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四实验区理综化学试卷结构看新课程教学.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haoy****1971
  • 文档编号:108748091
  • 上传时间:2019-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四省实验区理综/化学试卷结构看新课程教学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梅继红很多专家学者都非常反对把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挂钩,似乎一旦把新课改与高考联系起来,就会变成应试教育但一线教师的我却不得不面对高考,而现在的高考也不断改革以适应当前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所以我认为关注高考的目的并不是要搞应试教育,而是为了更好的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去以下我从两个方面谈谈现阶段的化学试卷结构与新课程教学一、实验区理综/化学试卷结构:省份及科目第Ⅰ卷 选择题第II卷选做比例必做题选做题山东理综240分物理89分,化学78分,生物73分,化学占全卷32.5%共22小题,1~8为生物;9~15题为化学;16~22为物理每题4分,化学共28分23、24、25为物理共45分;26、27为生物题,共33分;28、29、30题为化学题,共42 分31~38题为选做题,8选4,每题8分,共32分物理三选二;化学三选一;生物二选一31是化学与技术、32是物质结构与性质、33是有机化学基础10.3%宁夏理综总分300分,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共21小题,1~6为生物;7~13题为化学;14~21为物理每题6分,化学共42分。

      22~24为物理,共47分;25~27为化学,共43分;28、29题为生物,29分理化生各选做一题,各15分物理四选一,化学三选一,生物二选一化学A题为化学与技术,B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C题为有机化学基础15%海南化学(100分)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3题~第17题为必考题,共44分18题~29题为选考题,其中18~21题为《有机化学基础》,22~25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26~29题为《化学与技术》 每个模块4题,前三题为单选,每题3分,第四题为主观题,11分选考共20分20%广东化学150分10题单选,30分;10题不定项,1~2个答案,40分选择共70分21~27题为必考题,共70分28题为有机化学基础、29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各10分,考生选做其中之一6.67%广东理科基础150分,物化生各36分,政史地各14分全卷75题均为单选题,其中19~36题为化学,共18题,物理化学生物各占24%,政史地共占28%,只考必修无无广东文科基础150分,物化生各14分,政史地各36分全卷75题均为单选题,其中62~68题为化学,共7题,物理化学生物各占9.3%,政史地各占24%,只考必修。

      无无      从以上表中发现:1.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为必做题——保证基础性和均衡性,其它为选做题选做题一律放在试卷最后——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2.六个模块化学选修中《化学反应原理》为必考,四省有三省试卷中设置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的试题,而广东省只设置了前两个模块试题《化学与生活》、《实验化学》在四省化学试题中均未出现这并非否定此两个模块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化学与生活》相对简单,一般文科学生选修,理科学生自学《实验化学》内容已经渗透到其它模块的教学中,在四省高考试题中也都有一道大题考实验知识所发,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开齐、开足选修课3.选做题的题量:山东、广东、宁夏每个模块均为一道主观题,而海南为四题,其中三道选择,一道主观选做两个模块以上的学生,只以第一个模块计分这种命题方式大大减轻了高三学生复习迎考的负担负面影响是有的学校开选修课时就只开其中的一两个模块,造成选修模块开不齐4.选做分数比重:山东10.3%,宁夏15%,海南20%,广东选做分数比重最少,为6.67%,若把理科基础化学部分分数计算在内,所占比重更低因此,个人认为这种方案非常不利于选修模块的教学。

      5.广东化学第一次出现不定项选择,这在全国尚属第一次此外广东的另两份试卷,理科基础和文科基础全部为单选题,共75道,150分,只考必修内容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各占24%,政史地共占28%文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各占9.3%,政史地各占24%,只考必修二、高考实题对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启示: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课程同时,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新课程的变化与考试评价密切相关,课程内容的改革势必影响高考的选题、命题面对学习方式的新变化,高考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案例一:高考广东化学卷,9分:克矽平是一种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1)化合物Ⅰ的某些性质类似苯例如,化合物Ⅰ可以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2)化合物I生成化合物Ⅱ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所需另一种反应物的分子式为  ______(3)下列关于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化合物Ⅱ可以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B、化合物Ⅱ不可以与金属钠生成氢气C、化合物Ⅲ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化合物Ⅲ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化合物Ⅲ生成化合物Ⅳ的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5)用氧化剂氧化化合物Ⅳ生成克矽平和水,则该氧化剂为                。

      分析】 这是一道信息题,广东省有一千多家珠宝生产企业,矽肺病是该行业的职业病试题关注了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现了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同时也体现出化学在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上的积极性信息题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公平性,所有的学生高考以前都没做过本题给出了克矽平的合成路线,看似复杂,但只要学过必修2的学生就可以解答此题了(本题是必做题)第(1)问给出了“化合物I的某些性质类似苯”的信息,学生可以由苯的加成反应迁移出此问的答案第(2)问给出了该反应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学生知道化合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所以该反应是一个加成反应,据此推出另一物质为甲醛虽然必修化学没涉及到甲醛的知识,但此问只要写出甲醛的分子式,不需要写结构第(3)问是考官能团的性质,学生可以由乙醇和乙烯的性质迁移出答案第(4)问考查学生对加聚反应的理解最后一问给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出题者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所以说此题尽管作为一道大题,却并没有超出必修化学的知识范围必修二中有机化合物内容与传统课程中有机化合物内容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走的是典型代表物学习的线索,而传统课程中有机化合物走的是有机物类别学习的线索。

      在教学中切勿用原来的线索指导学生的学习,学习中主要让学生认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如果上升为烷烃、烯烃、醇类、羧酸等从类别的角度认识会给学生增大学习难度,而且导致课时不足从这一题我们也能看出,随意拔高课程的教学要求对于高考是不利的教学启示1】 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新课程中对知识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在教学实施中,有的教师可能仍然用传统教材的要求处理新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无限地拓展和提高教学要求这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徒劳无功,不仅对高考没有好处,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该内容应处理到何种程度,避免“一步到位”但是教学要求的弹性也是新课程一个重要特征在教学中首先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

      案例二:高考宁夏化学卷,14分: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②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③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④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⑤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A 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 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C 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 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分析】本题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着重考查学生提出假设与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  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理解,同时考察实验步骤中的具体要求,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在填写“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与结论”中,体现了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熟悉科学探究的学生解答此题可以说轻车熟路教学启示2】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开展探究学习确有必要探究教学的实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式的,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进行学习另外要注意不能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对立起来否定接受学习的做法是错误的,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案例三:高考海南化学卷9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金属质量/g金属状态c(H2SO4)/mol·L-1V(H2SO4)/mL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10.10丝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丝0.750203625040.10丝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丝1.050203512570.10丝1.05035505080.10丝1.150203410090.10丝1.1502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