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楼记 .doc
3页2.第三、四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14个“妙点”值得同学们品味你能列出其中的8个“妙点”吗?有谁能说出11个吗?(①段落之间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②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形象生动的效果;③先描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④多用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气势;⑤骈散结合,错落有致;⑥抓住特点写景,用词准确:如,用“霏霏”写雨的繁密,用 “怒号”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猛烈之势,写日星用“隐”,写山岳用“潜”;⑦语言精练,如“排空”的“排”就形象地写出了混浊的波浪借助怒吼的风势直向天宇冲去的奔腾之势,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⑧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结合,美不胜收⑨用声音渲染气氛,如“虎啸猿啼”陡增凄凉之感,“渔歌互答”亮出愉悦之情⑩人的活动与景物特点和谐交融:阴雨连绵,湖面模糊一片,只有细雨低泣,冷风长吟,此时商旅不行;晴明之际,月朗星稀,渔夫对歌,乐此不疲;只有景或只有人的活动,都显单调,惟有二者有机结合方显和谐统一,耐人寻味11)选材独具慧眼,画面内外互相补充,立体而丰满。
霏霏细雨,连绵一月,湖面除了阴风、浊浪难见它物,而作者偏偏邀来日星、山岳、商旅、虎猿和桅杆、船桨这些画面之外的景物和人组成了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的立体画面,怎能不令人于反复玩味之中品尝其妙? (12)第四段色彩雅而不艳,润而不媚,明而不炫兰的天,绿的水,白的沙鸥,青的小草,皎洁的月亮,金色的波光,组合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啧啧称赞13)从不同的感觉器官角度写景如,第四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不同反响14)既写白天之景,也写暮色(夜色)之景,使画面之景处于运动之中,富有动态之美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刘禹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杜甫(一)研读第1段教师范读课文,从情感上抓住学生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词: 越明年、谪、守、增、制、属、作文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2)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 “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 、胜状、晖、备、然则、极、 骚人、得无异乎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重点句子的赏析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四、总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五、作业设计: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板书设计:岳阳楼记范仲淹 作记的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洞庭全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岳阳楼的景致宏大而又气象万千它的早晚景致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二、复习旧知1、重点词句翻译2、检查1、2两段的背诵三、讲读第3、4段1.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2.学生齐读第3段3.讲析第3、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4.学生齐读第3段。
4段重要的词语:霪雨、霏霏、开、排、樯、楫、;薄、冥冥、景、一、集、芷、汀、而或、重要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四、合作探究(1)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表现了迁客骚人“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描写洞庭湖春和景明时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主要表现迁客骚人“物喜则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2).作者写迁客骚人们或悲或喜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五段五、教读第5段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词句及翻译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词:尝、求、古仁人、心、或、、为、以、是、进、退、然则、先、后、微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产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就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议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六、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总结:今天学完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知道封建士大夫们尚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胸怀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努力成才,勇担责任,为国家的富强作出贡献七、作业设计:1、继续背诵课文,要会默写2、完成《同步导学》本课练习“学后巩固强化”部分板书设计:岳阳楼记范仲淹迁客骚人: 霪雨霏霏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悲 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喜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 进亦忧不以己悲 退亦忧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