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捕捞资调研参考报告.doc
5页海洋捕捞资调研参考报告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1.活动概况 2011年7月我们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委员会赴汕头南澳三下乡效劳队调研小组针对南澳渔业严峻的情况,我们深化理解南澳近几年渔业的开展情况和禁渔期的施行力度,亲身走进南澳渔民的生活,进展实地采访和考察,进一步分析南澳人们的海洋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找出南澳岛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缺乏之处,从而讨论出南澳海洋资源急剧减少的缘故 我们在调研的同时,一方面通过查阅国内外前沿文献等方法对南澳岛的海洋资源利用提出改良的建议和方法,以提高当地渔民的生态保育认识,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我们会通过征询专家,采纳他们有建立性的建议,在渔民中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尽可能地减少渔民违法、违规的捕捞方式,让保护好海洋资源的知识普及到每个渔民家庭 2.南澳海洋捕捞概况[1] 南澳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其中主岛南澳岛面积106.14平方公里,海岸线76.77公里,人口7.2万,目前仍以海洋渔业为主要产业该县拥有海域4,600平方公里,海洋捕捞业兴旺,为全国水产百强县[1]渔业向来确实是南澳人民的生计之业,全岛大概有一万人口以渔业为业。
千百年来当地人民已养成了靠海吃海的“讨海”形式 但由于近几年海洋生物逐步地减少,出海的本钱比往年高出许多,本来每天扬帆出海,满载而归的喧闹景象已成为南澳渔民的回忆再加上近几年“单拖作业”盛行,加上炸、电、潜捕等违法、违规的捕捞方法,加剧了海洋资源的干涸,减少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捕捞业急剧萧条,渔民的生计已遭到了严峻的威胁,导致非常多渔民不得不改行换业 3. 调研采访过程 2011年7月19日我们于南澳县后宅镇后江渡口采访了渔民渔民给我们介绍了南澳捕捞的相关情况整理归纳如下: 3.1捕捞概况 南澳渔民以捕捞鱿鱼为主,也有捕捞石斑鱼和龙虾该渔民采纳的捕鱼工具为海山制造,渔船吨位在37-38吨之间,渔船编号由渔政局统一编号,到派出所办证捕捞工具主要有鱼钩钓和单层网冬天撒网捕各种鱼夏天用钩捕鱿鱼政府禁止采纳炸、电、潜捕等违法、违规的捕捞方法,同时,禁渔期禁止使用三层网,防止鱼苗等被捕 3.2捕捞工具 调鱿鱼的鱼钩最早采纳日本产的,后来采纳台湾产的,如今主要从内陆购置由于鱼钩有荧光,利用鱿鱼的趋光性,无需鱼饵既可捕捞鱿鱼,并可屡次使用,有非常大的经济有效荧光在白天也能发挥效果,故白天也能吊到鱿鱼由于鱼类对反差较大的物体比拟敏感, 因而, 在一些渔具的设计中, 往往采纳与海水颜色较接近的网线。
如拖网一般使用绿色网线, 刺网以及钓具用线一般都使用透明色在钓具作业中, 通常使用拟饵能够明显提高捕获效果另外,利用海洋生物的生性行为,利用其游泳的特征、集游等行为特征,布置拖网、围网、地钓具、耙刺等捕捞工具 3.3收成情况 每次都不一定一样,少那么几十公斤,多那么上百公斤不等而从农历一月份到如今七月份,半年左右的时间,每人平均能赚一两万,少的也有七八千,而一条船常雇五六人今年捕的鱿鱼比前几年好,鱼类的品种根本维持不变五月到八月份是打捞最好的时段,而七月份最正确,销售情况:主要返乡卖给鱼贩或运到内陆卖给鱼贩,转运至内陆的鱼贩要加收5%的税 3.4船只的动力情况 船只以柴油作为动力能源,耗油情况主要取决于船只大小360匹马力的船只7天约用1千多升油如今政府会补贴油差价,补贴数目根据船只的马力而定,而补贴金主要分给船长及长工,临时工那么没有 3.5船上生活 出海前,要备用食物,食物包括蔬菜,猪肉,水果,米、以及饮用水等生活使用品分配人员负责炊事工作而船上的垃圾直截了当扔进海中,由于没有接到相关治理局的禁止通知在捕捞方面,一般抛下鱼钩后,一般两小时后起钩,偶然抛下鱼钩后假如没有收获那么换地点 3.6海洋生态情况 随着我国海洋捕捞业渔获量的增长,捕捞才能也显着膨胀,渔船捕捞才能过剩以及有效治理的缺失将不可防止地导致我国沿岸及近海主要鱼类种群干涸。
传统经济鱼类在中国海洋生态系统营养构造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关键物种数量锐减必定会妨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他品种的组织构造据渔民所理解,在近些年来,不可否认一些非法的捕捞行为妨碍了海洋资源的平衡,但鱼类的品种根本维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此外,最近海洋非常少发生赤潮现象 4.当地捕捞业存在的征询题 经采访总结,我们归纳出渔业捕捞现状存在以下征询题: 4.1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高,总体素养仍然较低 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尽管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普及,成人教育广泛开展都有效地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养,但从事渔业捕捞的人员总体受教育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高学历人员更少从事渔业捕捞消费,捕捞人员受教育程度多半是高中以下 4.2年龄日趋老化,传统渔民后继无人 从年龄构造分布来看,捕捞劳动力整体年龄偏大,而传统渔民的年龄更偏大呈现出年龄构造老化、传统渔民后继无人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存在的主要缘故主要是渔业消费大部分船只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不高,劳动力价值较低,消费作业环境不如陆地,外来年轻人员不愿意从事捕捞业消费再加上传统渔民子女不愿意从事如此高投入、高风险、消费环境差的捕捞业消费,传统渔民消费人员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