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及基本准则.ppt
32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会计准则,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2,,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构成,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本准则(1个,统驭和指导),,第二层次:具体准则 (38个=16+,22,,指导业务处理),,第三层次:应用指南,,一是准则解释部分;,,二是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3,,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统驭地位 );,,主要规范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计量基础、财务报告基本要求等,,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4,,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是目,是根据基本准则的,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和报告作出的,具体规定,(根据基本准则制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5,,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一般业务准则,,,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产减值、职工薪酬、借款费用、股份支付、所得税、收入、政府补助、外币折算、或有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建造合同、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6,,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特殊行业、特定业务准则,,,,,规范特殊行业、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7,,,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报告准则,,,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每股收益、关联方披露,等。
8,,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架构,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包括: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户处理,,9,,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1、全面性 :,此前的会计准则偏重于工商企业,如今扩展到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覆盖了各类企业的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10,,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2、对原有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作了全面的梳理和显著改进,创建了,比较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准则对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和内容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涉及信息披露的准则有:,,No.2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No.30:财务报表列报,,No.31:现金流量表,,No.32:中期财务报表,,No.33:合并财务报表,,No.34:每股收益,,No.35:分部报告,,No.36:关联方披露,,No.37:金融工具列报,11,,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3、关注交易的实质,如No.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资产交换分为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No.20:企业合并,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4、关注风险,如No.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No.23:金融资产转移;No.24:套期保值5、人力,资本,的作用得到体现,No.11:股份支付,,12,,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6、特殊问题的处理得到明确,如:资产减值、所得税、租赁、政府补助等7、公允价值计量得以充分使用,如: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13,,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一)会计报表的重心与功能重新定位,,,1.报表重心回归到资产负债表,,(1)股东权益的增加表现在资产负债表,,(剩余权益或净资产=资产-负债),,(2)利润的实现表现为净资产增加,,,2.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4,,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一)会计报表的重心与功能重新定位,,3.利润表的结构发生变化,,(1) 收益确认采用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收益=收入—费用,应分别确认收入和费用,,,资产负债观:,,收益=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2)取消了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划分,,(3) 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4) 资产减值损失单独列示,,15,,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一)会计报表的重心与功能重新定位,,4.强调了现金流量表的地位,,2006年5月17日《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与此呼应:,,发行人应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超过人民币5千万元,或者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16,,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二)对会计计量目标以及计量属性重新定位,,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 值,,5.公允价值,,17,,,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三)公允价值得以使用,,1.长期股权投资,,2.投资性房地产,,3.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5.债务重组,,6.政府补助,,7.非同一控制下合并,,8.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9.金融工具,,10.股份支付,,18,,,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四) 取消了存货核算后进先出法,,,1.后进先出法不具有普遍性;,,2.容易造成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互脱节;,,3.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禁止采用后进先出法19,,,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五)借款费用资本化更加合理,,1.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象,,2.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3.扩大了计算借款费用的扣除项目,,(1)原准则:不考虑在借款费用中扣除用于短期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2)新准则:在借款费用中扣除用于短期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20,,,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六)减值准备是否转回,,1.哪些资产减值准备恢复不得转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长期股权投资,,2.哪些减值准备恢复可以转回,,存 货,,应收款项,,21,,,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变化,(七)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不同;,,,(八)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九)对有控制权的子公司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十)对研究开发费用处理进行修订——研究阶段费用化,开发阶段资本化。
22,,基本准则,基本准则的内容,,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基本准则的作用,,基本准则的突破,23,,一、 基本准则的内容,基本准则包括:,,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基础与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财务报表要素,,会计计量,,财务报告,24,,一、 基本准则的内容,基本准则主要变化:,,,变化一:新增了“会计计量”章,规定会计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25,,一、 基本准则的内容,基本准则主要变化:,,,变化二:“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原基本原则作了补充和完善,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基本准则;,突出相关性原则,弱化可靠性原则变化三:报表要素定义国际化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定义,26,,一、 基本准则的内容,基本准则主要变化:,,变化四: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中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改为“现金流量表”;,,,,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代之以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27,,二、 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境内设立的企业,28,,三、基本准则的作用,,理论作用——指导制定具体准则,,,实务作用——对于具体准则没有专门规范确认和计量的交易或事项,基本准则提供了处理的原则框架,,,29,,四、基本准则的突破,1.严格界定了6大会计要素(国际化),,要素定义与现行规定基本相同,,,强调,: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的剩余性质;收入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费用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增加,:“利得”和“损失”的定义,,要素内涵更加丰富:,,——“,所有者权益”要素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要素中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固定资产处置损益,30,,四、基本准则的突破,2.明确了某一项目能够纳入财务报表中进行,列报的标准,,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2,)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31,,四、基本准则的突破,3.规范了会计计量的,5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适度引入,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
