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阿姜李-从少做起.doc
81页Starting Out Small从少做起——对禅定初学者的开示集[作者] 阿姜李 · 达摩达罗[英译] 坦尼沙罗比丘[中译] 良稹Starting Out Small——A Collection of Talksfor Beginning Meditatorsby Ajaan Lee Dhammadharo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引言( Introduction) 内在的明亮 (Brightness Within) 明辨之光 (The Light of Discernment) 执取 (Clinging) 放下 (Letting Go) 三个原则 (Three Principles) 三股绳 (Three Strands of a Rope) 牛圈口 (At the Gate of a Cattle-pen) 从少做起 (Starting Out Small) 家务与外务 (Housework & Fieldwork) 行路的力量 (Strength for the Journey) 就位 (Into Position) 两种护卫禅 (Two Guardian Meditations) 作东道主 (Playing Host) 佛像 (An Image of the Buddha) 望远镜 (Binoculars) 电心 (The Electric Heart) 约束感官 (Restraint of the Senses) 蛇、火、与大盗 (Snakes,Fires ,& Thieves ) 持久的法则 (Enduring Principles) 观想死亡 (Thinking About Death) 上岸 (Coming Ashore) 正业,正果 (Right Action,Right Result) 清净与透明 (Clean & Clear) 真诚的修持,真正的知识 (Genuine Practice,Genuine Knowing) 宁静 (Living in Peace) 心的食物 (Feeding the Mind) 功德的精髓 (The Essence of Merit) 用心 (Intent) 法的新鲜滋味 (The Fresh Flavor of Dhamma)引言Introduction这是一项进行中的工作。
我希望继《禅定开示》、《精神食粮》、《内在力量》、及《解脱的技能》之后,最终能把阿姜李的大部分开示译成英语不过目前与本集标题相对应,我从少做起这里翻译的片段,来自阿姜李为一群正在禅定的人所作的开示某些场合听者是他的弟子; 其它场合则为陌生人在每个场合,阿姜李觉得有必要覆盖一些初学者的问题──为什么禅定? 我应当怎样禅定? 为什么非要那样? 他以自己的风格,不仅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直接解答,并且以生动的比喻,帮助听众把禅定与自己熟悉的活动联想起来,使他们对于正在尝试调驭的心这个未知领域,减少一些畏惧感阿姜李的教导中,有一个方面或许令你有怪异感,那便是他把色身分解为地、火、水、风元素[四大,四界]时所作的分析这个分析模式可追溯到佛陀时代,不过阿姜李以独特方式有所发展不要以生物、化学──即我们从外界对身体所作的科学分析方式,而要以身体内部的觉受方式,来理解这样的分析这种知觉经常为我们忽略,至少英语中形容词贫乏随着你在禅定时对这类觉受熟悉起来,你会逐渐理解,阿姜李的分析方式何等有用这里收录的开示段落自从阿姜李之口,到你的眼前,经过了相当一番曲折他的一位弟子──梅齐阿伦·阿比瓦那在这些开示进行时作了笔记,之后整理出阿姜李当时的谈话。
阿姜李对 1957 年之前的笔记作了审改而 1957 年之后的开示,梅齐阿伦直到 1961 年阿姜李去世之后才有时间整理,因此这部分文字未经尊者的审核这些开示固然是很好的阅读材料,然而聆听更有益如果你与一群朋友共修,试试在集体禅定时,让一位成员读一段那样做,可以重建这些开示的原始场景坦尼沙罗比丘(杰弗里 · 德格拉夫)Thanissaro Bhikkhu (Geoffrey DeGraff)1999 年 10 月美国加州慈林寺Metta Forest MonasteryPO Box 1409Valley Center,CA 92082 USA内在的明亮Brightness Within1958 年 5 月 18 日人们的喜与悲、好与坏,皆有赖于心心是主宰者,是我们身上最重要的东西那是因为它存在久远,对我们所作的一切善恶负责至于色身,它根本不知乐与痛、喜与悲,也根本不对任何人的善行恶行负责为什么? 因为色身不长久它是空的说它是空的,意思是,一旦缺了呼吸,它的地、水、风、火四元素[四大,四界]便相互分离,回归原始状态来自地元素的部分回到原来相属的地来自水元素的部分回到原来相属的水来自风元素与火元素的部分回到原来相属的风与火。
它们里面,根本没有“女人”、“男人”、“好”与“坏”这就是为什么经上教导我们“色身无常[Rupam aniccam]、色身苦[Rupam dukkham]、色身非我[Rupam anatta]”它是空的、不持续地受任何人控制哪怕我们想禁止老、病、死,它不会服从我们的意愿它必须服从自然造作的本质,有生起必然有衰败每个人的色身都这样不过你不能说,身体完全“非我”,因为某些部分是“我”换句话说,它们在某种程度下受我们的控制比方说,你要身体走,它就走你要它躺下,它会躺下你要它吃,它就吃你要它洗澡,它洗澡这说明它在某种程度下受我们的控制因此身体既是非我、也是我但即使这样,这两个方面在空性、不对我们的善行恶行负责这点上,是一样的无论你做多少善事、恶事,色身与果报无关,死时照样烧成灰它根本不对我们的悲与喜负任何责任人们做好事、坏事时,善恶果报会落在他们自己的心识上心是我们一切行动的负责者,也是它在经历业报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教导我们,洗涤自心,使它纯净,使我们有将来的幸福我们用什么来洗涤自心? 我们以善巧来洗涤它──换句话说,以禅定培养内心的善巧素质我们断除心里一切贪、嗔、痴的念头,比如感官之欲、恶意、昏睡、掉举、疑。
这些都是污染心的东西当心这样给玷污时,注定受苦它因为自己的业力而走向黑暗我们不善巧的业,可按其阴暗程度作区分有的像夜一般黑,无一丝光亮有的像云一般有明有暗,又像月亮时而明亮、时而为云所蔽有的不善巧好比迷雾,白天黑夜挡着我们的视线这第三种不善巧,就是无明[avijja]它自始自终蒙蔽着心,我们认不出心的念头哪些有关过去、哪些有关未来、哪些有关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心总是绕着过去、当下、未来转,不能定驻在一处它对任何事没一点确定感这就是无明由无明升起的渴求,是一切忧苦的根源为了清除这个迷障,我们必须修习禅定,看清过去、未来的想法与观念,皆为无常、苦、非我; 看清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皆为无常、苦、非我,达到无过去、无未来、无现在的境界,从而除掉过去、未来的观念那时候,心就从五盖的云障雾罩中解脱出来,进入光明世人分两类有的眼力好,在内心培养善巧的质量,日夜看见世界的光明有的不长养善巧品质,好比生来眼盲: 即使日月照耀,仍活在黑暗之中──意思是,在自己黑暗心灵的遮蔽之中因此巴利经中,佛陀教导我们去除心的黑暗,使心脱离黑暗Kanham dhammam vippahaya sukkam bhavetha pandito. 意思是:“智者遣除黑暗质量,培养光明质量。
当人们培养了内在的光明质量时,可以用这个光,照亮他们的一切活动这会给他们所做的一切带来成功但如果他们身处黑暗,则好比目盲眼瞎,做事难以尽善比方说,他们也许在听佛法开示,可心还是到处游荡,好似给五盖的迷雾挡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止禅,把心定着在一个目标上告诉你自己,佛的质量与法的质量不可分离,也与僧的质量不可分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个,如巴利经句中告诉我们:Buddho dhammo sangho cati nanahontampi vatthutoAññamaññaviyoga va ekibhutamapanatthato “佛、法、僧虽名目不同,似有分别,实为一义 因此,我们要使心定驻于清醒的觉知,它有着佛法僧合一的质量那时我们的定力会正确地培养起来因此,我要求你们放弃不善巧的心理素质,洗涤心智,使它清洁纯净我们的内心会升起光明这样做,毫无疑问,你会有自在与快乐,如巴利经句上保证说:Citte sankilitthe duggati patikankha Citte asankilitthe sugati patikankha. “心有杂染,去恶处 心无杂染,去善处。
明辨之光The Light of Discernment1958 年 8 月 29 日我们的明辨智好比光线,有三个层次: 低层次的明辨,好比火把; 中等层次的明辨,好比蜡烛、煤油灯; 高层次的明辨,好比电灯火把取光需点用燃料虽然发光,却有烟这好比来自布施的明辨: 需要不少财源,有时你还得与人争执蜡烛、煤油灯的光亮,好比来自守戒的明辨你必须小心谨慎,有清净持戒的耐力煤油灯需要油与芯、蜡烛需要芯与蜡有蜡无芯,发不出光蜡烛、油灯有烟有碳灰,两者都不尽好电灯那样的明辨,无需油料、不造碳烟好用,无论昼夜想用就开灯这好比由修定达到的明辨心在纯净、定驻时的力量,升起智识之光──即解脱的洞见,使我们明察世间与法界之事当我们使心清洁、纯净时,会升起定力、升起明辨,好比电灯光、或者一天十二小时的日光这样的明辨,是圣者的明辨这三种形式的功德──布施、持戒、禅定,有赖于明辨我们培养了明辨,便知道怎样自己去找功德我们要什么样的光──火把、蜡烛、油灯的光、还是电灯光? 死亡如黑暗; 死亡来临时,外在的灯光对我们丝毫无用我们的言辞、手脚、胳膊、大腿,也丝毫无用它们什么也帮不了我们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一点光亮没有人听得见我们要说什么。
手脚动不起来财产用不上唯一能帮我们的是有明辨,确保贪、嗔、痴不给激发起来,使心保持在远离贪、嗔、痴的状态我们能够像分开蜡烛的芯与蜡一般,把这三样东西区别开来──身、心、杂染杂染之火便会熄灭,因为芯与蜡分离,不再接触同样地,如果我们能把身与心分开来,常规的觉知[awareness]就不得不熄灭不过当它熄灭时,并不说明觉知湮灭了它还在那里,但是以一种特别的觉知形式存在,它不依赖于身心,然而仍有觉知好比蜡烛熄灭:火性并不湮灭火的潜力多得是,就在世上它的属性还在那里,只不涉及燃料这样的火,胜过多少涉及燃料的火,因为它并不消耗它依着天性就在那里这样的功德比什么都了不起我们若能把身、心、杂染相互分开,便不会发热了心不再发热,始终清凉火光来自波的旋转无波动,便无旋转波动好比杂染如果我们切断波动,旋转便会终止不再有重生贪、嗔、痴好比波动,又好比烛芯: 把芯剪去,只剩烛蜡,火无处攀缘,只得熄灭以烛灭比喻人死: 火离蜡烛,但火的潜力并未湮灭同样,脱离色身的那个心,并未消亡如果它能够做到独自存在,不依赖色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