联赞叹不已,并因此联而 戏称赵嘏为 赵倚楼”试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此联答案】(3分)此联情景交融全是写景,又字字含情,渲染出一 种秋夜将晓时的凄清氛围,烘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情感,含蓄的表达 了诗人思归的愁绪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中 情与景的角度”一语,分析诗的 颔联此联写的是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 横塞”取动势,入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 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 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意思是:晨曦初见, 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

      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 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 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 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 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 赵倚楼”杜牧 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赏析】《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诗人 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 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 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 藤妒之思”和 南冠楚囚”的典故,抒 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 归的心情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 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 壮阔诗中 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 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 取动势,入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 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 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诗人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觅 声望去,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悠扬、哀怨,是在慨 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据《唐诗 记事》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 赵倚楼”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 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 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面紫菊半开, 红莲凋零,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 静”赋菊,以 愁”状莲,都是移 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 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