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料件喷涂技术油漆常见问题.ppt
20页剝剝 落落形式:形式:1.整個油漆結構 2.塗層與塗層間成因成因:1.引起不良粘接問題的物質留在要噴塗的表面上2.選用了不適當的底漆3.底材或底漆打磨不充分或完全未進行打磨4.噴塗底漆或面漆過於幹噴或面漆噴塗層太薄5.噴塗金屬銀粉漆時,塗層與塗層間的相隔時間太短或油漆黏度太高預防:預防:1.需噴塗表面應徹底清潔乾淨2.使用與底材配套的底漆3.應遵照油漆供應商提供的油漆黏度及厚度要求 4.避免噴塗時使用幹噴法5.需要厚塗層噴塗時,要有充分的揮發時間斑斑 點點 顆顆 粒粒形式形式:1.以不同的形狀尺寸和數目形成2.嵌入塗層並露在油漆表面成因:成因:1.所選用的油漆已超過油漆供應商指定的儲存期2.使用了已經調配好且超過了活化時間的油漆3.材料未充分攪拌導致顏料凝聚4.加入了不正確的固化劑或稀釋劑預防預防:1.確保油漆使用時未超過使用期2.油漆調配好後要在規定活化時間內用完 ,對超 過活化時間的油漆不能繼續使用3.經調配好的油漆要充分攪拌後再進行噴塗4.使用配套的固化劑和稀釋劑塵塵 埃埃 顆顆 粒粒形式形式:1.大小形狀不同的可見塵粒2.嵌入塗層並形成凸起的塵點顆粒成因:成因:1.噴漆間壓力平衡不正確2.噴塗環境太差,噴塗設備的過濾棉堵塞3.壓縮空氣沒經過濾或過濾不充分4.不適當的或品質較差的清潔擦拭布5.噴塗壓力過高、噴漆過量或噴塗距離太遠,致使噴漆粉塵凝聚成顆粒在漆膜表面且不能被油漆溶解吸收,而形成顆粒6.油漆未經過濾或過濾網過粗7.工件及工樁未徹底除塵8.噴漆服裝太髒預防預防:1.調整噴漆間壓力,使之平衡2.噴塗環境,噴塗設備及噴塗服裝應保持清潔3.確保壓縮空氣品質4.選用專用無紡清潔布進行清潔5.按照規定的噴塗氣壓及噴塗距離施工6.選用合適的過濾網並進行過濾沸沸 點點/痱痱 子子形式形式:1.大小形狀面積不同的可見麻點2.顯示在面漆表面的氣泡,凸出在油漆層表面,中間並有小孔成因:成因:1.噴塗底漆或面漆時塗層太厚2.底漆或面漆調配粘度太高3.使用了與噴塗溫度不配套的固化劑或稀釋劑4.塗層與塗層之間的揮發時間過短5.噴漆間溫度及噴漆件的溫度過高6.雙組分的油漆在烘烤前的流平時間太短或相隔時間過長預防預防:1.塗層厚度不能太厚,尤其在高溫天氣2.油漆的粘度應根據溫度的變化適當調整3.掌握好噴塗的流平時間橘橘 紋紋形式形式:漆膜表面呈不均勻紋理,與橘皮相似成因:成因:1.噴塗距離太遠或噴塗速度太快,噴塗漆霧粉塵過多及噴塗過程中採用幹噴式噴塗,導致面漆漆膜太薄,形成橘紋現象2.噴塗壓力太低,油漆霧化細度不夠3.油漆粘度過高4.使用了與噴塗溫度不配套的固化劑或稀釋劑(快幹)5.噴漆間溫度及噴漆件的溫度過高預防預防:1.按照油漆的施工要求進行噴塗2.應根據溫度的變化調配油漆的粘度3.使用與溫度配套的固化劑或稀釋劑裂裂 紋紋形式形式:在油漆表面上有不規則及不同方向擴散的,不同長度和寬度的裂紋成因:成因:1.漆膜噴塗太厚2.油漆的柔韌性差3.油漆抗高低溫性能差4.使用了不適宜相互之間的硬度和撓曲性的油漆(例如一個硬的或剛性的聚脂劑或填料應用於熱塑性丙烯酸類外塗層,由於不同的膨脹和收縮引起的張力而導致開裂)預防預防:1.只能使用可互相配套的材料2.使用高品質的油漆3.按照油漆製造商所推薦的漆膜厚度標準流流 掛掛形式形式:呈現小連珠﹑小液珠﹑甚至是小球滴,即所謂的“屏障效應”,它們沿噴漆表面垂直流下成因:成因:1.噴槍的噴嘴口徑太大2.噴塗距離太近﹑噴塗移動速度太慢3.噴塗時採用了過濕的噴塗方法4.噴塗油漆流量過大.致使噴塗塗層過厚5.塗層間相隔時間過短6.油漆調配粘度太低或使用了與噴塗溫度不配套的固化劑或稀釋劑(慢幹)7.噴塗環境溫度較低或濕度較大時易流掛8.油漆調配時的油漆溫度及調漆間溫度太低預防預防:1.應用適合口徑的噴漆槍2.按照油漆的施工要求進行噴塗3.按照噴塗溫度調配固化劑或稀釋劑4.注意油漆的厚度並掌握好噴塗的流平時間起起 泡泡形式形式:1.潮濕起泡以不同的形狀﹑尺寸,在不同的區域以不同的密度發生2.發生在漆層與漆層之間(底漆表面)或整個油漆結構(素材件表面)3.因塗層是密閉的,故在乾燥和低溫氣候下氣泡現象也會減少成因成因:1.欲噴塗表面未進行充分和徹底清潔(由於使用不潔淨的水或手汗留在工件表面而導致水中可溶性鹽的污染,擦拭印像是清晰可見的氣泡排列的“串珠”),當噴塗面漆後,工件長時間存放於潮濕環境而形成的潮濕效應2.空氣壓縮機的水分沒有完全被過濾3.進行濕打磨後,水分沒有完全揮發預防預防:1.保證工件表面水分完全揮發﹑乾燥2.確保工件表面徹底清潔並無手汗3.保證空氣壓縮機的油水徹底分離起起 皺皺形式形式:表面漆層(第二塗層)比下面漆層(第一塗層)乾燥得快時,在漆膜表面形成的無規則的凹槽和隆起成因成因:1.噴塗油漆的厚度過厚2.在不適當的乾燥條件/環境/溫度下進行噴塗工作(例如:過高或過低的噴塗溫度及濕度)3.連續的厚膜噴塗,加之流平時間過短,烘烤過快,致使漆膜表面凝固作用過快,潮濕的內層發生變形現象預防預防:1.按照油漆製造商所推薦的漆膜厚度標準2.應在溫度及濕度適宜的環境下進行噴塗工作色色 浮浮形式形式:面漆表面顏色不均勻成因成因:1.面漆層極厚2.噴塗壓力過高或過低3.使用了不正確的稀釋劑預防預防:1.按照油漆製造商所推薦的漆膜厚度標準2.按照油漆的施工要求進行噴塗3.選用配套的稀釋劑砂砂 紙紙 痕痕 跡跡形式形式:可單獨見到也可在整個油漆表面見到大量呈現凹槽成因成因:1.打磨素材或底漆時所選用的砂紙型號太粗,致使噴塗油漆後,砂紙印跡以凹槽的形式顯現出來2.底漆層的乾燥時間未達到油漆製造商的要求,經打磨並噴塗面漆後,由於底層的漆層尚未幹固,溶劑透過被打磨的漆層表面(溶解),當面漆幹固後,打磨印跡便呈現出來預防預防:1.選用配套型號的細目砂紙,素材件通常採用 P1000~P1200 或使用專用的纖維百潔布2.底漆層一定要幹固後再進行打磨,點打磨時砂紙可採用P1000或P1200,整體打磨可選用專用的纖維百潔布滲滲 色色形式形式:滲色主要是面漆的脫色現象,通常以紅或黃色的形式出現成因成因:1.原塗料上的可溶性顏料(染料)溶解在修補材料的溶劑中,使表面脫色2.當來自聚脂填料(原子灰)的過量過氧化物(硬化劑)被塗層溶劑溶解時也會發生穿透性滲色,此後,過氧化物與顏料反應則在填料點上發生黃褐色脫色,特別容易發生于藍﹑綠色調預防預防:1.如需填補聚脂填料(原子灰) ,應按照技術要求添加過氧化物(硬化劑)2.在填充點應噴塗一層隔絕性底漆/中間漆失失 光光形式形式:外塗層表面光澤呈現不均勻﹑並有輕微紋理,表面的微觀結構導致光澤減低成因成因:1.在噴塗面漆前,底漆未完全幹固,漆膜噴塗過厚或乾燥時間太短2.使用的底漆或填料所配套的固化劑添加比例不對或使用了不配套的固化劑3.噴塗面漆塗層太薄,油漆粘度太低(稀釋劑過多)4.噴塗面漆塗層太厚,塗層記憶體有許多剩餘溶劑尚未完全揮發,當面漆層幹固後,剩餘溶劑繼續揮發而導致面漆層收縮出現失光現象5.噴塗過程中採用幹噴式噴塗,導致面漆失光6.流平時間太短,過早的進入高溫烘烤預防預防:1.按照油漆製造商所推薦的漆膜厚度標準2.應按照技術要求添加硬化劑3.確保底漆完全幹固或採用濕碰濕的噴塗方法4.要有充足的流平時間咬咬 底底形式形式:咬底一般發生在面漆與底漆之間或底漆打磨邊緣位置預防預防:1.確保底漆完全幹固或採用濕碰濕的噴塗方法2.按照油漆製造商所推薦的漆膜厚度標準3.選用正確的打磨砂紙型號4.底漆或底色漆要有充分的流平時間成因成因:1.底漆沒有徹底乾燥2.素材件表面或底漆表面沒有進行打磨或打磨不到位3.素材件或底漆表面打磨時使用的砂紙太粗糙4.底漆或底色漆噴塗太厚5.底漆或底色漆沒有充分的流平時間,即噴塗了面漆或罩光清漆6.底漆或底色漆與面漆或罩光清漆不配套或添加了不適宜的固化劑或稀釋劑魚魚 眼眼形式形式:魚眼是圓形凹痕並帶有突起的邊緣,呈碟狀的坑,象火山口狀的開口,一般發生在噴塗底漆、中間漆、底色漆 、罩光清漆時的油漆表面預防預防:1.只有徹底清除預噴塗表面2.拋光場地應遠離噴塗車間3.壓縮空氣應定期檢查,避免油水進入噴漆管道4.注意噴塗車間周圍的其他環境成因成因:1.油、 脂肪、臘和矽酮等拋光殘留物及汙物未徹底在噴塗前清除掉2.來自不潔淨的清潔布或清潔劑3.來自空氣的污染4.來自壓縮空氣的油水5.來自附近工廠或其他場所的外來物質雲雲 斑斑形式形式:雲斑一般出現於大面積噴塗金屬銀粉漆的時候,呈現像雲彩般,又稱“噴花”現象預防預防:1.按照油漆的施工要求進行噴塗2.按照噴塗溫度調配稀釋劑3.注意油漆的厚度並掌握好噴塗的流平時間成因成因:1.噴塗金屬銀粉漆時,漆層不均勻2.噴塗金屬銀粉漆後,揮發時間不充足,或噴塗第一層罩光清漆時,漆膜太濕,令部分金屬銀粉漆被清漆溶解,金屬漆內的銀粉顆粒浮起而改變其位置3.噴塗氣壓過大或過小,或噴塗金屬銀粉漆時,過厚或過薄,致使金屬銀粉漆排列不均勻4.噴塗環境溫度過高,或使用了不適合溫度的稀釋劑5.使用了與金屬銀粉漆不配套的清漆遮遮 蓋蓋 力力 差差形式形式:透過面漆可以看見少許底漆顏色,顏色不均勻,甚至有發花的現象預防預防:1.噴塗前要將油漆充分攪拌2.使用正確的調配粘度及配套的稀釋劑3.選用品質高的油漆成因成因:1.面漆在噴塗前未充分攪拌,油漆與固化劑未充分混合2.使用的稀釋劑不正確3.油漆粘度太低3.油漆本身遮蓋力差慢慢 乾乾/不不 乾乾形式形式:油漆烘烤後漆膜長時間發軟,嚴重的發粘預防預防:1.選用品質高的固化劑和稀釋劑2.按照要求添加固化劑和稀釋劑3.按照油漆製造商所推薦的漆膜厚度標準4.塗層間要有足夠的揮發時間5.按油漆的要求控制好烘烤溫度和時間成因成因:1.固化劑添加不當(過多或過少)2.噴塗塗層過厚3.固化劑和稀釋劑太慢乾或品質較差4.乾燥條件不好,空氣太潮濕或通風條件不好5.塗層乾燥時間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