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doc
8页初中语文教育网初中语文教育网 Page 1 2017/8/21 福建省泉州市 2007 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本卷共 22 小题;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 xuàn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 )( )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 fú 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2.请用相关成语替换文中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2 分)我对文学有极浓的兴趣,那些古今中外的小说使我如痴如醉……书我读得很快,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大有“五柳先生”好读书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地了解( )的味道3.古诗文默写6 分)①蒹葭苍苍, ② ,波撼岳阳城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④ ,燕然未勒归无计⑤蝉则千转不穷, 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按提示填空4 分)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 , ”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 , ”的气概5.综合性学习14 分)请你参与“名著阅读” 活动,按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解初中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调查方式1 分) (2)以下是对 100 位初中生进行调查后的结果:《西游记》 《水浒》 《鲁滨逊漂流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过原著的 24 人 29 人 56 人 48 人看过影视的 98 人 83 人 21 人 16 人从表格内容中反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其一, ;其二, 针对这些问题,你提出一点建议: (6 分)(3)请从以上几部名著中任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作简略介绍7 分)人物(名字): 主要性格特征: 初中语文教育网初中语文教育网 Page 2 2017/8/21 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不少于 50 字): 二、阅读(60 分)(一)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 6——10 题16 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本文选自 ,它是西汉 (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 分)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⑴朝服衣冠( ) ⑵今齐地方千里( )⑶臣之妻私臣( ) ⑷王之蔽甚矣( )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 分)徐公何能及君也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及郡下,诣太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徐公不若君之美 能谤讥于市朝 更若役,复若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初中语文教育网初中语文教育网 Page 3 2017/8/21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二)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 11——14 题15 分)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 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 格” 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 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 ,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初中语文教育网初中语文教育网 Page 4 2017/8/21 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丁肇中)11.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 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 分)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4 分)事例: 作用: 13.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这一观点2 分)14.请结合选文内容,以学习实际为例,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精神?(5 分)(三)阅读《我长大了》一文,回答 15——21 题29 分)(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5)渐渐,“长大” 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初中语文教育网初中语文教育网 Page 5 2017/8/21 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12)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①小的时候想长大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 分)17.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6 分)18.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 具有哪些好的品质?(6 分)19.“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4 分)20.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3 分)21.仿照“长大,意味着责任的句式另写一个句子,并结合实际谈谈对自己所写的这个仿句的理解3 分)仿句: 句意理解: 初中语文教育网初中语文教育网 Page 6 2017/8/21 三、作文(60 分)22.倾诉心灵的秘密,倾听心灵的呼声请以《心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初中语文教育网2007 年泉州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0 分)1.(4 分,每空 1 分)眩 幅 cēn cī2.(2 分,每空 1 分每错一字扣 0.5 分,扣完本小题为止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3.(6 分,每小题 1 分凡错、漏、添字的,每字扣 0.5 分,扣完本小题为止)⑴白露为霜 ⑵气蒸云梦泽 ⑶化作春泥更护花 ⑷浊酒一杯家万里⑸猿则百叫无绝 ⑹见贤思齐焉4.(4 分,每空 1 分凡错、漏、添字的,每字扣 0.5 分,扣完本小题为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14 分)(1)(1 分)示例:个别采访调查、分发问卷表进行调查、到图书馆调查图书借阅情况等(任选一项作答,表意准确即可)(2)(6 分,每空 2 分)(问题)示例:①对于中国古典小说,读原著的人少,看过影视的人多。
②对于外国名著,读过原著的多,看过影视的少 ③读过外国名著的人多,读过中国古典小说的人少 ④看过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的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