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pdf
3页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1、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 悲歌慷慨, 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 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 “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 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 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3、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正始文学: 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宣扬消极思想, 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5、竹林七贤 :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 ,故号“竹林七贤” 。
6、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7、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8、玄言诗: 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9、游仙诗 :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 ,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10、田园诗: 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 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 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
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 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 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逐渐模糊 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可见其合流的趋势11、陶谢: 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画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12、元嘉三大家: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 ,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13、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 八病之说, 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14、宫体诗: 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 “辑裁巧密” ,被称为“徐庾体” 。
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 ,只收“艳诗” ,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15、北地三才: 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 邢劭和魏收的并称 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 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16、吴歌: 指《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 今存 326 首 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 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 相思的欢乐和痛苦, 婚姻不自由的苦闷, 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17、西曲: 指《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 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 今存 142 首 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18、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 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 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 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 《神异经》 等; 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 《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9、志人小说: 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 、 《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20、 《世说新语》 : 南朝刘义庆编, 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21、山水诗 :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山水诗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是谢灵运22、南朝民歌: 产生年代始于 三国 东吴,迄于陈留存总数近五百首,由于产生地域不同,分为吴歌和西曲两大类。
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 · 清商曲辞》里基本特点是:浪漫色彩、基调哀伤、出语天然、五言四句23、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指东晋至陈末时期的乐府歌词,由“无声歌曲” 、“西曲歌” 、 “神弦歌”三部分组成歌辞情调婉转,风格清丽缠绵多为双关谐音,写男女之间的爱情,辞彩鲜丽,情调谐婉多辑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清商曲辞》 ,少数在《杂曲歌辞》 《杂歌谣辞》中其中 “ 吴歌 ” 三百余首, “ 西曲 ” 一百余首24、太康文学: 晋武帝太康年间 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 又因为社会小康, 文人多习惯于歌功颂德, 故文学上重形式、 重模拟、 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觉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 雕琢 ,文崇 骈俪 ,词采 绮 丽成为诗文的普遍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 潘岳 和 陆机 25、 魏晋风流: 魏晋风流也称作「魏晋风度」为文化史上的专有名词, 「风度」原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 魏晋时期, 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 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再进而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去。
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外在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代表人物是:陶渊明, 王羲之 ,以及竹林七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