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书中可以用到写作中的素材.pdf
5页《中国现代诗三首》 :1、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就是如此,毫无牵挂地来,毫无所带地走,关键在于我们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可用于探讨人生意义的话题)2、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彼此关联的诗人卞之琳有一首题为《断章》的诗就很富有哲理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不要以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对于某些人来说,你就是他们的风景,甚至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可用于“联系” “亲情”等话题)3、 《中国当代诗三首》 :在那个受众人景仰的象牙塔里,你的身上有着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光环如大多数人所期望的,你该有如花似锦的前程,优越的生活和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你却在众多的目光注视下决然出行,你选择的,是两条寒冷的铁轨,同时留下的,是一颗自由飞翔的心海子,虽然你渴望的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这个世俗的世界却不接受真正的圣洁你的死,嘲讽着世间的冷漠与肮脏,同时让后来人思索和什么叫做坚定,什么叫做追求 (可用来谈“坚定” “追求”“信念”等)《我与地坛》 :4、谁也不能保证, 灾难和苦痛永远不会降临,就如史铁生, 在“长到二十岁时忽然截瘫了”,这打击真够巨大的!但是史铁生并没有消沉、并没有绝望,他从地坛的草木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动;从母亲的关爱之中吸取到生存的勇气。
可用于“灾难” “厄运”“感悟”“亲情”等话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马克思,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不仅仅掌握革命理论,还在文学、科学各个领域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都优良的人,我们从马克思的身上,不是也可以得到某些启示吗?(可用于“人才”“素质”等话题)6、恩格斯曾赞扬马克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确,襟怀坦荡、 具有崇高理想的人,都不会过多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的可用于“气量” “待人接物”等话题)《烛之武退秦师》 :7、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胆识”“口才”“说话艺术” “综合素质”等话题)《勾践灭吴》 :8、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积极的办法,就是跌到了再爬起来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他的失败够惨了吧,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可用于“失败”“坚持”“毅力”“坚韧”等话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9、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尤其是权贵者,往往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如果我们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会以为自己真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险了。
可用于“自知之明”“赞美与批评”等话题)10、有的人,本来满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气,结果闹僵了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的艺术问题齐王纵然再有修养,也好歹是个国君,面子大得很,邹忌要讽他纳谏,也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国家强大,“战胜于朝廷” (可用于“说话艺术” “良药未必苦口”等话题)《触龙说赵太后》 :11、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言语在这种情形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此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这种说话的态度,说话的艺术,恰恰是我们经常欠缺的 (可用于“说话艺术” “智慧”)12、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情”,但爱的表达,也需要艺术,真正的爱不是小心翼翼呵护备至,更不是不讲原则放纵迁就,触龙老人在几千年前就告诫溺爱孩子的父母们: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将心比心” “亲情”等话题)《寡人之于国也》 :13、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就已经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可用于“环境与生存”等话题)《劝学》:14、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跬步”而“致千里”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恒心”“积累”等话题)《祝福》:3、反对封建,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然而,在今天,受迫害的“祥林嫂”时有所闻,满脑子牛鬼蛇神轮回报应的“柳妈”更随处可见,而且,“柳妈”更是年轻化,低龄化,这难道不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吗?(可用于“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等话题)《装在套子里的人》 :4、墨守成规,不敢改革,不敢创新,这种人恐怕有两类,一类是“别里科夫”,惟恐一改乱了现在的局面,令自己无所适从;另一类是既得利益者,怕一改则失去自己已经得到的利益无论是哪一类人,都是改革的绊脚石可用于“改革” “创新”等话题)《过秦论》:5、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
可用于“反腐倡廉” “民心”“优势”等话题)《兰亭集序》 :6、生命苦短,我们为什么还要总是沉浸于悲伤?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为什么要让他在麻木中虚度?擦干眼泪,打起精神,我们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 , “一觞一咏” , “游目骋怀”?(可用于“人生”“生活”等话题)《归去来兮辞》 :7、出将入相是世人的期望,封妻荫子是庸人的梦想,而你,却寄情于山水,仰天大笑,笑世人可笑的期望竟想强加到你的身上你听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你看得到世间纷乱嘈杂中的丑陋和其背后的苍凉你选择的,是南山下的菊丝,绽放着一个恬淡的灵魂有人说你是懦弱的,你选择了逃避,可我能感觉到,一颗不畏世俗、坚守灵魂的心有怎样的重量可用于“选择”“坚守”等话题)《物种起源》导言:8、任何科学的发现或成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浸透着科学家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达尔文为了写《物种起源》一书,跟随着贝格尔号巡洋舰作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可用于“勤奋” “科学态度” “成功的秘诀”等话题)《米洛斯的维纳斯》 :9、残缺也有美,残缺也是美,维纳斯正是缺少了双臂,才显得如此秀丽迷人。
不要为自己的某些缺陷难过,也许你的缺陷,正是促使你奋进、促使你成功的力量可用于“缺陷”“身残志坚”等话题)《师说》:10、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 ,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可用于“学习” “合作”“帮助”等话题)《谏太宗十思疏》 :11、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可用于“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等话题) 第三册《短歌行》:1、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可用于“事物的复杂性” “多角度看问题”等话题)《近体诗六首》 :2、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的。
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的英雄烈士,同样会流芳百世的可用于“爱国” “正直”“品格”等话题)《我为什么而活着》 :3、伟大的人,品格高尚的人,都会有明确的人生观,有明确的生存目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就明确地表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是他生存的目的可用于“人生观” “做人”等话题)《纪念刘和珍君》 :4、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我们就产生了刘和珍等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女中豪杰,时至今日,面对那些丑恶现象,我们反而甘当“沉默的羔羊”吗?(可用于“正直”“抗争”等话题)《六国论》:5、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可用于“团结合作”等话题)《游褒禅山记》 :6、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
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可用于“努力” “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7、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可用于“自信”“盲从”等话题)《伶官传序》 :8、古之英雄豪杰,不少就栽倒在太平享乐之中,如后唐庄宗、李自成、洪秀全等,欧阳修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样载倒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吗?(可用于“反腐倡廉”“自律”等话题)《石钟山记》 :9、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不经调查即道听途说,或瞎指挥,肯定误事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命名的来由,“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虽也未弄清真正的原因,但其精神行为就值得赞扬。
可用于“调查研究” “科学态度”等话题)《五人墓碑记》 :10、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 “蚁 民”之身, 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 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可用于“生与死” “价值”“正义”等话题)《病梅馆记》 :11、推行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许多只能是“高分低能儿”,是病态的苗子,如同龚自珍笔下的“病梅”,或“曲”,或“欹”,或“疏”,改革教育制度,推行素质教育,便是救治那些“病梅”的良方可用于“人才” “素质教育”等话题)辛弃疾(定位、价值等)12、曾几何时,他立下宏愿,要“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曾几何时,他铁骨铮铮,高喊着“道男儿到死心如铁”;曾几何时,他豪情冲天,“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然而,年少轻狂毕竟敌不过数千年沿袭下来的虚伪圆滑委曲求全的世风身居高位,却由于朝廷的软弱和官场的腐败无力施展才华,他的豪情万丈在一次次的摔打抨击中变得无力,他感到自己心中那架天平已经无法按照预想的方式平衡,保家卫国与荣华富贵艰难的抉择后,他终于选择了使自己心灵平衡的方式:辞官,归居上饶。
他在宁静中寻回了自己,扶正了那架天平,也终在历史篇章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辛弃疾第四册《药》 :1、一个国家经济文化落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当年,鲁迅痛惜买人血馒头治病的“华老栓”以及指责夏瑜“疯了”的茶客们,今天,我们也愤慨那些见死不救、袖手旁观、落井下石、推波助澜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