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选择理论工科.doc
7页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目标1. 了解公共选择论的 基本方法论2. 了解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单峰定理、中间投票人定理 3. 了解公共选择过程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 4. 了解寻租理论引言1. 选择:经济学永恒的主题2. 私人选择3. 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论概述1公共选择论的发展1) 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公共选择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 (现 在,也有人用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来取代 公共选择论”例如,Rosen (2005) 就是一例公共选择论在研究对象上和政治学没有什么区别,它是因为研究方法独特性而区别于政治学的公共选择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非市场决策 它和财政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起源于财政理论2) 数学家:孔多塞经济学家: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1919— ),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塔洛克2 •公共选择论研究的方法论公共选择论研究方法论三要素: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2)经济人(3)交易政治[这是布坎南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致辞的主要内容, 布坎南同时将这些看法和维克塞尔的贡献联系起来]二、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直接民主制,是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
许多国家的 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全民公决的制度1•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 (unanimity rule )1)所谓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 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此时,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来,同意”包括不反对/弃权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只有在一致同意的前提下,集体行动(公共选择)才能进行一般说2) 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A. 帕累托改善的选择B. 参与者平等的选择C. 避免搭便车”行为D. 交易成本高3) 近似一致同意”(见图3-2)2. 多数同意规则( majority voting rules )1)所谓多数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至少有超过半数的人支持或认可(即同意 或者不反对)才能实施集体行动,多数人同意,可以是 1/2以上同意,也可以是2/ 3,也可以是 3以上或其他比例同意就可以通过 多数同意又可以分为简单多数和绝对多数 就一种方案表 决而言,简单多数是指赞成和不反对的人数超过一半,绝对多数可以是/4, 4/5, 5/6……在对多个方案选一的表决中,简单多数可以是其中得到支持最多的方案,它甚至不一定得到超过一半的票数。
2) 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A. 部分人利益受损B. 多数人专政”现象C. 少数人不热心参与D. 相对容易作出决策E. 可能的多种选择结果F. 无法表达个人选择的偏好程度G. 可能存在投票交易在现实中,多数同意规则经常被采用 多数同意规则会影响到少数人的利益, 但少数人的利 益就不比多数人重要吗?如果重要,那么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3 •投票悖论A BA CB CC AA CC BA BA CC1C2C3C1)图我票均衡三个人1、2和3,就A、B和C三种方案进行两两投票圈较票悖论B CB AA~2A_cC BB3投票悖论与投票均衡(见图 3-3)投票悖论(见图3-4)的出现: 枪打出头鸟”;好戏在后头 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在民主社会中,一个集体决策规则应该符合以 下标准:(1) 帕累托最优如果人人都偏好某种选择 X ,而非其他选择 Y ,那么,集体选择过程则应该选择 X ,而非Y2) 非独裁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控制集体选择过程, 不能使其对选择的偏好即使与其他每个人的偏好完全 对立时也总是决定性的 这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人(或者一组人)代替其他人作出选择的 可能性,民主社会中不存在专制君主和希特勒。
3 )无约束域对备选方案的个人偏好排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集体选择过程都有能力达成集体决策4)理性集体选择过程是理性的:首先,通过陈述 X比Y更受偏爱,或者 Y比X更受偏爱,或者 X和Y是同等合意以致二者是无差异的,那么我们可以对所有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其次,所 有排序都能显示传递性的特点传递性是指如果某人对三种方案 X、Y和Z之间进行选择,如果他认为X比Y好,Y比Z好,那么他一定认为 X比Z好5 )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对两个备选方案的任一选择,只取决于个人对这两个方案 X和Y的排序,而与其他备选方案Z无关总的来看,这些假定是相当合理的它们的基本点是强调社会的选择机制应合乎逻辑, 并尊重个人偏好阿罗据此证明,一般无法找到一个能符合所有这些假定要求的投票规则, 也不能指望民主社会能够作出前后一致的决策4 •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1 )单峰定理:解决的是什么时侯不会出现投票悖论的问题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有邻近点都高的点定义为 峰”(peak,又译作 极值”)如果某投票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人的偏 好是单峰的如果该投票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 其效用是先下降后上升,则其偏好是双峰 的。
如果多次重复出现这种情形,那么他的偏好是多峰的1)2)图3-5a 单峰偏好321图3 -4b双峰偏好(2 )中间投票人定理解决的是:有均衡结果,又是谁获胜的问题如果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不仅投票悖论不会出现,果,而且还会确认一种其偏好占优势的特定类型的投票者都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均衡结 当所有投票人都按照各自的 将处于所有3)偏好的预算规模进行排列时,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一位投票人最偏好的结果,投票人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公共选择(集体决策) 中,获胜方案正好与其偏好相同这样的投票人是中间投票人,他们的偏好正好处于所有投票人偏好中间的位置中间投票人定理的内容是: 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 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AI0.5图3 — 7空间竞争模型三、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1投票人pR— C>0投票交易的福利结果:投票交易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通常人们都这么认为)投票交易导致社会福利的上升项投票人投票人投票人净总福目123利医200—110—105—15院 大—40150—120—10桥 隧—270—140400—10道2.政治家(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职业)项目投票人1投票人2投票人3净总福利医院200—50—5595大桥—40150—3080隧道—120—60400220布雷顿(Bret on , 1974)提出了一个被选出的政治家的效用函数公式, 这个函数的变量包括: 再次当选(或当选)的概率、个人的金钱收入、个人的权势、自己的历史形象、对崇高的个 人理想的追求、个人对公共产品的看法以及政治家特有的其他东西。
布雷顿模型是Up = U p (心,a m ) (3-1)其中,是被选出的政治家的效用, 是当选和再次当选的主观概率, 而是布雷顿提到的其他变量4. 利益集团1) 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特殊利益集团2) 不同收入来源的人可以形成利益集团,如以资本为收入来源的人所形成的资本家集团(资产阶级),而以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则形成无产阶级;3) 以收入规模大小而形成的穷人集团、中产阶级集团和富人集团;4) 以就业部门为标准划分的纺织业集团、汽车业集团、飞机制造业集团等;5) 以地区划分的东部集团、中部集团和西部集团;6) 以人口和个人特点为标准所形成的老年人集团、中年人集团、年轻人集团,等等7) 一个人可以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可以是松散型的, 不一定就要有严密的组织狭义的定义要求有组织)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奥尔森(Mancur Olson , 1932-1998)的利益集团理论非常有名奥尔森从集团与集体利益 入手,提出这样的问题: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 都有进一步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吗?他的回答是: 不一定个人对集团状况改善所付出的成本, 与他所获得的那份集团收益份额可能极不相称。
集团收益的公共性,导致集团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同样地受益, 而不论他是否付出了代价也就是说,在这里 搭便车”问题也出现了集团越大,分享收益的人越多,为实现集体利益而进行活动的个人分享的份额就越少因此, 作为理性的个人,都不会为集团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或较多的行动 在他看来,集体利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相容性的(inclusive ),另一是排他性的(exclusive )利益主体在为追求前者时是相互包容的, 而在追逐后者时则是相互排斥的 相应地,集团分为相容性集团和排他性集团, 前者比后者更有可能实现集体的共同利益 相容性集团在集体行动中仍会有 搭便车”问题,这就需要通过 选择性激励(selective incentives)"来解决,即对集团成员区别对待,按照对集团利益的 贡献,实行奖惩分明的制度能够充分实施 选择性激励”的集团,行动效率较高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集团规模的大小不是集团力量大小的充分条件一个实行了有效的 选择性激励”的小集团,可能比无法推行选择性激励, 搭便车”问题严重的大集团更有力量发达国家农民人数较少,发展中国家农民人数较多, 而前者却比后者更容易地从政府那里获得了补贴经济学家常常以此作为小集团力量可能更为强大的例证。
在西方社会,有铁三角”的说法所谓 铁三角”是指议员批准一既定项目,官僚实施这一项目,利益集团则从中获利影响地方政府决策中国的利益集团地方政府的决策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已经很深 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人事任免上 调查显示, 利益集团施加影响的方式包括:贿赂,个人关系网络,游说,求助于 精英人物”通过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借助媒体呼吁,利用既定的规则、惯例或者直接诉诸法律, 施压性集体行动, 参与或操纵选举等这些方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合法 的,也有不合法的而影响的内容包括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财政资金分配、财政税收、政策法规的制订资料来源:于津涛、王吉陆, 2004:《解读中国利益集团:影响地方决策 政府如何应对》,《瞭望东方周刊》,第6期五大土会等级 十大社会阶层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部 、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 专业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 层(拥有组织资源)源)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 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 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产业工人阶层(拥有 很少量的三种资源)个体工商户阶层(拥 有少量经济资源)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拥有文化资源)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 资源或组织资源)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 者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私营企业主阶层(拥 有经济资源)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 少量的三种资源)中上层:中底层领导干部、大 企业中层领导人员、中小企业 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