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兴隆台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docx
4页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兴隆台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白雪松摘 要:兴隆台油田经过几十年针对多套含油层系的勘探开发,规模较大的构造圈闭基本钻探完毕,目前的工作重点转向油田边部、已知井较少的岩性圈闭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针对兴隆台油田东营组2+3段和沙三上段的储层分布,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词:地震属性;储层预测1 区域地质概况兴隆台油田历经40多年的勘探,已发现太古宇、中生界潜山和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等六套含油气层系经过几十年针对多套层系的勘探开发,规模较大的构造圈闭基本钻探完毕,目前的工作重点转向油田边部、已知井较少的岩性圈闭进行研究本次研究针对兴隆台油田马108块东营组和马深1井区沙三上段的储层分布进行预测兴隆台油田马108块东营组储层属于沼泽化湖泊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河道窄且改道频繁,形成砂泥薄互层沉积,造成断块之间,甚至邻井之间砂体厚度变化都非常大马深1井区沙三上段属于重力流沉积,砂体纵向上叠加厚度大,平面上分布不连续,而且由于目前该地区揭露沙三的完钻井较少,给储层研究认识带来了较大困难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储层分布2.1 马108块马108块d2+3段是受南部断层控制的相对完整的鼻状构造,构造高点位于南部断层附近,高点埋深2060m。
位于低部位的马108井d2+3段Ⅲ油组累计产油7424吨,产气74.9万方,产水1486方,在马108块高部位具有很大的部署潜力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振幅属性来刻画目标砂体在研究中发现d2+3段Ⅲ油组的两组砂体的厚度变化在地震资料上有明显的反应根据对各种振幅属性的提取及对比研究,发现最大振幅属性更能体现Ⅲ-2组砂体在平面上的变化已知井沉积砂体由厚到薄,Ⅲ-2组界面反射波的振幅也是由强变弱;也就是说,砂体发育越集中,叠加厚度越大,分层界面反射越强,振幅越强,反之则越弱根据这一特点,利用振幅属性强弱来预测井区内砂体的发育情况根据已知井的砂体分布特征,优选构造高部位且振幅属性较强的位置部署马108-1井马108-1井投产初期日产油29.8吨在马108-1井成功实施后,结合提取的振幅属性,在预测砂体发育较好的位置部署了6口开发井6口开发井实施后,发现个别井的砂体钻遇与预测情况存在一定差别例如马108-1-K7位于振幅属性中强区域,钻遇砂体厚度只有4.5米,且油层不发育针对这种预测与实际存在差距的现象,我们从地震记录产生的原理出发,通过精细制作合成记录,并对所有井的反射特征做精细的对比分析发现针对砂泥薄互层的地质体,砂体分布不仅与反射波的振幅有关,也与反射波的频率有关。
在砂泥互层地区,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强弱决定单砂体厚度,频率的高低决定砂体的总厚度根据新井的砂体钻遇情况,结合振幅属性和频率属性进行分析,发现对于薄互层砂体,强振幅低频率区砂体单层厚度和总厚度大,且集中发育,如马108-1井、马108-2-1井和马108-2-6井;弱振幅高频率区砂体单层薄、总厚度小且发育分散,如马108-1-7井通过总结马108块部署经验,在马61井区的部署工作中应用了频率属性结合振幅和频率属性,在马61井砂体上倾方向,振幅属性较强,频率属性较低的位置部署了马209K更新井,钻遇到目的砂体2.2 马深1井区兴隆台油田在现在的开发层系中,东营组、沙一段和太古界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程度均较高,而对中深层沙三段浊积砂岩油气藏的勘探程度较低优选马深1井对沙三段进行试油,该井压裂后投产,目前日产油5t,已累计产油8440t,证实了沙三段具有很大的潜力马深1井区沙三上段油层顶界振幅属性图主要反映了物源方向,以及砂体有无弱振幅区域代表没有目的层砂体,强振幅区域代表有砂体沉积,但是不能确定砂体物性好坏,同时可以看出砂体连续性差,呈透镜体状分布通过对已知井钻井资料及产能情况分析,明确钻遇沙三储层井均有油气显示;物性好坏决定含油性的好坏;试油井未见产出水,马深1井生产过程中含水较低,取样做含水为痕迹(产出水基本为洗井水),与兴北沙三类似,接近为纯油藏。
根据已知井油气层发育和振幅属性特征,选择中强振幅区域部署探井马83-1井和马55-K1两口井均实施成功,马83-1井初期日产油10.7t,日产水5.7m3,日产气797m3;马55-K1井初期日产油达32.4t,日产水1m33 取得的主要认识①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与完钻井资料相结合,精细刻画工区砂体分布情况,对兴隆台油田未知圈闭储层发育状况做了較为准确的预测,是本次研究重要的技术环节;②针对不同地质体,需综合多种地震属性进行精细储层预测研究在砂泥薄互层地区,可综合振幅属性和频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在地层单一、厚度大的地区,可主要利用振幅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参考文献:[1]于建国,姜秀清.地震属性优化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3):291-29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