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代闽地三种正音书考述.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227686291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1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代闽地三种正音书考述摘要?官音便览??官音汇解?与?增补笺注官音便览?是顺应清政府官话运动而编纂出的指导闽地人学习官话的正音读本文章梳理了三书的版本样式、源流关系、体例和词语收录情况,通过校勘比对三书内容,判断各书的正音价值,最后介绍三书的编纂意义,并就其在近代官话研究、现代闽方言研究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做简单论述关键词?官音便览??官音汇解??增补笺注官音便览?正音书官话雍正六年,清政府为了解决上下言语“扞格不通〞的局面,公布“谕闽广正乡音〞之谕令,强制推行官话,尤其针对闽、粤两省不通官话的官员们于是,当时在闽、粤两地遍设教授官话的正音书馆、正音书院、正音蒙馆等,同时也催生出许多正音读本官音便览??官音汇解?与?增补笺注官音便览?便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三本闽地正音书一、闽地三种正音书的版本样式及源流关系?官音便览?全名?较正官音仕途必需雅俗便览?〔以下简称?便览?〕,作者系福建漳浦人张锡捷,同治甲子〔1864年〕春重刊,味根斋藏版该书是线装刻本,长20.6厘米,宽122厘米,高约1厘米,右侧白丝双线骑马装订,四周双边,版心有上单鱼尾全书版心白口处皆题有“官音便览〞四字,上鱼尾下方白口处记录卷数和页码。

      封面、封底无题字,内封面有三列字,中间用隶书题写书名“官音便览〞,右边题为“同治甲子春重刊〞,左边题为“漳浦张锡捷先生著味根斋藏版〞,左右两列皆用楷书题写,全书序言、凡例、正文及注释皆为宋体字本书藏于厦门大学特藏部,破损、虫蛀现象比较严重与?便览?有密切关系的有两本正音书一本是清代福建西湖人蔡奭的?官音汇解?〔又名?〔新刻〕官话汇解便览?,以下简称?汇解?〕【1】,张氏在?便览?自序中提及:“今不揣鄙陋,谬将蔡讳伯龙氏先生官音增补集注,附以百千音义,明白易晓,一览便知〞其中“蔡讳伯龙氏先生官音〞即清代乾隆年间,福建西湖人蔡奭〔字伯龙〕所编撰的官话课本?汇解?据丁媛〔2021〕1-2考证,蔡奭是福建漳州漳浦人,此书的刊行地为福建漳州匯解?现存三种版本,最常见的版本收录在日本长泽规矩也〔1989〕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另外两种版本分别藏于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另一本是清代泉州绮文居王氏刻本?增补笺注官音便览?〔以下简称“?增补?〞〕,?增补?藏于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其索书书名也是?较正官音仕途必需雅俗便览?,省图对此书的简介为“〔清〕张锡捷著,王篯增清光绪14年〔1888〕泉州绮文居王氏刻本,共1册〞。

      该书也是线装刻本,长20.4厘米,宽12.9厘米,高约1.1厘米,右侧白丝双线骑马装订,四周双边,版心有上单鱼尾与?便览?相同,全书版心白口处皆题有“官音便览〞四字,上鱼尾下方白口处记录卷数和页码封面、封底无题字,内封面从右至左用楷书竖题书名“增补笺注官音便览〞八个大字,于右下方楷书竖题三列小字:“漳浦张锡捷先生著,泉州绮文居王氏增,光绪戊子本书坊刊〞从张氏的?便览?自序来看,?便览?是在?汇解?原有注释的根底上进行增补,对官话词语添附音义,使其更通俗易懂;而?增补?更是在书名上直接表达与?便览?的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判断?便览??汇解?和?增补?是同属一系,互有渊源的清代中后期的闽地正音书二、闽地三种正音书的体例及辑录情况1.三书的注释体例?便览?四卷所载每一个词语下方几乎都有相应的语音注释及方言说解,编纂者记录读音的方式有多种,正如张氏在“凡例〞中介绍:“今悉于句下注明音韵,如官音与乡谈同声,那么不庸注乡谈有音无字者,多悉于官音句下左边注明乡谈,如读官音未晓者,看句下左边乡谈便知〞也就是在书中但凡句下写“同〞“音〞“正〞或直接标注“〞“某声〞“切〞等的,都是作者所记的官话正音,多数采用直音法注音,例如:“容,同上荣〞表示“容〞的官话读音和上文中的“荣〞相同,“别,音蹩〞表示“别〞官话读作“蹩〞,“耳垂,搥正〞表示“垂〞官话音是“搥〞,“纽扣子,叩〞表示“扣〞官话读作“叩〞。

      当注一个同声韵不同声调的字时,便在注释词后标注调类,比方“砌墻,妻去声〞,“雨掃着,掃,梢上声〞等,表示“砌〞的官话音读作“妻〞的去声,“掃〞的官话音读作“梢〞的上声;相比直音法注音来说,反切法注音相对较少,例如“木屐,竭戟切〞表示拼读切语“竭戟切〞便可知“屐〞的官话音如果句下注“说〞,那么表示采用作者的方言母语拼读“〞,“〞便是被注释字的官话音,例如“月满了,满,挽说〞,这表示“挽〞的方言读音就是“满〞的官话音这些官话注音一般都放在词语下方右侧,如果被释词有方言说解的话,那么在词语下方左侧标注,例如,“清蚤〔早〕〞一词左下方注有“早起〞,“早起〞便是“清早〞的方言说法;“心坎〞一词右下方注“砍正〞,表示“坎〞的官话读作“砍〞,左下方注“心肝头〞,“心肝头〞是“心坎〞的方言说法便览?虽然是以?汇解?为根底增补集注而成,但是二书在词语的释义格式上仍有较大差异汇解?的“官话汇解小引〞有言:“此书后凡有圈系白音,有正字者乃官音,旁有字者注音注解内白音有字者以本字解之,或无字可解那么借别字,仝音者呼平上去入解之有注白音者,白音即官音也〞这表示在?汇解?正文中,但凡词条前有圆圈〔○〕的就是白音,即方言词语;词条前有“正〞字的表示官音,即官话词语。

      例如“婚产丧祭〞篇中“○生子,正分娩〞“○落生,正小产〞等,白音置前,官音随后,整齐对应汇解?与?便览?的注音方式相似,都采用直接注解的方式,通常标注在被注解词的右侧,注解词后多有“正〞或“说〞字,“正〞表示官话音,“说〞表示方音,但是两者拼读出的都是被注词的官话音例如在“刑具军器〞篇中,“正夹棍〞的“夹〞字右侧标注“甲正〞,表示“夹〞的官话音读作“甲〞,在“地理名胜〞篇中,“莆田〞的“莆〞字右侧标注“浮说〞,这表示“浮〞的方音就是“莆〞的官话音如果官话音在方言里有本字就以本字注解,如果没有本字那么借用其他字来注解,同音字用平上去入来解释二书在发音部位的注释方面,?便览?比?汇解?有更细致的判断,?汇解?仅有唇音、齿音、舌音等简单注释,而?便览?注释中有“舌钩上、鼻音、尖唇音、微用上唇押下唇吹出、开唇直出、下腭音、舌中音、舌尾音、喉音、齿合唇开、舌尾跳、嘴角列开〞等较为详细的语音描写,例如“百家姓氏〞篇中“吕〞的注释“音旅、屡,微用上唇押下唇吹出〞,“千字汇音〞篇中“儿〞的注释“见上而、耳,下平,舌钩上,鼻孔音〞等但是,?汇解?在语词注释上亦有独特之处,比方编纂者标注了一些?便览?中未见的术语,例如“通音〞“泉腔〞“上姜音〞等,据考证,所谓“通音〞是指方言与官话相通或者相同的音。

      〔丁媛2021〕5?汇解?中除了“口头套语〞“笑谈便话〞“时事常谈〞和“杂类增补〞这四篇之外,其余每篇最后都附有“通音〞,例如,在“天地山水〞篇末载有“通音——皇天、后土、高山、流水、狂风、霁月、名山、大川、九州、四海、二山、五岳、九江、五湖〞,这些词语的方言说法应该与官话相同,也就是交流无障碍的通用词语,通音局部的语词在全书所占比例较小增补?在注释体例上与?便览?完全一致,只是在注释内容上有所差异,充分表达?增补?对?便览?增补和笺注的特点2.三书所载词语的编排?便览?将所载内容分为卷首、卷上、卷中和卷下四卷,在每一卷的开头都刻有“较正官音仕途必需雅俗便览〞全称便览?四卷中按不同类别聚集了清代中后期的日常用语,卷首摘录“时俗语类〞和“笑谈便话〞两类;卷上分为七类,分别是口头套话、时事常谈、身体举动、器具服色、宫室物料、饮食调和和衣服制作;卷中分为十八类,分别为天地山水、士农工商、禽兽鱼虫、花草果木、衙门讼狱、营伍军务、时令神明、戏耍詈赌、病症医药、婚产丧祭、五谷蔬菜、五色滋味、宝贝布帛、刑具军器、舟马事件、地理名胜、人品称呼和杂类增补;卷下集录了“百家姓氏〞和“千字汇音〞汇解?的词条目录与?便览?很相似,只是?汇解?将所录语词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录有八类词条,下卷分为十八类词条,与?便览?相比,?汇解?上卷多出“笑谈便话〞一类,?便览?将此类放置卷首中,下卷与?便览?中卷类目大体上一致,?汇解?仅比?便览?多出“姓氏数目〞,另外?便览?还增补了下卷的“百家姓氏〞和“千字汇音〞两篇。

      增补?与?便览?相同,都载有四卷,只是两书卷首与卷下的内容安排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书的卷下内容有明显的不同,?增补?卷下增添了“官音话套〞和“练腔笑谈〞两篇内容,充分表达了“增补〞之意另外,?增补?卷首目录中虽然没有“笑谈便话〞篇,但是在原书的安排上,编纂者将“笑谈便话〞篇一并放置在“时俗语类〞中,许是作者觉得这两篇内容的性质很相近的缘故三、闽地三种正音书的校勘价值比较1.?便览?与?汇解?的校勘比对?便览?和?汇解?所载词语的方言说法和官话说法之间的对应大多是相同的,例如两书的“身体举动〞篇中“抬头—举头【2】、低头—下头、留头发—留头毛/留毛、打辫子—辫头毛、瞎眼—目青瞑〞;“服饰器具〞篇中“挑羹—汤匙、纺车—手车、板凳—椅條、戒指—手宰〞;“饮食调和〞篇中“地瓜粉—番薯粉、肥肉—白肉〞,等等两书对词语的注释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达在?便览?对?汇解?的增补或修订,例如?汇解?“身体举动〞篇中“摆头—摇头〞,将“摆头〞当作官话;“衣服制作〞篇中“衣服—衣裳〞,将“衣裳〞当作方言词语;“饮食调和〞篇中“白砂糖—白糖〞,将“白砂糖〞当作官话;“花果草木〞篇中“月桂/山桂—桂花〞将“桂花〞当作方言词语;等等。

      便览?对其做出了修订,相应改为“摇头—摆头〞“衣服—衫总名〞“白糖〔无对应方言词〕〞“桂花〔无对应方言词〕〞等;还有一些词语在?汇解?中有注释,而在?便览?不予注释,例如?汇解?“工夫茶—好茶〞“帽子—帽〞“读书—读册〞“艾草—艾〞等,这些词在?便览?中也没有方言词对应,许是作者认为被释词较为简单,无需方言词语的对应解释可见相较于?汇解?,?便览?对词语的解释更加标准、合理,因为?便览?在?汇解?原有注释的根底上进行增补和修订,不仅在体例上加以完善,便于读者查阅,而且在词语注释方面重新添附音义,使被释词语更加通俗易懂,一览便知显然,?便览?的正音价值高于?汇解?2.?便览?与?增补?的校勘比对顾名思义,?增补?即是以?便览?为底本,在?便览?旧注的根底上进行增补或另作新注的官话读本比照二书所载语词及注释,可以归纳出以下两个方面:〔1〕?增补?对?便览?正确的增补笺注1〕修改因字形相近出现的舛误?便览?多处出现因字形相近而造成错别字举例如表2【3】:2〕修改或增补被释词的注音?便览?中词语的注音或语音描写有些不正确,?增补?对其做出重新修正举例如表3:表3第2條中的“皱〞,?便览?对其注音“侧救切〞,“侧〞和“皱〞的声母发音相似,但不准确,?增补?校订为“钊救切〞为是;第3条中的“鱼〞,拼读时两唇相撮,释为“唇音〞更贴切;第4条中“早〞在当时的方音里读作[a3]【4】,与“炒〞的官音不符,而“草〞的白读音是[hau3],正是“炒〞的官话音。

      3〕?增补?对?便览?内容再理解而做出的修订?便览?中还有一些既不是字形讹误也不是作者审音不当,而是由于作者知识缺陷或是与其本意不符而造成的错误,?增补?对此情况也做出修改,现举二例说明:第一,?便览?凡例中说道:“官音有仝音可稽,今悉于句下右边注明音韵如官音与乡谈同声那么不庸注乡谈有音无字者多,今悉于官音句下左边注明乡谈,如读官音未晓者,看句下左边乡谈便知〞这说的是在词语的右下方是标注语音,左下方是词语的方言说法,但是从?便览?词语注释的实际形式来看并非如此,例如:“浪荡〞一词的右下方注“郎〞,左下方注“他浪切〞,两者皆是音注;“肚皮〞一词右下方注“肚杜正〞,左下方注“又覩正〞,皆为正音;“佛寺〞一词右下方注“佛唇音〞,左下方注“寺齿音〞,所标皆为发音部位可见如果作者对某词语没有注释相应的方言说法,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