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公共物品理论.doc
3页第三章公共物品理论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含义经济学对物品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分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的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私人物品是指其利益能够加以分割然后分别提供给不同的个人,并且不对其他人产生外在利益或外在成本的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是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划分界限是固定不变的一、公共物品的概念⑴公共物品(publicgoods)的概念最初由林达尔提出1954年萨缪尔森给公共物品下了一个严格的定义:“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任何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的物品奥尔森认为:“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I,…,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不被那一集团中的其他人消费则该物品是公共物品布坎南在《民主财政论》一书中指出,“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物品”二、公共物品的特性相对私人物品来说,公共物品的特性可以归纳如下:1.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和厂商。
国防就是公共物品的一个典型事例相比之下,私人物品的效用则是可以分割的私人物品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单位而且,其效用只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或者说是谁付款谁受益2. 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和厂商对其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非竞争性对一般私人产品来说,一个人消费了这一产品,别人就无法再消费了非竞争性包含以下两方面的涵义第一,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在公共物品的情况下,消费者增加并不需增加任何生产成本第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能影响其他消费者消费数量和质量,这种产品不但是共同消费的,也不存在消费中的拥挤现象3. 消费的非排他性指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便有众多的受益者共同消费这一物品,要将其中的任何人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是不可能的或无效率的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由两个原因决定,一是技术上的不可能性,二是经济上的无效率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包含三层含义:A、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技术上不可能,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行却成本过高。
B、任何一个人自己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这种消费加以拒绝C、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如果在某人消费之后,别人消费的可能性减少了,那么就等于部分地排他了综上所述,公共物品是可以分作几个层次来界定的:同时满足三个特性和同时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性的公共物品,可称作“纯公共物品”;而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受益上具有排他性以及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则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三、搭便车问题由于公共物品的共同消费和非排他性,使得每个人不管付费与否以及付费多少,都能得到相同数量的公共物品,所以具备刺激因素使每个人都这么做,都成为了搭便车者这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就不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的动机和激励,因为他一旦提供了这种产品,就无法排除不付费的搭便车者对该产品的消费第二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一、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均衡产量、价格由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需求曲线应与该产品消费方的边际效用曲线相一致,供给曲线应与该产品生产方的边际成本曲线相一致,这样,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帕累托最优得以实现二、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无效率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
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具备非排他性,每个人都相信他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公共物品的好处,从而公共物品的投资无法收回,私人企业自然不会提供这类产品另一方面,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按照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边际成本定价的原则,这些产品必须免费提供,这也是私人企业难以接受的三、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和林达尔均衡公共物品有效供应的机制应该是怎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进行了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研究,提出了较为启发性的理论模型,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的实现,是以下面两个假设为前提的:第一,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获得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和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该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第二,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的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的掌握一种公共物品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摊的合作性融资方式,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既然公共物品不可或缺,搭便车问题又不可避免,那就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融资方式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了第三节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一、准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分类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纯粹的私人物品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为常见的物品是居于这两个极点之间的,经济学界赋予他们一个特殊的名称“准公共物品”从考察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出发,可以将准公共物品分为拥挤性的准公共物品和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两大类1. 拥挤性的准公共物品所谓拥挤性的准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例如,拥挤的公路,当行驶的车辆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追加的车辆便会阻碍交通,甚至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2. 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所谓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准公共物品这类物品的特点是:一方面,它的效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另一方面,它在受益上却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公办的学校和医院即属于这类二、准公共物品的供给私人物品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由政府通过非市场方式提供实践上,在许多物品上,市场的供给和政府的供给都是交织在一起的,这突出表现在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上就两类准公共物品来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即可以由私人通过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或是由政府部门给予补助的办法通过市场提供1.拥挤性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有些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但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会出现拥挤现象,也就是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
一般而言,只有在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前,拥挤性的准公共物品的消费才具有非竞争性这就意味着,通过向消费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既然如此,市场的供给和政府的供给便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如公路、桥梁及其他类似的公共设施的建设,通常要以政府的税收为资金的来源,并由公路部门经营而电影院、剧场、体育设施等,通常是由私人部门出面提供的,但其建设和经营的资金,一方面来源于向使用者收取的费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来源于政府给予的补贴2.排他性准公共物品的提供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但其生产或消费很可能会产生外部效应,而且是正的外部效应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的提供可以有很多方式如对教育,政府应该保证最低供给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应该将其覆盖范围与财力的增加逐步转向全民,并提供最低保障,对另一类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供水、供电、供暖、排污、机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公益企业,其公共支出供给方式应实行以市场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原则思考题1.怎样理解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2.怎样理解搭便车问题?3. 怎样理解“林达尔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