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夯置换施工工法改.doc
23页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二00四年十二月目录前言1 特点2 适用范围3 工艺原理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 材料6 施工机具7 劳动力组织8 安全措施9 质量控制要求10 效益分析11 工程实例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前言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法处理地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它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建筑废料及其它高强度、透水性好的粗颗粒材料,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挤压,将这些粗颗粒料挤压入土中,形成整体层式置换或柱状墩式置换的地基,这种强夯法与置换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即是强夯置换法.强夯置换法是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新发展,此方法的产生扩展了强夯技术的应用领域.强夯置换施工工法关键技术经过2004年12月山西省建设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1特点1.1 强夯置换法适用范围广,可处理的地基土类型广泛2 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强夯置换法集垫层作用、混合土作用、透水桩排水作用、挤密作用、振密作用等诸多作用于一身,最后可形成单桩承载地基或桩土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和场地均匀性大大提高3 桩体材料可选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和建筑废料等坚硬粗颗粒材料,形成的特大直径排水桩井,有利于桩间、桩下地基土的排水和加密。
1.4 强夯置换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比普通强夯小,且施工文明2 适用范围强夯置换法除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外,还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目前已用于各类堆场、公路、机场、房屋建筑、港口建(构)筑物,效果良好3 工艺原理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作用机理类似于强夯法,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对它的作用机理的认识正逐步明朗它是用几吨或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这种强大的夯击能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其中体积波起主导作用,包括纵波和横波)和动应力从夯击点发出的纵波和横波向地基纵深方向传播,使地基土经历孔隙压缩、局部液化、可变渗透(动力排水)和时效触变恢复等几个阶段,使原地基土压缩,形成夯孔再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建筑废料及其它高强度、透水性好的粗颗粒材料,利用强夯法的高能量冲击和振动,将这些粗颗粒料夯入夯坑内,形成整体层式置换或柱状桩(墩)式置换的复合地基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强夯置换的加固原理相当于强夯(加密)、碎石墩、特大直径排水井三者之和,对地基土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1 工艺流程试夯施工准备夯区整平,测夯前标高定位放线夯点用石灰点点出夯机就位夯击成孔达到规定坑深回填置换材料重复n次,达到规定的夯击次数、控制标准和置换深度平整场地满夯一遍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根据设计要求的夯击顺序完成全部夯点施工平整场地,测量夯后标高4.2 操作要点42.1 施工准备(1) 开工前应首先对现场进行踏看调查,清除各类地上、地下障碍物2) 熟悉图纸等技术文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安全交底3) 施工前要求场地平整,符合施工要求4) 施工机械、现场人员及材料齐备,具备开工条件5) 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平面及高程控制桩,桩附近应设立明显的标志加以保护,并设专人对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6) 场地平整后,并在开工前,对场地标高进行复测7) 设置安全警戒线,防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2 试夯(1)在施工前,应先对设计提出的强夯参数或其它替代方案进行试夯根据设计单位初步确定的参数提出试验方案,在施工现场有代表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2)通过试夯,以验证本工艺加固处理的可行性,确定最佳夯击能、最佳夯击数、夯坑间距、间隔周期、地面变形量以及填料的最优级配要求和填料量等参数,用于指导大面积的施工。
3)强夯置换夯点的夯击次数除应通过现场测试确定外,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 置换体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且达到设计墩长2) 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3) 填料后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4)由于强夯置换时有大量的填料填入地基中,施工场地不可避免要抬高,尤其是饱和粘性土地基试夯时,应认真对置换前后的场地标高进行观测,详细记录观测值,得出合理的抬高或沉降数据,以便控制夯后标高5)经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大面积施工2.3 测量及放线定位(1) 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布设的坐标控制网,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放夯点位置,用明显的标志标出或用石灰点标出夯位中心点2) 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如施工中发现夯锤偏离夯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如发现坑底歪斜度较大,需及时用填料将坑底垫平后,方可继续夯击.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3) 夯机就位即夯锤就位时,夯锤中心和测放的夯点要重合,必要时以夯点为中心画石灰圈,提高夯锤就位准确度4) 在夯前及夯击过程中,用塔尺立于锤顶,由专门测量人员用水准仪测量锤顶标高,每夯一锤测量一次,前后两次的差值即为此次夯击的夯沉量,以最后两击夯沉量满足设计要求为停夯标准。
42.4 夯击能(落距)控制根据工程所需的夯击能和选定的锤重,即可确定相应的夯锤落距开工前,应检查夯锤的质量和落距施工过程中,落距应通过钢丝绳长度锁定控制,并在龙门架上做出落距标志.在技术交底中,应由技术员按照能级要求,针对不同的夯锤,将每一夯锤的落距向班组长逐一交底,以确保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对夯锤落距的的偏差要求,一般控制在30cm以内4.2.5 夯击及填料控制(1) 夯锤及起重机就位后,便开始起锤对该夯点进行连续夯击2) 强夯置换的深度由施工现场的土质条件决定,置换体应位于较硬的土层上.在夯击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及试夯参数由专人来控制夯击数及及停夯标准,并详细记录一般填料时夯坑深度不小于2m.(3) 当夯坑成形后,测量上坑口直径,计算夯坑体积,然后用装载机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并用推土机辅以整平后再落锤夯击如此重复直到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即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垫层,以利于继续施工垫层材料可与回填料相同,粒径不宜大于100mm4)为提高置换成桩效果和施工效率,严格控制填料的频次和夯坑的深度,一般填料视地质情况控制在2~3次为宜.如遇不良地质情况,可适当增加填料次数,但不宜超过5次。
4.2.6 间距及布点形式强夯置换布点形式应根据基础形状和宽度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置换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堂布置时,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2.5倍满夯应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按试夯结果进行夯击2.7 场地整平(1)每遍施工完成后,应用推土机对其场地进行整平.(2)表面平整度应以不影响强夯机械行走和正常施工且高差不大于200mm为宜4.2.8 满夯(1)满夯是强夯置换的一个重要工序场地表层土是基础的主要持力层,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增加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2)当点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进行满夯,以确保场地表层松土夯实3)满夯能级及布点形式由试夯确定2.9 变形及标高控制(1)变形控制在试验区试验之前,根据初步确定的各种参数,在每个试区均应做单点夯击试验和群点夯击试验,进行夯间地表变形观测单点夯击试验点,在夯点轴线上,两侧应对称埋设4个沉降标点,埋设点距夯点中心位置一般为2.25m、2群点夯击点应在夯点轴线上两侧对称埋设6个沉降标点,埋设点距夯点中心位置一般为1。
85m、2.25m、2.85m沉降观测标点为15×15cm、 厚1cm的钢板制作,钢板中心两侧均焊15cm长Φ16钢筋,一侧为埋设锚固筋,一侧为沉降观测基准在试夯过程中,应测量每次夯击沉降标点的位移量,绘制夯击数-地表位移曲线通过地表夯沉量的监测和夯间地表变形观测,掌握地表的沉降、隆起程度及夯坑的填料,确定饱和夯击数和最佳夯击能.(2)标高控制开工后,首先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平.在标出夯点位置后,用水准仪按10m×10m的方格网进行夯前标高测量待满夯结束后,仍按原来的方格网测量夯后标高,从而确保夯沉量、夯后标高的准确度3)夯击时应观测对周围构筑物的影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0 施工顺序夯点施打顺序应根据场地和地质条件合理安排,一般按由内向外,隔行跳打的原则进行施工但对于软弱土质或淤泥质土地基进行强夯置换处理时,可一遍逐点逐行完成.4.2.11 如果在施工中遇到地下水位较高,影响正常施工,应采取适当的降水措施5 材料回填材料选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砾石土、风化的山皮石、矿渣或建筑废料等坚硬的粗颗粒料,最大粒径不超过300mm为宜,且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6施工机具强夯施工机具主要由履带式或轮胎式起重机、门式支架、自动脱钩器和夯锤组成,辅助机械有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等.6。
1 夯锤夯锤的选用是强夯置换的关键为提高强夯置换的处理深度和成坑速度,夯锤选用自制的异形倒锥台形夯锤(普通夯锤为圆柱形),夯锤底面积为1.3㎡左右,锤底静接地压力值不小于100kPa(具体形状见后附照片)为了提高夯击效果,一般沿锤体边均匀设置4个上下贯通的排气槽,孔径30-40cm为宜满夯选用锤重10t左右、锤底面积大于5m2的夯锤,以利于表面地基土的夯实6.2 起重机起重机起重能力应根据强夯置换的能级和锤重选用一般 20t左右的锤,选用32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为宜3 门式支架门式支架,高度除满足落距的要求外,还应考虑锤高、挂脱钩器高度等并留有一定的空间高度门式支架在施工之前,必须通过计算,使其支承能力满足起吊要求.采用门式支架起吊夯锤的优点是:增强起重机起吊的稳定性,保持杆顶位置不变,落锤时不会因突然产生的冲击引起拔杆的颤动和左右晃动,从而保证了夯锤落点重迭性好和施工安全.根据多项工程检测,带门架主机的强夯效果明显优于不带门架的效果.64 自动脱钩器自动脱钩器由脱钩装置与滑轮组二者合一,强度可靠、施工灵活当夯锤吊起到设计高度时,与脱钩器连接的控制钢丝绳拉紧时,便打开锁卡使夯锤从吊钩中滑出自由落向地面.6。
5 填料设备采用装载机,功率以满足工程需要为宜,通常为ZL50型.66 辅助机械为推土机.7劳动力组织71 每个施工班组配备:吊车司机2人,起重人员3人,测量工1人,记录员1人,修理工2人.7.2 每班配备装载机司机1人,推土机司机1人.7.3 现场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质量检查员各1人.8安全措施81 遵守机械操作规程,定时保养维护,保证机械运转正常8.2 进入施工现场须佩戴安全帽,登高作业佩带安全带、防滑鞋,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8.3 关键岗位持证上岗,例如施工工长、质量检查员、吊车司机、测量人员及起重人员等8.4 经常检查起落、脱钩装置和钢丝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